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古琴之美·2026(丙午年)(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107.8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74.8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76.8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151.8
 
  《 
			丑的美学: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140.8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437.8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151.8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283.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由德国Springer Vieweg出版社出版的德文经典著作《Ottomotor-Management》新的第4版原版直接翻译而成,更精准地表达了原著的内容。本书译者范明强教授级高工1985年起就开展轿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19911995年,范教授参与主持了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并先后荣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范教授还是《国外内燃机》杂志社的特邀德文翻译,Springer旗下的MTZ(发动机技术杂志)新的技术论文绝大多数都是由范教授翻译介绍给国内读者的,无论是在选题还是翻译质量方面都受到《国外内燃机》编辑委员会和读者的一致好评。读者可在《国外内燃机》杂志上读到范教授翻译的MTZ许多新的发动机技术论文。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开发经验、对国际新发动机技术趋势的了解与把握,使范教授对于本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更加精深,读者也可以从这本译著中更加受益。范教授自1967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以来,从事内燃机技术工作已经整整50年了,今年恰逢范教授75周岁!虽已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由2014年德国SpringerVieweg出版社出版的《OttomotorManagement》德文第4版翻译而成,它是由世界知名的内燃机燃油喷射装置跨国公司博世(Bosch)公司组织了各相关专业领域80余位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撰写的专业书籍。本书除了包含以前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在内的简要概论之外,详尽地阐述了汽油机的基本原理,论述了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诸如燃油泵、喷油器、电控单元和传感器及执行器等重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作用,还着重阐明了现代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系统的电子控制和调节,此外还介绍了废气排放法规、废气测量技术、诊断以及代用燃料和混合动力等方面极为重要的内容。本书适合于从事汽油机动力装置和燃油喷射系统以及汽车整车、零部件和系统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并可作为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以及运载工具运用工程等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教材,同样也非常适合于汽车和配件工业的产品鉴定人员和专家以及电子工程师和软件开发人员阅读,以了解有关汽油机控制和调节方面的知识。 |  
         
          | 目錄: |   
          | 译者的话 前言
 编辑的话
 缩略语
 第1章汽车发展历史1
 11早期汽车史1
 12汽车技术的先驱者3
 13罗伯特博世(Robert Bosch)的
 毕生事业7
 第2章汽油机的基本原理9
 21工作原理9
 211四冲程循环9
 212工作过程:换气和燃烧10
 213过量空气系数和废气排放11
 214混合气形成13
 215点火和点燃14
 22气缸充气14
 221组成部分14
 222充量更换15
 223充气控制16
 224充量数据采集和混合气
 调节19
 225燃油20
 23燃烧22
 231紊流预混合燃烧22
 232紊流预混合部分扩散燃烧23
 233均质自行着火(均质
 压燃)24
 234不规则燃烧24
 24转矩、功率和燃油耗26
 241动力总成的转矩26
 242特性参数的定义26
 243特性曲线29
 244比燃油耗30
 25热力学基本原理:分析和模拟
 计算31
 251系统考察和定义31
 252能量平衡31
 253压力曲线分析32
 254工作循环计算35
 255一维(1D)模拟计算35
 256三维(3D)模拟计算36
 26效率38
 261理想循环和损失分配39
 262效率优化技术42
 27内燃机测量技术46
 271测量技术46
 272压力指示46
 28实际使用燃油耗46
 281有利于降低燃油耗的因素47
 282不利于降低燃油耗的因素47
 第3章燃油供应49
 31引言和概述49
 311进气道喷射的燃油输送49
 312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的燃油
 输送53
 32燃油输送部件54
 321电动燃油泵54
 322输油模块57
 323汽油滤清器57
 324燃油压力调节器60
 325燃油压力阻尼器60
 33燃油蒸气回收系统和燃油箱
 通风61
 331燃油蒸气的产生61
 332结构和工作原理61
 333进一步的要求62
 34汽油机燃料63
 341概述63
 342常规燃油65
 343物理-化学特性68
 344气体燃料71
 目录●●●●●●●●●●汽油机管理系统控制、调节和监测第4章进气控制73
 41发动机功率的电子控制73
 411任务和工作原理73
 412电子加速踏板系统的电动
 节气门总成74
 413加速踏板模块75
 414电子控制发动机功率的监测
 方案76
 42动力学增压77
 421振荡进气管增压77
 422谐振增压78
 423可变进气管参数78
 424振荡进气管系统79
 425谐振进气管系统79
 426谐振与振荡进气管组合
 系统79
 43可变气门控制80
 431考察气门的可变性80
 432可转换杯形挺柱81
 433可转换支承挺柱82
 434可转换摇臂82
 435滑动凸轮系统83
 436凸轮轴相位调节器84
 437全可变气门机构84
 44增压85
 441机械增压86
 442压力波增压86
 443废气涡轮增压88
 444增压发动机的优化94
 445增压压力的调节96
 45充量运动96
 451优化充量运动的进气道
 设计96
 452充量运动控制阀板97
 46废气再循环98
 461外部废气再循环的控制98
 462降低燃油耗99
 463降低NOx排放99
 第5章燃油喷射100
 51进气道喷射101
 511概述101
 512喷射模式106
 513混合气形成107
 514电磁式喷油器111
 515燃油分配管114
 52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116
 521优点116
 522概述116
 523燃烧过程和运行模式119
 524混合气形成、点火和燃烧125
 525高压喷油器128
 526燃油分配管133
 527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的高压燃
 油泵133
 第6章点火137
 61磁电机点火137
 62蓄电池点火137
 621晶体管点火138
 622电子点火138
 623全电子点火138
 63感应点火装置138
 631结构139
 632任务和工作原理140
 633能量储存140
 634高电压的产生141
 64点火线圈144
 641结构145
 642要求145
 643结构和工作原理146
 644结构形式150
 645点火线圈电子学153
 65火花塞155
 651任务155
 652应用156
 653要求157
 654结构157
 655火花塞方案160
 656电极间距161
 657火花位置161
 658火花塞的热值162
 659火花塞的标定163
 6510火花塞的运行性能165
 6511结构形式166
 6512火花塞型号168
 66火花塞的模拟开发168
 661温度场168
 662电场169
 663结构力学169
 67火花塞的实际应用169
 671火花塞的安装169
 672错误选择火花塞的后果170
 673火花塞外貌的评判170
 第7章废气后处理171
 71废气排放和有害物171
 711可燃混合气的燃烧172
 712废气的主要成分172
 713有害物173
 72对原始排放的影响174
 721影响因素174
 722HC原始排放176
 723CO原始排放177
 724NOx原始排放178
 725炭烟排放178
 73废气催化净化装置179
 731概述180
 732开发目标180
 733催化转化器方案181
 734催化转化器的配置181
 735多路配置182
 736催化转化器的加热方案183
 737空燃比调节回路185
 738吸附式NOx催化转化器的
 调节188
 739三元催化转化器190
 7310吸附式NOx催化
 |  
         
          | 內容試閱: |   
          | 《汽油机管理系统》包括了有关汽油机控制和调节方面的丰富内容,除了包含以前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在内的简要概论之外,详尽地阐述了汽油机的基本原理,论述了有关控制和调节的重要主题,它们一方面是有关燃油供应、充气控制、燃油喷射、点火和废气后处理等方面的经典内容,另一方面有关传感器、电子控制和调节、电控单元和诊断等方面的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有关废气排放法规、代用燃料和混合动力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使得本书更为完善。本书第4版对内容进行了基本全新的修改,不仅本书的内容结构而且每一章的内容也是新的。本书的所有章节不是重新编写就是全新修改、扩充和增添了新的内容,而且特别重视保持本书的重要特点,特别是具有充分依据、结合实际和清晰的论述,并配有直观形象和具有说服力的图片,而且这些内容一般都是由Bosch公司或个别特殊情况下由其它汽车公司和配件公司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撰写的。大体上,即使作者众多,但是本书仍力求做到统一的表达方式以及常规的系统结构和命名方法。本书第4版若没有许多人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问世的,首先要感谢作者们各自所做出的贡献,他们极其认真和耐心地撰写了内容非常丰富的章节,准时和高品质地完成了各自所承担的任务。所有的作者都一一列入了作者一览表中,其中特别要感谢工学博士Klaus Benninger先生和工学博士Andreas Kufferath先生给予本书的不懈支持,尤其是要感谢工学硕士Amira Horozovic女士和工学博士Stephan Engelking教授在本书完成的最后阶段与我所进行的专业讨论和给予的支持,此外我还要感谢所有的读者对于本书的修订所给予的宝贵指点。工学博士 Konrad Reif教授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弗里德烈斯哈芬2014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