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64.9
			 
			 
	
			  
			《 
			你好,乐器大明星(全4册)
			》 
			 售價:HK$ 
			63.8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66.0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108.9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93.5
			 
			 
	
			  
			《 
			HR如何招聘人才:招聘思维与技能
			》 
			 售價:HK$ 
			61.6
			 
			 
	
			  
			《 
			《汉印精选》
			》 
			 售價:HK$ 
			206.8
			 
			 
	
			  
			《 
			思索马基雅维利
			》 
			 售價:HK$ 
			162.8
			 
			 
	
 
       | 
     
      
      
         
          | 編輯推薦: | 
         
         
           
            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奖获奖图书
 《自然史沉思录》作者的批判之作
 人类进化至今,基于智力发展、实践认知和知识积累,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科学家不断总结和完善,创立了各种各样的科学理论和体系,他们的奇思妙想造就了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新,让人类能够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思维飞跃,并完成了诸多艰难的社会变革、伟大的经济奇迹和不可思议的科学成就。但在这辉煌耀眼的人类科学发展史中,也有着不少的波折、争议和阴暗面,有些是科学家自身的错误,有些是时代条件下的思维局限,有些是社会观念影响下的伪科学
 《人类的误测》就聚焦于这之中的一个曾经颇有争议的话题对人类智力的测试。从英国统计学家高尔顿出版《遗传的天才》、《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到1905年比奈和西蒙编制了*个智力量表,从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首先提出智商的概念到20世纪60年代韦氏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量表多次修订,从1987年美国召开的第七届天才儿童大会到1993年中国心理学会分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成立,乃至于今天广泛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智力测试,对人类智力的研究和测试已逐步从纯学术走向社会应用,从有限参考变成评判标准,从研究课题发展
           | 
         
       
      
      
      
      
         
          | 內容簡介: | 
         
         
           
            不论在专业机构的研究里,还是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中,智商测试是怎么深入人心的?它是怎么从一个小小测试表发展为一项包罗万象的庞大产业,乃至于影响到大众生活以及某些时期的政府政策的?智商测试的本来面目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有所解答。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人类的误测:智商歧视的科学史》是一本对智商测试相关研究的历史脉络及其社会影响进行梳理的科普作品,作者特别对借助钟形曲线理论外衣来合理化自身的生物决定论遗传论等论调以及背离设计初衷的智商测试的应用现象进行了剖析,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论据,对不同人种有等级、优劣之分的不当观点作了严密的反驳和批判。作者通过对身体、颅骨以及智商测量的各种学说和流派的梳理,指出此前的人体测量学和智商测试实际上起到了一种为社会阶层分化提供依据的效果,甚至对国家政策、社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作者指出背离设计初衷的智商测试不具有完全的科学性,它通过部分经验数据来假定普遍状况,在逻辑起点上就是可疑的,必将导致错误的运用和结果。本书逻辑清晰,论述严密,参证详细,对从事相关科学与学术问题探究的专业学者和对上述问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很有帮助。
           | 
         
       
      
      
      
         
          | 關於作者: | 
         
         
          |  
            斯蒂芬杰伊古尔德(19412002),犹太裔美国人,出生于纽约。他是世界著名的进化论科学家、古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散文作家,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他在哈佛大学教授生物学、地质学、科学史等课程超过三十年,是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馆长,曾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会长。他是美国麦克阿瑟奖(创立于1981年,俗称天才奖)的首批获奖者之一。他自1974年起在美国《自然史》杂志开辟专栏定期撰文,这些专栏文章后来以自然史沉思录为总标题集结为7本书出版。他一生出版了二十余部著作,其中不乏畅销之作,并多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奖、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图书奖等。
           | 
         
       
      
      
      
      
         
          | 目錄: 
           | 
         
         
           
            致 谢
 对修订扩展版的说明:15 岁的思索
 第一章 导 引
 第二章 美国前达尔文时代的多元发生学说和颅骨测量术
 第三章 头部测量: 保罗布洛卡和颅骨学的全盛时期
 第四章 身体测量:关于不良分子愚笨性的两个案例
 第五章 遗传论者的智商理论:一个美国人的创新
 第六章 西里尔伯特的真正错误:因素分析和智力的具体化
 第七章 一个积极的结论
 后 记
 附:对《钟形曲线》的批判
 三个世纪以来的种族与种族主义观点
 参考书目
           | 
         
       
      
      
      
         
          | 內容試閱: 
           | 
         
         
           
            文摘
 我们的生命仅有一次。没有什么悲剧比生命的枯萎更加令人沉痛,没有任何不公比失去抗争的机会和希望更让人绝望,而这一切本来源自外部强加的禁锢,却被误认为来自内部的遗传。
 人类的特性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它已经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进化模式,可以使学到的知识和行为代代相传。人类的特性最初只停留于我们的大脑中,并通过赋予我们掌控世界的智力和能量中诞生的文化表现出来。人类社会随着文化的演进而改变,它不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从五万年以前智人化石出现以来,人类大脑在结构或体积上有所变化。我们的星球在近四十亿年以前开始凝固,而自从五万年以前开始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生了最伟大的变化,而从这时起人类所做的一切,都是文化演变的结果。人类的生物进化(达尔文的)将会继续下去,但与文化演进的速度相比,生物进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也就显得微乎其微。在导致美国黑人镰状细胞性贫血的基因出现的频率不断下降的同时,我们已经发明了铁路、汽车、收音机、电视、飞机、电脑、原子弹和宇宙飞船。
 斯蒂芬杰伊古尔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