| 
 新書推薦: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75.9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87.8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88.0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75.9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74.8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75.9
 
  《 
			红帆船
			》
 售價:HK$ 
			62.5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 
         
          | 編輯推薦: |   
          | 很多事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会表达就能轻松把事情搞定。 高情商的表达,会让那些你卑躬屈膝都做不到的事,成为可能。
 表达,随时随地都需要的一种能力。
 |  
         
          | 內容簡介: |   
          | 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历史文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孔子一生历尽坎坷,在仕途上有过辉煌,在教育上有着辉煌的成就。即使,他远离故国,周游于各个国家之间,受尽屈辱与嘲讽,但那颗火热的心以及救世的思想始终都激荡在心中。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天之木铎孔子》一书,讲述孔子跌宕起伏、成就圣明的一生。
 |  
         
          | 關於作者: |   
          | 李耘,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从事编辑工作,爱好写作,常有书评及出版相关论文见诸报端。生活中热爱运动和烹饪,认可生活应该积极丰富,阅读可以增加生活的宽度这个信条。 |  
         
          | 目錄: |   
          | 第一章 没落贵族:少年孔子的怀志于学 源远的家世秘密  2
 艰难时世,孤苦人生  5
 到宋国之时,世间正纷错  9
 璞玉天成,昭公赐鱼  11
 志存高远,少年心怀天下  13
 君子不器,道器不离  1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8
 第二章 三十而立:孔子的入仕之路
 拜访郯子,得闻古代官制  22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25
 大学之成,因材施教  28
 问乐于苌弘,问礼于老子  32
 为官无私,为君举贤才  35
 以身作则,关注天下局势  38
 初到齐国,苛政猛于虎  40
 孔子巧论秦穆公称霸  43
 第三章 鲁国内乱:政治场上的生死博弈
 四十不惑:智者作为  46
 齐景公问政孔子  49
 家臣擅权,委不上任  52
 从小司空到鲁国大司寇  54
 诛杀少正卯  57
 落实政治主张,断送前程  60
 好色不好德,终离开鲁国  64
 第四章 周游列国:孔子的游道传道之旅
 五十知天命  68
 有美玉于斯,我待贾者也  72
 孔子与南子之谜  75
 卫灵公的公开监视  78
 匡城围困,源于误会  82
 勾留楚国边缘,与叶公论道  84
 骨节专车,问事孔子  87
 六十耳顺,避人不避世  90
 第五章 修订六经:濒危人文的续命之手
 孔子归鲁及其政治主张  96
 读《易》的感悟,提出中庸之道  99
 孔子与《尚书》《春秋》  102
 藏书始祖  105
 孔门人救周史记  107
 从《诗经》说起  110
 第六章 重返鲁国:天字第一号的孔门私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  114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118
 智慧圆融的孔子  120
 艺通人心  124
 复圣颜回,亦师亦友  127
 保卫者子路  131
 冉有的背叛  136
 第七章 天下为公:乱世中的人道精神
 孔子的理想社会  140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143
 孔子论樊迟学农  146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148
 做人的最高境界  152
 孔门人的为政以德  155
 第八章 救世育才:孔子的人生观
 最困难的境地什么最可贵  160
 孔子学无常师  163
 直道而行,老子的忠告  166
 君子应成人之美  16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2
 多责备自己,少责怪别人  175
 极端是恶,禁绝对道德主义  178
 第九章 驾鹤西归:一代圣人的最后挽歌
 西狩获麟,孔子停止修《春秋》  182
 颜回之死  184
 回不来的子路  187
 两楹之梦,原是殷商人  190
 泰山虽崩,精神长在  192
 子贡守墓  195
 |  
         
          | 內容試閱: |   
          |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天下无道,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孔子就是天之木铎,来救助天下百姓。 孔子出生的年代,正处于中国历史中的春秋中期(公元前722年前481年)。那时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农业、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炼铁技术的进步,更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商业也逐渐发展并繁盛起来,如孔子的学生子贡、越国的上将军范蠡,都是久负盛名的大商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标志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春秋中期,在中原地区和淮水、汉水等流域,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名义上是周天子的附属国,其实,他们都已经开始独立,甚至已经各自为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诸侯国之间以及以各国诸侯、卿、大夫为代表的贵族,为了争夺土地和权力,不断发生战争。有些国家灭亡,阶层更替,有些贵族逐渐没落,又出现新的贵族,在这样的社会更替中,没落的贵族和原来下层的贵族以及地位上升的人逐渐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士。
 在战争不断、社会动乱的年代,这些士,可以在军事、外交、政治上,寻求到广泛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的作为对中国历史由奴隶制转化为封建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处于士阶层的孔子。
 孔子尊崇夏商周三代文化,道德、礼仪、仁爱集于一身,怀志于学,创办私学,有教无类,不仅创造了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经久不衰的教育神话,而且还满足了广大人民学习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为中国历史开创新的教育制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春秋时代卓越的教育家。
 孔子不仅是个教育家,还是一个思想家。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有着一套并不完美但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他的儒家思想被当时甚至是后代,应用到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
 孔子的思想中,最主要且突出的主张就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礼教、礼治管理国家,否则整个社会依然会处于混乱的境况。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思想共同组成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
 晚年,他远离政治,将全部精力放在教学和修史上,对中国文化的流传做出了巨大贡献。
 孔子不仅有传播文化、以礼治国的理想,而且他还想将自己的思想运用到政治中。孔子一生历尽坎坷,在仕途上有过辉煌,在教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成就。即使,他远离故国,周游于各个诸侯国之间,受尽屈辱与嘲讽,但始终保持那颗火热的心,救世的思想始终都激荡在心中。
 在那样的乱世中,孔子依靠自己毕生的才能,在政治、教育等方面产生了传扬四海的影响。国君问政、百姓祈世、弟子膜拜,这就是具有号召力的孔子,是天之木铎的孔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