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96.8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327.8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162.8
 
  《 
			古琴之美·2026(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107.8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74.8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76.8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151.8
 
  《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140.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世界500强人力资源总监管理笔记》和《世界500强人力资源总监管理笔记2》的实操版,我们将*本的技巧配上第二本的模版和范文,形成了一个新的搭配,让原有的内容产生了不同的理念和解读,方便读者消化第二本体系性的“大部头”内容。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我们将两本书的章节进行了重新梳理、定义、组合。章节名变了,能更加清晰地指导读者去理解和学习;顺序调整了,让两本书能够衔接起来,毫无违和感;内容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会更吸引人。*后附上一张涵盖书中所有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让读者可以将书读薄也可以读厚。我们期许能通过梳理,大家更容易吸收书里的养分,实现这本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还期许,同样的碳离子,通过不同的组合,能够变黑炭为钻石!
 |  
         
          | 關於作者: |   
          | 潘新民, 17年工作经验,13年公司战略管理经验,10年以上人资管理工作经验。国家人力资源师、国家高级培训师; 具有丰富的招聘和内训的实际操作经验,善于从公司及行业的宏观角度考虑本部门的工作。对所在企业的薪酬静态化进行了全面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培养了员工的终身就业能力;曾独立带领团队进行公司绩效考核及企业文化的修订工作。 |  
         
          | 目錄: |   
          |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001 1 望闻问切,号准病人命脉奠基础(人力资源诊断)  002
 2 威逼利诱,看准顾客实况定基调(人力资源定位)  009
 3 高低虚实,理清自我发展析变革(人力资源分析)  015
 4 轻重缓急,算准各处时机定发展(人力资源规划)  022
 5 环环相扣,入里入实道华章尽现(战略规划范文)  030
 │第二章│ 招聘管理  039
 1 兵法还是实战(招聘理念:招聘场景的灵活)  040
 2 深度理解指挥官(招聘理念:老板的真实意图)  044
 3 立体机动的作战平台(招聘管理:系统的搭建)  049
 4 美国大兵还是中国民兵(招聘管理:外部招聘)  055
 5 内部兵种的提升(招聘管理:内部招聘)  062
 6 妙用的机动部队(招聘渠道:内部调配和关系户的使用)  068
 7 无招奇兵还是浑厚套路(招聘技巧:结构化面试布局)  072
 8 系列秘密武器(招聘技巧:高级面试形式)  078
 9 空降专杀武器(招聘技巧:面试官和背景调查)  082
 10 稠密的麻雀战:招工渠道的管理  087
 11 武林秘籍读本:范文《公司内部竞聘制度》  099
 │第三章│ 培训管理  106
 1 这是在培养人才(培训理念:特殊的重要性)  107
 2 老师是一辈子的(培训理念:特色的潜规则)  110
 3 全局考虑,搭好架子定乾坤(培训管理:管理体系建立)  114
 4 重点布局,选好演员做教头(培训管理:培训师体系)  121
 5 包罗万象,排好节目待选戏(培训管理:课程体系)  128
 6 人尽其才,排兵布阵盯分工(培训管理:实施体系)  134
 7 理智盘点,掌声票房验收益(培训管理:评估体系)  140
 8 行商坐商,鸟枪换炮建剧场(培训管理:企业大学)  146
 9 一字之师,用好专长做老师(培训技巧:做培训师)  151
 10 暗藏火种,等待秋风燎草原(培训技巧:后期特殊作用)  155
 11 重点培养,二八原则赢全局(培训技巧:公司核心人员的培训)  158
 12 借力使力、信手拈来也助力(培训技巧:外训老师以及 咨询公司的合作)  162
 13 武林秘籍读本:范文《培训评估报告》  166
 │第四章│ 薪酬设计  169
 1 老虎屁股摸不得(薪酬理念:老板的小九九)  170
 2 你想一鱼几吃(薪酬理念:薪酬的本质)  174
 3 一劳永逸的指挥官(薪酬管理:薪酬管控体系)  178
 4 薪酬改革的尖刀连(薪酬管理:岗位价值评估)  184
 5 稳固的桥头堡(薪酬管理:计件工资)  190
 6 时代的终结者(薪酬管理:宽带工资设计)  196
 7 记得留个绿色通道(薪酬技巧:宽带工资的妙用)  200
 8 武林秘籍读本:范文《岗位薪酬评估办法》  204
 │第五章│ 绩效管理  216
 1 砥砺前行,摸透老板的算盘(绩效理念:老板心中的考核)  217
 2 修炼功力,才能舞好双刃剑(绩效理念:考核的优缺点)  220
 3 搞清目的,奠定基础正方向(绩效理念:绩效与考核的区别)  224
 4 谋篇布局,规划推动话战略(绩效管理:绩效三年规划)  229
 5 建设体系,立体推动保成功(绩效管理: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236
 6 前沿绩效,基于目标做管理(绩效管理:目标管理体系实施)  242
 7 做足过程,绩效改善和提升(绩效管理:绩效改善与绩效面谈)  248
 8 多种手段,技能全面方科学(绩效管理:常用绩效考核方法)  256
 9 把握细节,完美执行重技巧(绩效管理:全面绩效考核方案)  265
 10 尚方宝剑,让老板做后盾(绩效技巧:考核实施的几个保证)  271
 11 武林绝学,与细微处见成败(绩效技巧:部分关键点操作)  275
 12 逐个突破,见招拆招减阻力(绩效技巧:捣乱的不合作者)  279
 13 组织游戏,深入研究建规则(绩效技巧:绩效考核指标的提取)  283
 14 武林秘籍读本:范文《目标责任书》  287
 │第六章│ 人事管理  291
 1 人事本质(理念:劳动关系的占位)  292
 2 人事管理(理念:真实的意义与内涵)  294
 3 永续泉水(管理:人才梯队建设)  300
 4 因需设岗(管理:岗位梳理和标准对照)  316
 5 人事管理(管理:人才晋升通道管理)  323
 6 空穴来风(技巧:人员离职预警)  329
 7 完美离别(技巧:离职流程和离职面谈)  333
 8 谁该解雇(技巧:特别的裁人技巧)  337
 9 借刀杀人(技巧:离职事件的利用)  341
 10 激活疲态(技巧:岗位轮换)  344
 11 转换创新(技巧:岗位职责的转移)  348
 12 息事宁人(技巧:劳动纠纷的处理)  352
 13 武林秘籍读本:范文《员工任用管理制度》  355
 |  
         
          | 內容試閱: |   
          | 写专业书的时候,我喜欢沏一壶酽酽的茶,创作文学的时候,我喜欢品一杯薄薄的酒,于是后来我的笔名就改为了“酽茶淡酒”。取酽茶不是为了提神,而是为了用浓烈的香换来片刻头脑清醒,又不失雅致地给我带来灵感;选薄酒不是为了激兴,而是为了用微醺的感觉流露心底的情感。而这篇前言是专业与文学的凝结,我选择了酽酽的茶、薄薄的酒,这个系列的前言都是如此完成的。 一个系列、三本书籍、六年创作,这是我关于人力资源方面最想给大家说的所有的话。我敢说,这就是一个学说;我也敢说,自2010年起,我也创立了一个文体,用故事来讲人力资源,用聊天来阐述专业理论。我讲的不是人力资源,而是做人力资源的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境界。我不用人力资源去讲人力资源,我不用人力资源去做人力资源,我不做人力资源却达到“人力资源”。
 而我要创立的学说就是这个“无形”的人力资源,用企业的综合管理来诠释人力资源,用人生的为人处世去经营人力资源,用通过总结自然规律和各位前辈创立的“理论”来回归这个“自然”的东西。
 世上本无这样那样的理论,每个人有每个人最好的诠释,对于人力资源,也是如此,只不过为了激发更多的悟性和诠释,前辈们给了我们很多可循的路,便于“快捷”,而非标准地做好人力资源。
 有人说,武学的境界有三个层次:第一重是勇不可挡、所向披靡;第二重是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第三重是飞花摘叶、不役于物。我们有了练功的技巧,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先天条件,有了打胜仗的套路和武术,是我少年时期的意气英发;我们有了上乘的功力和武功绝学,有了登峰造极的各种绝学和剑法,是我们青年时期的辉煌鼎盛;我们有了意境和心法,天地人融为一体,无招胜有招,却是我们参透武功和人生的制胜法宝,也是武学回归自然的真谛。人力资源也是如此。
 第一本书,我用亲身经历讲了处事和工作的心态,举例让大家去悟思考问题的角度;找出情景让大家体味解惑的方法;是在讲“术”,在讲“点”,为的是让大家的角色和心态从学生过渡到员工,从理论过渡到实际,从专员过渡到主管,从无奈过渡到希望,从埋怨和等待过渡到思考和尝试。同时这本书也顺便给大家讲了讲不一样的“人事操作”。
 第二本书,我用创新理论讲了人力资源的体系和管理,解决大家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建设与维护一劳永逸的管理体系,是在讲“道”,在讲“面”,为的是让大家的理论和管理从操作过渡到管理,从单体过渡到机制,从主管过渡到经理,从重复过渡到自动处理,从死板和无奈过渡到培育人力资源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给大家讲不一样的“人力资源”和“理论创新”。
 第三本书,我想用专员的能力、经理的问题、总监的位置讲人力资源的战略和真谛,达到“草木竹石皆为剑”,“撒豆可成兵”的最终境界,是在讲“势”,在讲“体”,为的是让大家从别人固有的理念和理论从模仿过渡到随心组合和创新,从治标过渡到源头治本,从有形过渡到无形,从经理过渡到总监,从人力资源管理过渡到跨所有管理界进行人力资源在企业的系统竞争力。给大家讲不一样的“人力效益”和“战略人力资源人力资源”。
 但第三本书并没有出版。有读者告诉我:掌握了第一本和第二本的内容,学会、悟透、活用,足以达到第三本的效果;有专家跟我说:你的设想是错误的,因为能读到第三本的人,基本上不看任何书了,全靠自己,到不了读第三本书的人,也就没有必要读,第一、二本就够了。有时候我自己也在想:真正的“势”是需要研判的,有更多的场景。做不到举一反三,倒不如交给大家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效果会更好。于是,第三本就再没出版发行。
 但当编辑再次给我建议合二为一的时候,我还是同意了。第一本的理念加上第二本系统的知识、管理,再配上第一本的技巧,配上第二本的模版和范文。本身就是一个绝妙而完美的搭配。有了不同的理念和本质的解读,就更能够消化第二本体系性的“大部头”了,有了这些规范的管理理论,会有一些困惑和难点,那就再举几个技巧的例子,都会了,理解了,最后送上一篇关键的范文,可以“拿来主义”。多强大、多完美的逻辑呀。
 于是我对两本书的章节进行重新梳理、定义,重新组合。章节名变了,能更加清晰地指导读者去理解和学习;顺序调整了,让两本书能够衔接起来,毫无违和感;内容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会更吸引人。我也在期许,如果能通过梳理,大家更容易吸收里面的内容,那就是这本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还在期许,同样的碳离子,通过不同的组合,能够变黑炭为钻石!你可以说这是两本书精华的融合,你也可以说,这是一本新书,全新的逻辑,全新的收获。
 我们有我们的职业生涯,这一路走来,从专员伴随大家到了主管、到了经理、到了总监,下面的路还有很长,HR的发展也会连绵不绝,怎样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