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96.8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327.8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162.8
 
  《 
			古琴之美·2026(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107.8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74.8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76.8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151.8
 
  《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140.8
 
 
 | 
         
          | 編輯推薦: |   
          | 手册文字简练,图片清晰,内容丰富,版本袖珍,便于携带,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普及性。适合中医药院校的师生、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药业界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在学习、识别中草药时参考使用。 |  
         
          | 內容簡介: |   
          | 本套手册按植物学分类系统顺序编排,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草药的排列顺序以科为单位,按植物学分类系统(被子植物以哈钦松分类系统)次序编排,科内种的次序按属编排。苔藓药用植物暂不收编在本套手册内。收集了常见药用植物764种,共分五册。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册收载品种为部分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野外常见的植物药153种。每个品种均附有高清彩色图,大部分品种附有识别特征放大图。文字描述包括植物名、别名、药名、药用部位(包括植物来源和原植物拉丁名)、识别特征(主要识别特征加下划线标示)、性味功效(包括用量)以及验方等。
 
 图书卖点:
 1.作者权威:本套丛书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教研室权威教授倾力打造。
 2.内容科学: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部分成果,并参考《中国植物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广东植物志》、《海南植物志》等,以及时、权威、准确地展示中草药的识别特征和性味功效。本套手册按植物学分类系统顺序编排,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草药的排列顺序以科为单位,按植物学分类系统(被子植物以哈钦松分类系统)次序编排,科内种的次序按属编排。苔藓药用植物暂不收编在本套手册内。收集了常见药用植物764种,共分五册。
 本册收载品种为部分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野外常见的植物药153种。每个品种均附有高清彩色图,大部分品种附有识别特征放大图。文字描述包括植物名、别名、药名、药用部位(包括植物来源和原植物拉丁名)、识别特征(主要识别特征加下划线标示)、性味功效(包括用量)以及验方等。
 
 图书卖点:
 1.作者权威:本套丛书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教研室权威教授倾力打造。
 2.内容科学: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部分成果,并参考《中国植物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广东植物志》、《海南植物志》等,以及时、权威、准确地展示中草药的识别特征和性味功效。
 3.图片精美:高清原色照片,清晰细致,完美再现原植物形态,准确反映植物生长全貌及重要的识别特征。
 4.便捷实用:小开本,方便携带,可谓掌中宝典。适合中医药院校的师生、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药业界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在学习、识别中草药时参考使用。
 5.方便查阅:每一个品种的页面边缘具有功能块(所属的科名)的标示,方便读者查找,提高阅读效率。
 |  
         
          | 關於作者: |   
          | 潘超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任教,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药用植物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成员、广东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广东省技术总负责人、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广东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广东省中草药产业协会高级顾问、《中国现代中药》杂志编委等职。 黄海波,副教授,中药鉴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中药鉴定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材品种、质量鉴定与中药材GAP。近年参与或主持*、省级及校级教学和科学研究项目9项,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3部。在本研究领域于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  
         
          | 目錄: |   
          | 目录 
 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
 白花菜科
 臭矢菜(羊角菜、黄花菜)
 002
 鱼木(龙头花、鹅脚木、树头菜)
 004
 十字花科
 北美独行菜(美洲独行菜、甜葶苈、葶苈) 006
 蔊菜(塘葛菜、田葛菜)
 008
 荠菜(护生草、净肠草、菱角菜)
 010
 菘蓝(大蓝、板蓝根)
 012
 菥蓂(大芥、水芥、瓜子草)
 014
 堇菜科
 堇菜(如意草、小犁头草、地黄瓜) 016
 长萼堇菜(犁头草、地黄瓜、铧头草) 018
 紫花地丁(光瓣堇菜、犁头草) 020
 远志科
 齿果草(一碗泡、公儿草、吹云草) 022
 黄花倒水莲(倒水莲、倒吊黄) 024
 远志 026
 华南远志(金不换、大金不换、紫背金牛) 028
 景天科
 垂盆草(鼠牙半枝莲、瓜子莲、黄瓜子草) 030
 佛甲草(鼠牙半支莲、禾雀脷、狗牙瓣) 032
 落地生根(落地生、落地青、晒不死) 034
 虎耳草科
 矩叶鼠刺 036
 常山(土常山) 038
 虎耳草 040
 茅膏菜科
 锦地罗(落地金钱、一朵芙蓉花、金钱吊芙蓉) 042
 石竹科
 荷莲豆草(团叶鹅儿肠、水青草、串钱草) 044
 鹅肠菜(抽筋草、牛繁缕、壮筋丹) 046
 雀舌草(滨繁缕、瓜子草) 048
 瞿麦(巨句麦、南天竺草、剪绒花) 050
 马齿苋科
 马齿苋(瓜子菜) 052
 土人参(栌兰) 054
 蓼科
 萹蓄(乌蓼、扁竹、斑鸠台) 056
 赤胫散(散血丹、缺腰叶蓼、花脸荞) 058
 杠板归(贯叶蓼、老虎脷) 060
 火炭母(斑鸠饭) 062
 红蓼(荭草、大毛蓼、东方蓼) 064
 何首乌(首乌、夜交藤) 066
 虎杖(斑杖、大虫杖) 068
 金荞麦 070
 荞麦 072
 习见蓼(小扁蓄、腋花蓼) 074
 拳参 076
 水蓼(辣蓼、红辣蓼) 078
 头花蓼(石辣蓼、太阳草、绣球草) 080
 竹节蓼(百足草、观音竹、飞天蜈蚣) 082
 皱叶酸模(羊蹄、羊蹄草、皱叶羊蹄) 084
 商陆科
 垂序商陆(美洲商陆) 086
 商陆 088
 藜科
 藜(灰藋、灰藜、红落藜) 090
 土荆芥(鹅脚草、钩虫草、虎骨香) 092
 苋科
 杯苋(蛇怕见、细叶蛇总管) 094
 柳叶牛膝(土牛膝) 096
 刺苋(竻苋菜) 098
 土牛膝(粗毛牛膝、倒扣草) 100
 莲子草(虾钳菜、节节花、白花仔) 102
 皱果苋(野苋菜)
 104
 落葵科
 落葵(潺菜、木耳菜) 106
 落葵薯(藤三七、土三七) 108
 蒺藜科
 蒺藜(刺蒺藜、杜蒺藜、三角刺) 110
 酢浆草科
 红花酢浆草(大酸味草、铜锤草) 112
 酢浆草(酸味草) 114
 阳桃 116
 旱金莲科
 旱金莲 118
 凤仙花科
 华凤仙(水指甲花、象鼻花) 120
 石榴科
 石榴(安石榴、珍珠石榴) 122
 柳叶菜科
 毛草龙(水仙桃、水丁香、香须公) 124
 小二仙草科
 黄花小二仙草(锯仔草、铁锯草) 126
 小二仙草(豆瓣草、女儿红、水豆瓣) 128
 瑞香科
 土沉香 130
 结香(白蚁树、檬花树、雪花树) 132
 了哥王(山雁皮、南岭荛花) 134
 狼毒(瑞香狼毒、红狼毒、断肠草) 136
 细轴荛花(垂穗荛花、野棉花、地麻棉) 138
 紫茉莉科
 光叶子花(簕杜鹃、宝巾花) 140
 紫茉莉(胭脂花、入地老鼠) 142
 第伦桃科
 锡叶藤 144
 海桐花科
 光叶海桐(一朵云) 146
 大风子科
 泰国大风子 148
 西番莲科
 龙珠果 150
 蛇王藤(双目灵、治蛇灵草) 152
 鸡蛋果(百香果) 154
 葫芦科
 绞股蓝(小苦药、公罗锅底、遍地生根) 156
 栝楼(瓜蒌、栝蒌) 158
 木鳖子(漏苓子、藤桐子、木鳖) 160
 马?儿(老鼠拉冬瓜、野苦瓜、扣子草) 162
 秋海棠科
 裂叶秋海棠(石莲、虎斑海棠、岩红) 164
 番木瓜科
 番木瓜(木瓜 、万寿果) 166
 仙人掌科
 昙花(琼花、凤花、金钩莲) 168
 仙人掌(神仙掌) 170
 量天尺(剑花) 172
 山茶科
 米碎花 174
 杨桐 176
 水东哥科
 水东哥(水枇杷、红毛树) 178
 桃金娘科
 丁香 180
 大叶桉(蚊仔树) 182
 番石榴 184
 岗松(扫把枝、地肤子) 186
 水翁(水翁花、大蛇药) 188
 桃金娘(岗稔) 190
 野牡丹科
 柏拉木(野锦香) 192
 地菍(铺地锦、山地稔) 194
 毛稔(山啄硌、红花野牡丹、豹牙郎) 196
 野牡丹 198
 使君子科
 风车子(四角风、水番桃) 200
 诃子(诃黎勒、诃黎) 202
 使君子(留求子) 204
 金丝桃科
 地耳草(田基黄、雀舌草) 206
 赶山鞭(野金丝桃、小金雀、小叶连翘) 208
 黄牛木(黄牛茶、狗牙木) 210
 金丝桃(土连翘、金丝海棠、五心花) 212
 藤黄科
 木竹子(山竹子、山桔子、竹桔子) 214
 薄叶红厚壳(薄叶胡桐、横经席) 216
 椴树科
 刺蒴麻(黄花地桃花、密马专、黄花虱麻头) 218
 黄麻(络麻、牛泥茨、三珠草) 220
 破布叶(布渣叶、破布树) 222
 梧桐科
 翻白叶树(半枫荷) 224
 苹婆 226
 山芝麻(岗油麻、岗脂麻、山油麻) 228
 蛇婆子(仙人撒网、和他草、满地毯) 230
 假苹婆(鸡冠皮、山木棉、赛苹婆) 232
 木棉科
 木棉(红棉、英雄树、攀枝花) 234
 锦葵科
 白背黄花稔(拔脓消、黄花母) 236
 梵天花(狗脚迹、野棉桃) 238
 黄花稔 240
 黄葵(麝香秋葵) 242
 木芙蓉(芙蓉花、醉酒芙蓉) 244
 木槿 246
 磨盘草(磨仔草、磨谷子、石磨子) 248
 赛葵 250
 地桃花(肖梵天花) 252
 朱槿(大红花、扶桑) 254
 大戟科
 白背叶(白背桐、白桐、白楸) 256
 白饭树 258
 巴豆(双眼龙、大叶双眼龙、巴果) 260
 蓖麻 262
 秋枫 264
 飞扬草(大飞扬草) 266
 地锦(三月黄花、铺地锦、斑鸠窝) 268
 方叶五月茶 270
 甘遂(甘藁、鬼丑、猫儿眼) 272
 红背山麻杆(红帽顶、红背桐、红背叶) 274
 黑面神(黑面叶、鬼画符) 276
 鸡骨香(山豆根、木沉香、黄牛香) 278
 龙脷叶(龙舌叶、龙味叶) 280
 毛果巴豆(细叶双眼龙、小叶双眼龙、山巴豆) 282
 毛果算盘子(漆大姑、漆大伯) 284
 千根草(小号乳汁草、小飞扬草) 286
 山乌桕(红乌桕) 288
 石岩枫(杜香藤) 290
 算盘子 292
 铁苋菜(人苋、海蚌含珠) 294
 五月茶(五味叶、酸味树) 296
 乌桕 298
 云南土沉香(草沉香、刮筋板) 300
 叶下珠(珍珠草) 302
 余甘子(油甘子、橄榄子、庵摩勒) 304
 越南叶下珠(乌蝇翼、苍蝇草) 306
 索 引 308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文献记载,目前我国有中草药资源达1万多种,其中临床上常用的只有200~300种。为了进一步挖掘和整理祖国中医药学宝贵遗产,更好地交流和利用中草药资源,普及常用中草药知识,以及对药用植物的情有独钟和本职工作的热爱,我和我的伙伴们为此常年活动在大自然的山麓丛林、田野中。无论是野外实践教学,还是出差考察、开会,我会利用一切机会收集药用植物的图像数据,不断学习药用植物分类鉴别知识。图片的采集点从海南到西藏、四川、贵州、甘肃、广西、云南、湖南、江西、江苏、湖北、陕西、河北、辽宁、吉林等地以及广东省内各地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每到一处,我常常早上5点起床赶到药园观察、采样、拍照、制作标本,在植物灌丛里如痴如醉,乐此不疲。十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药用植物图像数据,本套书的修订有90%以上的图片来源于我的药用植物图像库。
 要准确鉴定一个药用植物的种类,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需要细致观察该植物各个器官的形态特征,尤其花和果实的特征是分类的主要依据。在长期的实践中,广大的中草药工作者在野外中草药的识别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如可以通过观察茎的形状、节间特点、茎上的刺,卷须、叶的独特形状、叶脉、叶片上的腺体、茸毛等附属物、托叶的有无及托叶的形态、叶序、花序等特征;或通过嗅闻植株的气味、观察植株折断后的乳汁、尝试植株特有的味道,或通过植物生长的特定生态环境等信息来帮助我们识别这些药用植物的科属和种类。
 因此,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所积累的药用植物资料,精选了764种野外常见的药用植物,按植物分类学哈钦松分类系统编排,配以高清原色彩图,大部分品种附有识别特征部位的特写照片,编著成了这套《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方便中医药院校的师生、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药业界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在采集、识别中草药时使用。
 由于我们水平和资料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再版时得以修正。
 
 广州中医药大学 潘超美
 2017年4月于广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