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什么是教育 “轴心时代”提出者雅斯贝尔斯毕生教育思想精华
			》 
			 售價:HK$ 
			74.8
			 
			 
	
			  
			《 
			创建强势品牌(典藏版)
			》 
			 售價:HK$ 
			130.9
			 
			 
	
			  
			《 
			美绘聊斋志异
			》 
			 售價:HK$ 
			131.8
			 
			 
	
			  
			《 
			启微·红帆:中国东南诏安湾的港口、船货与海洋遗产
			》 
			 售價:HK$ 
			107.8
			 
			 
	
			  
			《 
			全球公民教育:批判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售價:HK$ 
			74.8
			 
			 
	
			  
			《 
			做事的逻辑: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 
			 售價:HK$ 
			47.1
			 
			 
	
			  
			《 
			人形机器人:技术、产业与未来社会 
			》 
			 售價:HK$ 
			108.9
			 
			 
	
			  
			《 
			暗黑历史书系·罗马帝国
			》 
			 售價:HK$ 
			96.8
			 
			 
	
 
       | 
     
      
      
         
          | 編輯推薦: | 
         
         
           
            《怎样听一首名曲》由复旦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钱文忠教授作序,并倾情推荐。这不是一般的散文集,书里配有大量珍贵的资料图片,作曲家私照,更有实际说服力。每篇篇幅不长,篇与篇之间联系不大,给读者很大的想象以及自我发挥的空间,与作者一道,每天欣赏一场古典乐音乐会,每天做一次音乐之旅,带着书本游历音乐圣地,何乐而不为!书中大量的古典乐,或许读者之前都没听说过,读完此书,你将受到一次音乐的洗礼,或许会因此爱上古典乐,试图去听一下,这种感觉在我阅读本书的过程中非常强烈,想必各位的感受会和我一样。
 第二版在原先的基础上,制作更为细腻精美,里面的彩图满足了读者对真实场景的追求。从封面到内文,再到用纸,都做了调整修饰,让一本充满哲思的美文由内而外发出艺术的芳香。
           | 
         
       
      
      
      
      
         
          | 內容簡介: | 
         
         
          |  
            《怎样听一首名曲》由复旦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钱文忠教授作序,并倾情推荐。通过唱片余韵现场回声影像拾韵和旅途寻声四个部分,铺排生活中处处可与音乐相遇的可能,从而告诉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音乐决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需要慧心与之相知,并从中获得教益的精神养料。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无处诉说心中块垒的片刻,这个时候,音乐是*好的庇护所。
           | 
         
       
      
      
      
         
          | 關於作者: | 
         
         
          |  
            吴玫,1985年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以后,做过5年语文老师,后在企业做过5年行政管理,1996年开始一直在目前供职的报社工作,从记者、编辑、部主任一直到现在主管编辑业务的副总编,管辖有《上海中学生报》《少年日报》《当代学生杂志》和《好儿童》杂志等两报两刊。出版的图书有《于悦读中如痴如醉》《怎样让旅行遇见文化》等。
           | 
         
       
      
      
      
      
         
          | 目錄: 
           | 
         
         
           
            第一章现场回声
 20秒钟的静默/002
 意外的收获
 《音诗》,一个二流作曲家的水墨情怀/006
 一生与成名作多么合拍/010
 马斯卡尼《乡村骑士》间奏曲
 丝绒与裂帛/013
 门德尔松和巴托克
 人类的少年之声/017
 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你喜欢谁谁就是最好/020
 祖克曼,从坏孩子蜕变而来/024
 变奏的无尽可能/027
 《洛可可主题变奏》变成中提琴版后
 各有所长,又配合默契/030
 德国汉谢尔弦乐四重奏乐团
 空白处意蕴更深长/033
 听孙颖迪弹李斯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
 和大提琴组合成了一把弓/037
 嘘,音乐来了/040
 斋藤纪念乐团
 圆润中带沙哑,悠长里携犹豫/043
 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外表狂放不羁内心温情脉脉/046
 我听普罗科菲耶夫
 室内乐应该放在哪里?/050
 听维也纳爱乐音乐平台室内乐团音乐会有感
 弹钢琴时,王羽佳的一双手是恋爱中的男女/054
 悲歌一曲明心性/058
 布鲁赫《希伯来的晚祷》
 唯愿初心永迷离/061
 西贝柳斯《芬兰颂》
 最高级的炫技是在中规中矩中弹出个性/065
 热闹的李传韵幽幽的琴声/069
 漫不经心的忧郁/072
 听陈锐演奏维尼亚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看着指挥家的表情/075
 美国国家交响乐团
 留给乐迷长久的温暖/078
 听王健拉琴
 真累啊!/082
 听洛林马泽尔指挥英国爱乐乐团
 眺望下一场音乐会/086
 魔笛高威
 空悲切,年华老去体会深/090
 理查德施特劳斯《堂吉诃德》
 美好的回声/093
 听秦立巍演奏《逝去的时光》
 至少一个晚上的温暖/096
 听米沙麦斯基拉琴
 蓦然遇见《阿佩乔尼奏鸣曲》/099
 陈萨的音乐世界/103
 都是第二乐章/106
 高德马克《小提琴协奏曲》
 聆听,也是艰难而甜蜜的漫长旅途/109
 听朱晓玫弹《哥德堡变奏曲》
 《诺玛的回忆》:李斯特的寄情之作/112
 听懂斯特拉文斯基,真难/116
 那只能是我?不/120
 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片段/124
 听柏林爱乐乐团在上海的音乐会
 第二章影像拾韵
 慰藉所有的情绪/130
 亨德尔《请让我哭泣》
 命运面前,没有最后的胜利者/134
 贝多芬《升c小调四重奏》
 圣母颂,圣母颂/138
 舒伯特、巴赫及弗雷
 大悟的觉悟/141
 日本电影《入殓师》这样妙用古典音乐
 始于舒伯特终于勃拉姆斯的姐弟恋/144
 全都是对祖国和故乡的幻想、思念/148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谁向谁道歉?/152
 兼谈《独奏者》中出现的古典音乐作品
 这一次负责救赎/156
 《沉默的羔羊》为什么选用《哥德堡变奏曲》?
 越浓烈越破碎/160
 塞缪尔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
 那些为情所困的女伶/163
 第三章唱片余韵
 与天堂只有一步之遥/168
 门德尔松的音乐
 与宗教音乐撞了个满怀/171
 卡拉扬的那一眼/175
 听一耳朵就记住了/179
 巴赫康塔塔第156号
 哈西德,念念不忘/182
 他的柴可夫斯基《旋律》
 活泼泼的《图画展览会》/185
 她们都叫杰奎琳/188
 好像写给一个人的旋律/192
 勃拉姆斯三部小提琴奏鸣曲
 润如酥的牛毛细雨/196
 萨蒂《裸体舞者》
 始于悲伤忧郁终于悲欣交集/200
 岁月淹没不了的/203
 阿尔比诺尼《柔板》
 帕格尼尼的余韵/206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或者《帕格尼尼主题幻想》
 帮我们捡回日常的幸福/210
 帕海贝尔《卡农》
 诸般情感汇聚成《美国四重奏》/213
 心里总为格里格留一个位子/216
 《培尔金特》
 总有一扇窗里亮着灯/220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交响曲》
 把诗剧用音乐化解得丝丝入扣/224
 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
 水一样追远往昔/228
 钢琴大师布伦德尔说莫扎特
 没有音乐,勃拉姆斯怎么办?/232
 勃拉姆斯《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重协奏曲》
 用一生与死亡讲和/235
 难忘的酸涩/238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花自飘零水自流/241
 肖邦和乔治桑
 音乐就是这么有意思/244
 听费舍尔迪斯考唱《野玫瑰》
 值得一听再听/247
 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布鲁克纳站在夹缝处/250
 请让我固执:就是喜欢马九/254
 在命运长河里寻找幸福的瞬间/258
 柴可夫斯基《悲怆三部曲》
 最昂贵的结婚纪念日礼物/261
 鲍罗丁《夜曲》
 耳朵因巴赫变得高贵起来/264
 这些乐章是莫扎特的精髓/269
 第四章旅途寻声
 偏见的代价/276
 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
 卡拉扬的萨尔茨堡/280
 听着马勒走进天鹅堡/283
 点燃了阿尔伯特音乐厅/287
 《威仪堂堂进行曲》
 旅途中的音乐清单/291
 沿着伏尔塔瓦河寻找斯美塔那/294
 自然中听来的仙乐/298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
 清浅也能永远动人/301
 马斯奈《沉思》
           | 
         
       
      
      
      
         
          | 內容試閱: 
           | 
         
         
           
            在命运长河里寻找幸福的瞬间
 柴可夫斯基《悲怆三部曲》
 这以后,又多次在银幕上和荧屏上看过根据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改编的影视剧。最近的一部还是由法国美女苏菲玛索担纲的,可是,在我眼里它们都不及1980年代引进的英国连续剧《安娜卡列尼娜》。此剧开场戏是从莫斯科乘坐火车前往彼得堡调和哥嫂夫妻矛盾的安娜巧遇沃伦斯基的妈妈,两人相谈甚欢,沃伦斯基太太一定要将儿子引荐给安娜,被矜持的安娜拒绝了。可是,英雄美人的相遇老天自会安排,火车到站,安娜下车。大雪纷飞,火车头喷出的白色气雾和飘零的雪花纠缠成一幅最适合谈情说爱的图卷,就在这时,安娜一回眸,让脚步匆匆的沃伦斯基如被催眠了一样站定在那里,从那儿开始,已成为千古传奇的爱情悲剧开始上演。
 20世纪80年代,还不知道这世上有那般的美韵妙律,但不妨碍我在日后遇到好音乐时一下子就将这一场景勾回眼前:满天飞雪中,安娜一回头看见洒脱的沃伦斯基正深情凝视着她。
 如果将好音乐的范围缩小再缩小,就是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尤其是他的第四、第五、第六号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这三部交响乐,被后人并称为《悲怆三部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生涯中最纠结的时候创作的作品,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这句被作曲家写来解释他何以要创作《第五交响曲》的话语,是《悲怆三部曲》的最好注解:虽疑虑重重,但一定要往前走这,不也是安娜和沃伦斯基爱情悲剧的主旋律吗?所以,只要将柴可夫斯基《悲怆三部曲》中的任何一部唱片塞进音响,我的眼前就会出现美丽的安娜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隔着面纱隔着鹅毛大雪看向沃伦斯基的画面。
 随着音乐的推进,第一乐章以后是三部作品中最为动人的第二乐章柔板。不错,虽然被后人并称为《悲怆三部曲》,但是,第四、第五、第六这三部作品的第二乐章各有各的趣味,这并不妨碍三部作品的第二乐章有着同样的质地:了悟到如何顺应命运的安排并从中寻找到生活的愉悦。这况味,不就是张岱小品的意境吗???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是为张岱著名的《湖心亭看雪》片段。不是吗?过去的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只有这大雪漫天的西湖,才坦白得叫人看见了、悟到了什么叫作命运,又如何在命运这条长河里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瞬间。
 假如柴可夫斯基能够听得见200多年前一个中国文人的心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那些谱写在《悲怆三部曲》里的挣扎,怕是要变作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快慰了吧?
 最昂贵的结婚纪念日礼物
 鲍罗丁《夜曲》
 俄罗斯真是一个奇妙的国家。被称作文学的东西在我们这里已经发展到绚烂的时候,他们那边还一派荒蛮景象。原因我们这些外族人揣摩不透,只觉得仿佛是突然之间,俄罗斯文学就山花烂漫了: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赫尔岑、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契诃夫、屠格涅夫??这些俄罗斯作家的作品,或者奔突,或者辽阔,或者思辨,或者阴郁,或者狡黠,或者辛辣,或者轻盈??他们以各自的风格,汇聚成世界文学史上一座令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高峰: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
 有意思的是,文学的春天来临之际,俄罗斯音乐也百花吐艳起来。这其中,就有一丛繁花叫强力五人团,代表人物是亚历山大鲍罗丁。
 要在鲍罗丁的名字前加一个定语,让人犯难。是化学家还是作曲家?这位出生于1833年11月12日的圣彼得堡人,居然聪明到在化学界和音乐界都能独树一帜!如果以俄罗斯作曲家的名分跟大家分享亚历山大鲍罗丁,你也许不知道音乐世界有一部交响音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一部歌剧《伊戈尔王子》,但是,这两部作品的序曲你一定在不经意中过过耳并充满好感,因为,鲍罗丁的作品与同时期的俄罗斯作曲家比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莫索尔斯基一样,意境辽阔悠远,旋律优美动听。而说到旋律优美动听,鲍罗丁的《第二弦乐四重奏》真是摄人魂魄,第三乐章《夜曲》,又因为伴随着一段美丽的传说,让我们听着深深陶醉之外心生艳羡。鲍罗丁写这首曲子,是为了给夫人一份礼物,以纪念20年前他向她求婚的美好瞬间。
 我听这首《夜曲》,脑子里的画面是:在大雪纷飞的火车站,在火车头喷出的白烟中,在嘈杂的人声里,雅致的安娜卡列尼娜回眸一笑,她当然看到了她想看到的场景秀美而挺拔的沃伦斯基正凝望着她。从音乐演绎的角度去欣赏鲍罗丁的《夜曲》,人们这样评价:开始以大提琴徐徐地在高音区吟诵,表现出作曲家对恋爱往事及当时恋人的无比深情。接着,作曲家以大提琴与小提琴的对答,轮流奏出主题并加以细致颤音陪衬的方式,表达了对往日情怀无尽的怀恋。高潮迭起后作曲家又用极度抒情的旋律,完成了一曲深情款款的恋曲。没错,作曲家的款款深情,给的是20年相处后依然你侬我侬的太太。可我听鲍罗丁的《夜曲》,就愿意当它是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配乐。我们都知道,托尔斯泰起意写这部小说,是要针砭安娜这种对爱情不忠、见异思迁的女人的,可是,老托尔斯泰怎么预料得到写作的过程中会有灵魂附体,不由自主地就把安娜塑造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美丽、善良、有韧劲,为了生活的真谛不惜飞蛾扑火。一遍遍地读《安娜卡列尼娜》,我们知道根本不是灵魂附体成就了托尔斯泰这部能够流芳百世的作品,而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让他如实地描摹出了一个俄罗斯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向往。什么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我一生中苦于不能高声讲出真话。我的一生都在于冲破阻拦而能够向公众公开讲出真话。索尔仁尼琴的这句自述多少能够概括吧,所以,我听鲍罗丁的《夜曲》,脑海里的景象是:在辽阔的西伯利亚大地上,凛冽的寒风不停地呼啸着。只要风声稍作停歇,温情脉脉的对美好事物的呼唤就会响起来鲍罗丁的《夜曲》,就算是给妻子结婚20周年的礼物,表白的也还是一个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
 一个化学家,一个星期天作曲家,在最早制成苯甲酰氯和探索醛类缩合反应的同时,还创作出了这些悠扬的乐章不可能复制的奇迹,让我在错愕中叹为观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