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64.9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107.8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86.9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63.8
 
  《 
			北境之王:“白刃”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
 售價:HK$ 
			118.8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379.5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74.8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75.9
 
 
 | 
         
          | 編輯推薦: |   
          | 本书展现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创新力城市的创新实践与探索,推进先进技术转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传播现代科学知识,促进国民科学技术素养全面提升。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汇集上海近十年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技创新成果,具有科技创新的展示与影响力,同时具有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推动力。全书以中英文对照、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总结2006~2016年上海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亮点与成果,促进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与示范推广应用,展现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创新力城市的创新实践与探索,推进先进技术转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传播现代科学知识,促进国民科学技术素养全面提升。读者对象包括:国内外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政府官员和管理工作者、企业和高校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高中以上学历的社会公众。 |  
         
          | 關於作者: |   
          | 上海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于2011年6月21日经上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 中心按照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部署,致力于推进上海市新能源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在上海科技党委和上海市科委领导下,在上海科学院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指导下,以国家能源战略和上海发展需求为目标,协调官、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组织实施国家和上海市重大能源技术攻关,推进关键技术的创新;整合上海在新能源领域的科技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搭建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技术预见、标准研究,为政府、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  
         
          | 目錄: |   
          | Preface 
 前言
 
 Introduction
 
 城市建设发展篇世界城市实验室交出的答卷
 
 Urba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lout That Shanghai Delivered to the World
 
 能源科技创新篇能源创新,三箭齐发
 
 Energy Technology Innovation---Energy Innov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Acquisition, Consumption and Utilization
 
 生态环境保护篇绿色发展,上海全力以赴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anghai Strives to Achieve Green Development
 
 绿色高效出行篇交通智能化正成为现实
 
 Green and Efficient Transportation: Traffic Intelligence is Coming True
 
 城市安全运行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City Safe Operation: Prepare Ourselves in Advance
 
 世博科技集成示范篇绿色生态城市见雏形
 
 Expo Technology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The Embryonic Form of Green Ecological City
 
 崇明生态岛科技示范篇努力建成全球绿色城市样本
 
 Demonstration of Technologies in Chongming Eco-island: Striving to be a Sample of Global Green City
 
 后记
 
 Postscript
 |  
         
          | 內容試閱: |   
          | 正是这些社会发展成果,让我们感同身受:生活更便利了,城市更宜居了。 围绕上海城市社会发展壮阔叙事的枝枝叶叶,以十年为期编一本集亮点和成果的汇总是从上个十年(19962005)开始的,这一集的时间跨度是
 20062015
 年。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编写者觉得越来越有感觉,好像觉得自己是在触摸这座城市跳动的最敏感的神经。其实说到上海这十年的城市社会发展变化,每个市民最有发言权,很多人都在说上海变大了,变得更开阔了、更亮了、更干净了、更有生活情调了。其实,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上海变得更适合人居了,而更适合人居正是城市社会发展的更高境界。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顾这十年上海发生的变化很值得让人回味和惊叹:这十年是首个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进入筹办冲刺到成功举办乃至世博效应的延续期;这十年是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继续接受城市安全运行考验并交出满意答卷的攻坚期;这十年也是绿色、生态、低碳等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社会共识的积淀期;这十年更是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更以人为本,更注重市民的衣食住行感受,城人关系更臻协调的和谐期;当然也是上海为接下来的十年继续回应和破解特大型城市如何健康安全有效运行这一尚无答案的举世难题继续攻坚克难的关键期。
 历数这十年上海在社会发展中结下的果实,即便是很不完全的统计,也可以列举出成百上千项,其中还有许多堪称重量级的破记录成果。
 譬如上海中心大厦建设。环评公示的数据显示:上海中心主楼顶层布置了
 72 台 10 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综合节能率大于 60%;绿化率达到 31.1%,室内环境达标率
 100%;有效利用建筑及雨污水资源,实现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40%,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超过
 10%;可以说,上海中心不仅创下了建筑史上的诸多之最,而且它还成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引领者。
 又如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上海自
 1984 年建设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 年建设张江高科技园区以来,经过 30
 年的时间,上海科技创新基地快速发展,形成了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功能多元的发展格局。2011
 年,国务院批复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三轮扩区,目前张江高新区已形成一区二十二园的格局,面积达 531
 平方公里,基本囊括了全市 17
 个区县的各类科技创新集聚区域。目前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就成效来看,目前上海的科技创新园区已实现了创新要素、创新成果、创新产业和创新服务的集聚效应。上海这十年在社会发展领域取得的一大批成果也与各类科技创新园区的贡献密不可分。上海在建设科技创新园区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也很值得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