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售價:HK$ 
			65.8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98.8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184.8
 
  《 
			谁在研究中国:海外中国研究中心要览
			》
 售價:HK$ 
			88.0
 
  《 
			小白理财进阶之道:富爸爸的财富花园+财务自由笔记+有钱人穷的时候都在做什么(共3册)
			》
 售價:HK$ 
			197.3
 
  《 
			谎言的逻辑:洞悉谎言背后真实的心理和人性 专享版
			》
 售價:HK$ 
			54.8
 
  《 
			汗青堂丛书022——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新版)
			》
 售價:HK$ 
			140.8
 
  《 
			陈舜臣近代史三部曲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兴亡录 走向辛亥
			》
 售價:HK$ 
			249.7
 
 
 | 
         
          | 編輯推薦: |   
          | 讲人大历史 讲人大故事 讲人大理论 紧贴重大历史事件脉络 紧随重要历史人物足迹
 追根寻源 采史谨严
 回答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这一历史性课题
 全景式地展开中华民族荡气回肠的百年历史画卷
 回顾了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的艰辛探索
 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
 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历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取得的重大成就
 让历史说话、让事实说话、让亲历者说话
 |  
         
          | 關於作者: |   
          | 王万宾,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书记。 |  
         
          | 目錄: |   
          | 前言 
 之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之二: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走向的五场战争和三大历史事件
 
 之三:林魏徐灵犀接力续编传奇三志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献给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望远镜
 
 之四:火烧圆明园激出的盛世危言
 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冲击
 
 之五:难挽覆灭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
 清末预备仿行立宪活动的前前后后
 
 之六: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领导的武装斗争最终埋葬了清王朝
 
 之七:辛亥革命的炮火中激扬登场 军阀操纵的乱象中凄凉消逝
 命运悲怆的民国国会两院制
 
 之八:民国伊始多党制已成泡影
 存活仅九个月零两天的民国国会多党制
 
 之九: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高举起彻底反帝反封建大旗
 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之十:开天辟地第一回工农当家做主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血战中挺起
 
 之十一:中国共产党在亡国灭种紧急关头的凛然壮举
 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化在政权建设上的创造性试验
 
 之十二: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诞生 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成长
 人民代表会议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之十三:两个命运迥然不同的政治协商会议
 重庆谈判及旧政协会议的前前后后
 
 之十四: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历史性时刻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之十五: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中国历史崭新纪元
 
 之十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胜利诞生
 
 之十七: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的我国现行宪法
 
 之十八:人民共和国坚定铿锵的立法步伐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立法先行
 
 之十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四梁八柱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有法可依
 
 之二十:不负人民的重托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开展监督工作回眸
 
 主要阅读文献与书目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这是鸦片战争后100多年无数中国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科学结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年来中国人民的光辉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结论。 本书取名为《人大读书笔记:百年抉择》是基于:一、主要为本人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读的书;二、读的主要是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的书;三、读书所形成的笔记。主题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关于国家制度的抉择。既然是读书笔记,首先重在读书。凡能读到的原著一律读原著。由于所看到的原著书目有限,尽可能通过读相关著作,力图将有关历史情况和相关论述理清楚,弄明白。在读书过程中,将自认为重要的内容勾画出来,摘录下来,作为笔记,目的是期望保持对原著学习理解的完整性。对于涉及的一些历史事件,限于篇幅,作了忠实于历史原貌的简练表述。总的想法是,让历史和原著说话。自觉读到妙处,偶有感而发,写一点心得感触,作为穿线和构件。到全国人大工作以来,自己加强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的学习。2008年以后,开始将自己的一部分读书心得整理成稿,偶与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人大的同志做些交流。几年下来,感觉有所收获。同时觉得许多过去知之不多甚至完全不知的重要问题需要深入进去。2015年7月后,集中更多时间读书,尝试作些系统梳理并形成笔记。写了几篇,自觉有点新意,信心渐增,遂下决心继续读书,继续作笔记。不想15个多月过去了,才形成现在这个模样。体会是,读书不易,下决心读懂并将心得写出来更不容易。参加工作以来,坚持学习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但系统学习不够,总是每年总结时自我检讨的内容。一年多下来,更感到读书确实需要时间,需要专注。而这次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切入,尝试一把。
 2005年12月,组织上调我到全国人大机关工作。经历了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十多年的工作过程中,荣幸地得到吴邦国委员长、王兆国副委员长、盛华仁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等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同志,吴邦国委员长、王兆国副委员长、李建国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等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同志,张德江委员长、李建国副委员长、王晨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同志的正确领导和直接指导;得到李鹏、王汉斌等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老领导的关怀和指导;得到几届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领导同志和我的亲密战友全国人大常委会各位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的支持;2015年7月转全国人大民委工作后,得到李景田主任委员和各位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得到全国人大机关干部职工和老同志的支持。在全国人大机关的工作经历,是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认识逐步深入的重要基础条件。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指导与支持是促使我写这本读书笔记的直接推力。特别是在写作和定稿过程中,得到了张德江委员长、李建国副委员长、王晨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使我受到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人大读书笔记:百年抉择》,试图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进程为背景,以中国人民对国体、政体的历史性选择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为重点,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寻思和梳理。因此对有关时段的相关书籍阅读和笔记就有所侧重,力求避免摊子铺得过大。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主要是阅读与1954年宪法制定以及1982年宪法修改和制定相关的文献后所作的笔记。我知道,对于6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情况,冀望在短时间内全面展开论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新时期人大工作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即使想把60多年来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历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议案浏览一遍,没有几年时间也是做不到的。更不用说还应该了解的地方各级人大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了。历届全国人大的法定公报和大事记,如实记载了全国人大的工作成果。如最近三届,吴邦国委员长、张德江委员长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将立法工作、监督工作、代表工作、外事工作、常委会自身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作了全面详尽的阐述。因此,这次所作笔记,仅尝试着对1982年宪法公布以来几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监督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个提纲式的成果摘编。这些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作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告诉人们,这些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和不断完善发展的崭新实践,是深入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无穷宝藏和不竭源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这本《人大读书笔记:百年抉择》如果能够对各级人大代表、人大机关工作人员认识历史责任、履行神圣使命有所帮助的话,就很荣幸了。当然,如果各方人士读后有所裨益,那就不胜荣幸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