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54.8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85.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107.8
			 
			 
	
			  
			《 
			隐秘的翅膀
			》 
			 售價:HK$ 
			79.2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86.9
			 
			 
	
			  
			《 
			能量!
			》 
			 售價:HK$ 
			97.9
			 
			 
	
			  
			《 
			壹卷YeBook论世衡史丛书——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
			》 
			 售價:HK$ 
			90.2
			 
			 
	
			  
			《 
			桎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大地主经济
			》 
			 售價:HK$ 
			173.8
			 
			 
	
 
       | 
     
      
      
         
          | 編輯推薦: | 
         
         
          |  
            城市交通服务质量指数是指城市交通系统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的统称。研究课题组通过两种方式反映城市交通服务质量:一是,通过评价城市交通发展指数、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非交通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指数,来反映城市交通系统服务质量,结果表明北上广深城市交通服务质量相对较好;二是,通过构建中国城市交通服务质量各项评价指标(包括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合意性、环保性、效率性和创新性以及其细化评价指标),采集大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得到10个典型样本城市分别是上海市、石家庄市、沈阳市、合肥市、烟台市、淄博市、泉州市、盘锦市、营口市、和开封市的城市交通服务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包括上海在内的大多城市交通服务质量指数得分均在荣枯分水岭(50)之下。本书以城市交通运输领域理论工作者、政策研究人员、政府部门和企业相关人士为主要使用对象,同时也可供其他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 
         
       
      
      
      
      
         
          | 內容簡介: | 
         
         
           
            城市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是城市交通系统服务于城 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的统称。李红 昌、林晓言*的《中国城市交通服务质量指数报告 2016》通过两种方式反映城市交通服务质量:一是 ,通过评价城市交通发展指数、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 非交通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指数来反映城市交通系统 服务质量,结果表明北上广深城市交通服务质量 相对较好;二是,通过构建中国城市交通服务质量各 项评价指标包括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合意性 、环保性、效率性和创新性及其细化评价指标,采 集大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得到10个典型样本城市包 括上海市、石家庄市、沈阳市、合肥市、烟台市、淄 博市、泉州市、盘锦市、营口市和开封市的城市交 通服务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包括上海市在内的大多数 城市的交通服务质量指数得分均在荣枯分水岭50分 之下。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主要阅读对象为城市交通运输领域的理论工 作者、政策研究人员、***和企业相关人士,同 时也可供其他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 
         
       
      
      
      
         
          | 關於作者: | 
         
         
          |  
            林晓言,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分院院长,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责任教授。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北京交通大学技术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专业分别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兼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运输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铁道学会经济委员会秘书长。专长于铁路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政策绩效评价、公共物品供给PPP理论与契约结构设计、能源综合运输体系等领域研究,曾任国家863重大专项高速磁浮交通技术总体组专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高速铁路在现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国家863重大专项子课题《基于时间价值的高速磁浮交通技术产业化时机研究》等,以及其他省部级课题20余项。主持及参与课题成果获评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出版《高速铁路服务质量与市场竞争》《交通投资效果定量评价》《铁路的民营化改革与市场融资》等专*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目前在研的重要科学问题包括京津冀一体化中快速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制度设计、铁路外部效益定量评价及其创造加值、高铁站区土地价值捕获与TOD融合的发展理论等。
           | 
         
       
      
      
      
      
         
          | 目錄: 
           | 
         
         
           
            第一部分 城市交通发展指数
 第一章 绪 论/001
 第一节 研究背景/001
 第二节 研究问题/014
 第三节 研究意义/021
 第四节 研究思路/022
 第二章 我国城市发展现状/023
 第一节 经济发展现状/023
 第二节 社会发展现状/027
 第三节 城市规划现状/029
 第三章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032
 第一节 城市交通年度概况/032
 第二节 城市交通运行分析/035
 第三节 交通信息化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050
 第四节 城市交通政策解读/056
 第五节 城市交通热点研究/070
 第四章 城市与交通发展相关理论/076
 第一节 城市化理论/076
 第二节 城市交通发展理论/082
 第三节 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相关理论/084
 第五章 城市交通发展水平评价理论与方法/092
 第一节 城市交通发展水平评价相关理论/092
 第二节 城市交通发展水平评价相关方法/096
 第三节 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现有评价理论与方法/110
 第六章 城市交通发展指数构建/113
 第一节 城市交通发展指数构建思路/113
 第二节 城市发展指数指标构成/114
 第三节 城市交通发展指数指标构成/122
 第四节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指标构成/123
 第五节 城市交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25
 第七章 城市交通发展指数评价/130
 第一节 城市发展指数/130
 第二节 城市交通发展指数/133
 第三节 耦合协调指数/136
 第四节 综合分析/138
 第五节 城市交通耦合协调指数空间刻画/147
 第二部分 城市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数
 第八章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数/154
 第一节 城市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数的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154
 第二节 城市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数的大数据分析/161
 第九章 城市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数分析结果/179
 第一节 城市交通服务质量总体得分情况/179
 第二节 中国城市交通服务质量分项得分情况/180
 第三节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186
 附 录 2003~2013年中国城市交通基础数据/188
 参考文献/297
 后 记/302
           | 
         
       
      
      
      
         
          | 內容試閱: 
           | 
         
         
           
            前言
 运输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研究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类问题的一门学科。人类从事交通运输以克服空间距离的阻隔,这是一项无时不在、无地不在的任务,其联系和影响远远超出运输业本身而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运输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和其他行业,甚至包括一些网络型行业相比,运输业更具网络经济、自然垄断和公益性特点,这使得其在供求关系、投资建设、运营组织以及政府作用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更加明显,需要对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经济学分析和解释。运输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使得运输业成为一个能够应用几乎所有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极好领域,也是严格检验与完善这些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极好场所。
 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长期研究运输中的经济问题(如运输价格或运输工程经济评价等)、经济中的运输问题(如交通运输体系与国民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工业化和运输化的匹配问题等)、运输中的经济学问题(如运输契约理论和运输管制理论等)、经济中的运输经济问题(如运输时空理论、运输资源完整运输产品网络经济理论、运输网络形态理论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已经成为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等稀缺资源高度集聚区域,城市已经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向标。其中,城市交通服务质量能否有效满足与匹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运转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在客观上决定了城市集聚经济和拥挤成本的权衡。
 城市交通服务质量指数是指城市交通系统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的统称。一般地,城市交通服务质量反映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非交通系统,也就是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或者说,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非交通系统的适度性和满足水平,包括数量、质量、结构、差异化水平等相关指标。课题通过两种方式反映城市交通服务质量:一是通过评价城市交通发展指数、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非交通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指数,来反映城市交通系统服务质量,结果表明,北、上、广、深城市交通服务质量相对较好;二是通过构建中国城市交通服务质量各项评价指标(包括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合意性、环保性、效率性和创新性以及其细化评价指标),采集大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得到城市交通服务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包括上海在内的大多城市交通服务质量指数得分均在荣枯分水岭(50分)之下。这说明在不考虑局部TOD等模式下,我国城市交通服务质量总体上远未能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全局上处于被动适应状态,尚不能实现有效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更不用说引导和塑造城市形态作用的发挥。
 时间(time)是人类对物质运动过程的一种描述和记录,是物质运动过程在时间序列上的反映。空间(space)应为包容一切事物及其现象的场所,是人类对宇宙物质世界存在的一种认识。时间和空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共同体系,是对宇宙物质世界所有事物及其运动(包括生命体的运动)过程的描述。我们把时空概念引入人类经济活动特别是城市交通和非城市交通活动过程中时,城市交通的专属交通资源与非城市交通的非专属资源的时空匹配就成为影响城市运作效率的重要维度。交通运输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在于其时空转换能力,也就是说,不同交通资源共同运作所形成的运输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提供出符合特定时空和空间条件下的社会需求,并实现时间价值的最大化。具体到城市时空经济维度,就是由公共交通(地铁和公交系统等)、准公共交通(具有共享经济特点的网约车、出租车等)、私人交通(私家车、自行车或步行等)以及构成这些交通的动态和静态交通系统能否供给出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城市交通产品。客观地讲,我国城市交通系统服务质量处于荣枯分水岭(50分)之下,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理念、组织体系、运输结构、技术质量、服务水平等均有较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
 课题组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荣朝和提出了交通决定城市形态的观点(2014),欧国立提出了城市需要按照功能维、结构维、运作维进行优化的观点(2014),林晓言提出了高速铁路塑造城市空间经济形态的观点(2016),李红昌提出了城市交通需要发展快速交通走廊的观点(2016),以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长期有效的唯一手段就是经济手段的观点(2017)。这些研究对改善城市交通服务质量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科点的教师和学生完成。其中,李红昌副教授负责总体编撰工作,林晓言教授负责理论体系构建工作,焦敬娟讲师负责GIS图形处理工作,郝璐璐、于克美、王树槐、付尧、蔡亚琦、刘璐、王新宇、孔靖等同学参与了相关章节的资料整理工作。感谢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交通发展研究基地为本专著出版所提供的良好学术环境,特别是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所给予的大力支持。
 李红昌
 于北京交通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