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294.8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162.8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60.5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85.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437.8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63.8
 
  《 
			东方美学口袋书 华夏青铜
			》
 售價:HK$ 
			43.8
 
  《 
			初识密码学
			》
 售價:HK$ 
			140.8
 
 
 | 
         
          | 編輯推薦: |   
          | 生活之所以称为生活,是因为它区别于本能的生存,大千世界,饮食男女,我们大多数人都处在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的地方,有些人的生活像一杯白开水,也许平淡无味,但是高山无语、深水无波,绚烂之极终归平淡;有些人的生活像一杯咖啡,香甜中夹杂着一点点苦涩,苦涩中亦掺带有一丝丝香甜;有些人的生活却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正如作者笔下的生活,美食、电影、风物、会友、谈诗论文应有尽有,五彩缤纷。每个人的生活如果书写出来其实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周洁茹用细腻的笔触,以文学审美的视角,观望自己的生活轨迹,用女性细腻柔软的心灵刻画了充满女性私人化体验的散文随笔,细节之中包罗世情万象,字里行间饱含人情冷暖。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周洁茹的新近散文作品,集结了饮食男女、文艺电影、生活琐事、文坛交游、人生感悟、创作缘起等缤纷话题,触及美食、电影、风物,尤其着墨了婚后游历、会友、谈诗论文的生活。作为一个从内地漂泊到国外,又回到香港定居的写作者,周洁茹笔下的生活五味陈杂。书中记述与故人重逢,追忆往事和爱情,周洁茹以文学审美的视角,观望自己的生活轨迹,饱含丰富的女性私人化体验。她品尝亲情、友情、爱情与文学创作带来的幸福与甜蜜,悲伤与苦涩世情万象、人情冷暖都在生活细节中一一展现。 |  
         
          | 關於作者: |   
          | 周洁茹,江苏常州人,出版长篇小说《岛上蔷薇》《中国娃娃》《小妖的网》,小说集《我们干点什么吧》《你疼吗》《到香港去》等,现居香港。 |  
         
          | 目錄: |   
          | 一天使有了欲望 1.天使有了欲望
 2.我在深夜里尖叫
 3.上帝的孩子都有枪
 4.身体和爱的关系
 5.一直单身下去的理由
 
 二拉拉手
 1.乔安的棒棒糖
 2.冻咖啡
 3.炒青菜
 4.凉茶
 5.煲仔饭
 6.姜葱鸡和素丸子
 7.土豆沙拉
 8.味噌汤
 9.炸鱼薯条
 10.拉面
 11.米粉饼
 12.酒
 13.冰冻啤酒
 14.拉拉手
 
 三看电影
 1.四十岁看电影
 
 四家
 1.棋
 2.花
 3.银
 4.宝石
 5.如意
 6.妈妈写了一封信:最长的阶梯
 7.球球的旅行
 
 五朋友
 1.我们的荆歌
 2.巫昂姐姐
 3.赳赳
 4.棉棉为什么写作
 5.董老师
 6.到虚荣时光去
 
 六一个人的朋友圈
 
 1.一个人在朋友圈
 2.一个人在二十岁
 3.一个人在四十岁
 
 七创作谈
 1.现在的状态
 2.我和我的时空比赛
 3.过去未来
 |  
         
          | 內容試閱: |   
          | 白骨精十六岁 老版《西游记》里的白骨精太胖了,表情还总是喜滋滋的,是所有的女妖中最让我不服气的。我理想中的白骨精,就应该是瘦,瘦成一副骨架的那种瘦,市面上所有的蛇精脸都可以来演,因为也不需要表情。没有表情,就是白骨精的表情。这一点巩俐做到了。巩俐做不到的只是白骨精的洋气,对,白骨精还得洋气,就算是她自己说的,十六岁嫁到大户,那也得是城里家道中落了的小姐,嫁到了农村的大户。
 嫁与大户后的那一年,她没有说,得宠不得宠的一年。反正饥荒一来,村人说她是孽畜,引来灾祸,要绑她去祭天,她的大户丈夫也没有为她开脱,由了村人绑去。不知道是不是巩俐的原因,我居然串场了,我串到了《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女学生,嫁与大户做妾,不过是想好好做个妾,吃得上菠菜豆腐按得上脚底,年轻漂亮有文化,都免不了被遗弃。原来大户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妾。
 她倒是说了她是怎么死的,轻飘飘一句,秃鹰啄食。我想像了一下那种死法,应该跟凌迟差不多,一口血,一口肉,直至白骨,这个过程,有多痛苦。难怪白骨要成精。
 白骨精吃唐僧肉是想永世做妖,不受轮回之苦。我对妖的修行没有太大研究,应该也是跟人一样,隔几年就有个考核,考过了就是公务员,考不过就是灰飞烟灭,对妖来说,真的好过重去轮回。我相信很多今世是人的人也是这么想的,不想做神不想做仙我已厌倦,请让我形神俱灭吧别再派我去轮回。
 更何况是经历凌迟之苦的女人,做一个灰飞烟灭的决定有多坚定。唐僧偏要渡她重去轮回,还非要搭上他自己的命,到底是渡她还是渡他自己?盛情之下,白骨精最后那一笑,简直是苦笑。
 白骨精说了两次十六岁。不知道是不是编剧有爱玲情结,桃花树下,十五六岁。十六岁嫁人,一年以后,被祭了天,所以她死的时候,应该是十七岁。十六岁十七岁,都是女子最好的年纪。
 两次她都没有提十六岁到十七岁的那一年,什么样的一年?难道痛苦太过痛苦,记忆自动选择了遗忘。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百遍的一部电影,我也不想的,要不是电影台不停不停地重播。一支女子部队经过一个村庄,大冬天里,湖里有个捉鱼的童养媳,当然是捉不到鱼,岸上的小少爷就持了竹竿打,显然这快乐是比什么都快乐。部队赶走了小少爷,救出了童养媳,童养媳撩起湿透了的单薄衣衫,满身伤,肚子上还缠了一层又一层布条。不给吃饭,布条缠肚的画面,简直成为我的童年阴影。部队剪开布条,解放了童养媳,童养媳一气吞了两碗热米饭,然后跑了好几里,爬上了一架很高的秋千,童养媳的脸迎向太阳,饱满的大脸,崭新的金色的好生活在等待着她。
 白骨精给唐僧讲故事的时候是说,最后,我逃走了。真相是她逃不走,绳索绑住了她,她只能受她一口一口被吃掉的苦,逃走两个字,是一个十七岁女子绝望中的最后念想。
 所以听到这一句台词,他们想要的是真相,我看到的心相。你不要笑。唐僧看到了白骨精的心相,她不做人了,她做妖,美美的妖,吃人,飞来飞去。可是白骨精的心相肯定停在了十六七岁,要不她怎么说不出来,她做妾的那一年。她被秃鹰啄食的缓慢又痛苦的过程,她想得更多的,不应该是丈夫的背叛吗,她都舍不得说出来,只说是村人愚钝,虐杀了她。
 我写过一个小说《杀妻记》,只有一句。有个老公想杀了老婆,但他不是一刀杀掉她的,他每天杀一点,每天杀一点,每天杀一点。
 这个小说简直是我写作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我以后都写不出来了。我后来写过一个《老婆饼里有老婆》的惊悚小说,都超越不了它。
 《三打白骨精》剧组花了那么多的钱做各种各样的魔戒特效,怎么不做一道十七岁女孩子被慢慢吃成白骨精的特效,难道要去指望观众自己的想像力?惯坏了的观众,只接受最后一场,千万白骨聚成一个真正巨大白骨精,或许这个白骨精才是白骨精的真相,没了下半身的白骨精,还把唐僧放在心口,跳跃着追逐孙悟空。孙悟空当然打得她七零八碎,观众们个个叫好。难道只有我看出悲凉的真相,成了白骨精的白骨精,坎肩还得是金黄的,睫毛还得是长长的,明明只是一个美美的姑娘。
 贡献了一年身体仍然被遗弃,肯定还有爱情,不是身体不够美好,皮肉不都是假相。只是这世间的男子,除了唐僧,大概都不懂得看心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