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184.8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140.8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90.2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平装版 全八册)
			》
 售價:HK$ 
			327.8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96.8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184.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基于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从价值导向、供给能力和需求主体的三维角度,建构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理论模型,以江苏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等的三个乡镇(街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模型进行了较为详尽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并在综合考察相关地区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模式的现实形态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的相关经验,提出要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中基层政府服务均等化。 |  
         
          | 關於作者: |   
          | 陆道平,女,福建屏南人,生于1963年6月。1986年毕业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获文学学士。2000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政教育专业获法学硕士,2004年就读于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获法学博士。苏州科技学院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苏州市委组织部特约调研员,苏州市教育系统女职工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大学地方政府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  
         
          | 目錄: |   
          | 导 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内容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城乡一体化与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节 城乡关系与城乡一体化
 一 城乡关系
 二 城乡一体化
 三 中国的城乡一体化
 第二节 从城乡分隔到城乡一体化
 一 城乡二元分隔的形成
 二 市场化改革与城乡关系转型
 三 城乡差距与一体化发展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一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 政府城乡公共服务的模式与问题
 三 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的发展向度
 第四节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型的新环境
 一 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三 社会组织的不断壮大
 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与基层政府服务均等化职能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面向城乡一体化的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的理论依据
 一 公共伦理的角度:促进社会公平
 二 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市场的效率
 三 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公民的权利
 第二节 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模型建构的影响因素
 一 公平与效率: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的二难选择
 二 供给能力:城乡一体化中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的核心要素
 三 需求主体:城乡一体化中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的基本动力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中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的模型建构
 一 从地方财政到地方治理:建模视角的转换
 二 基于供给需求关系的新系统模型
 第三章 城乡一体化中的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模型Ⅰ:双向应对型模式
 第一节 双向压力下的均等化服务诉求
 一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性压力
 二 应对基层社会环境压力
 三 双向压力下的基层政府
 第二节 双向应对型均等化服务模型中的基层政府:N市S镇
 一 S镇概况
 二 S镇政府均等化服务政策过程问题分析
 三 S镇政府均等化服务政策过程困境的成因
 第三节 S镇政府均等化服务的问卷调查
 一 调查概述
 二 基础数据分析
 三 二维象限分析
 小 结
 第四章 城乡一体化中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模型Ⅱ:后发赶超型模式
 第一节 后发赶超型均等化服务的形成
 一 现代化进程与后发赶超型逻辑
 二 后发赶超型逻辑与基层政府治理行为
 三 后发赶超型均等化服务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后发赶超型均等化服务模型:L市P镇
 一 P镇基本情况概览:后发赶超型的历史与现实
 二 后发赶超型的治理成效
 三 基层民众需求的失语:后发赶超型的社会阵痛
 第三节 P镇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的问卷调查
 一 调查概述
 二 基础数据分析
 三 二维象限分析
 小 结
 第五章 城乡一体化中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模型Ⅲ:内生综合型模式
 第一节 内生综合型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的形成路径
 一 政府与市场的双向建构步伐:从蹒跚到稳健
 二 内生驱动出的良性建构力量:从弱小到强大
 第二节 内生综合型均等化服务模型中的基层政府:S市3个镇街道
 一 案例一:X镇的动迁安置
 二 案例二:S镇的社区服务
 三 案例三:J街道的草根能人
 第三节 S市3镇街道均等化服务的问卷调查
 一 调查概述
 二 基础数据分析
 三 二维象限分析
 小 结
 第六章 西方国家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能: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北欧-瑞典
 一 北欧公共服务模式的发展历程
 二 北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典型个案:瑞典经验
 三 北欧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的运行条件
 四 北欧经验对我国地方政府均等化服务构建的启示
 第二节 政府-市场协作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北美-美国
 一 北美公共服务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二 北美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的特点
 三 北美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启示
 第三节 政府-社会协作的公共服务模式:日本
 一 政府-社会协作的公共服务新模式
 二 日本政府-社会模式中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三 日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我国的启示
 小 结
 第七章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的基层政府职能建设
 第一节 基层政府职能的动力转型:从外部压力到内部需求
 第二节 基层政府职能的观念体系建构:从补助导向走向权利导向
 第三节 基层政府职能的制度建设:从粗疏应对走向精细管理
 第四节 基层政府职能的运行机制:从一元到多元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1.
 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
 2. 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政府访谈提纲
 后 记
 |  
         
          | 內容試閱: |   
          | 序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实现这一目标。全面的含义不仅仅是指在内容上的全面性,也就是说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也是指覆盖人群和地域的全面性,让所有的人,不论民族、区域、阶层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就内容上来说,目前实现民生服务的全面提升,特别是与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现实问题是实现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从人群的全覆盖意义上来说,推动城乡居民共享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就显得意义重大。当前我们正处于国家十三五规划这一关键的转型期,在这一转型期内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依然面对着诸多的挑战,包括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城市化的广度和深度的扩展、公众民生意识的强化等。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一方面是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落实者;另一方面也直面基层民众,对公共服务的诉求有更加直观的了解,真正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需要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理念和职能的有效转型。
 苏州科技大学陆道平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专注基层治理研究,对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有系统深入的分析,《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基层政府职能建设》一书是陆教授多年以来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该书对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基层政府职能转型的内在逻辑关系做了非常细致而又深入的理论分析,阐释了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怎样实施,怎样推行,为何在同一体制空间会出现不同均等化服务模式等问题,同时探索了制约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核心变量。书中结合了强调社会公平的伦理学、突出市场效率的经济学和侧重公民权利的管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且与中国地方政府实践相联系,提出价值导向、供给能力和需求主体是影响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模型建构的三大因素。根据基层政府这三大因素建构模型的不同,将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创新性地分为三种类型,即双向应对型、后发赶超型和内生综合型供给模式,由此建构起城乡一体化中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的三维模型框架。这些理论模型的建构,都是基于扎实的经验研究之上,书中提供了实证案例和大量的数据分析: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和城乡一体化水平,分别考察了苏中N市S镇、苏北L市P镇和苏南S市3镇(街道)的政府均等化服务状况,对相关基层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实地访谈调查,也对相关地区政府均等化服务的公众满意度、认知度和均等化水平进行了2000多样本的问卷调查。基于大量实地调研获得的文献资料、访谈记录和问卷统计数据,对三种模型进行了检验和优化。此外,还对西方国家基本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由此对我国基层政府更好地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从成果上来说,该书将研究视角投放到城乡一体化化的宏观背景之中,指出政府改革、市场发育和社会成长,三者协同是实现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的三驾马车。一直以来,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相关研究方兴未艾,实践界也有诸多探索,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模式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该书较为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构建问题,推动了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作者不限于以往公共服务均等化一般性问题的讨论束缚,建构了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模型,与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形成一定极差的若干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的实践相结合,在综合考察相关地区基层政府服务均等化模式现实形态的基础上,认为要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中基层政府均等化服务,其动力基础要从外部压力型向内部需求型转变,观念体系要从补助导向型向权利导向型转变,制度平台则要从粗疏应对向精细管理转变,运行机制从一元向多元转变,从而逐步实现书中建构的理想模型,即内生综合型模式的形成和推广。这样,该书的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相关领域研究的不足,推动了相关研究的深化,而且对城乡一体化中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中提出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基层政府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模型,经过实证部分的数据检验,被证明对当下中国城乡一体化中基层政府服务均等化实践及其困境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也可为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展开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和良性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因应之道。
 相信书中新颖的解释框架和翔实丰富的内容,对于从事该领域的学者和相关部门的实践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是为序。
 金太军
 2016年岁末书于金陵
 本序作者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调创新中心主任,南京审计大学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研究院院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