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86.9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HK$ 
			86.9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63.8
			 
			 
	
			  
			《 
			人体雕塑解剖学
			》 
			 售價:HK$ 
			140.8
			 
			 
	
			  
			《 
			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 
			 售價:HK$ 
			75.9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348.5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54.8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HK$ 
			76.9
			 
			 
	
 
       | 
     
      
      
         
          | 編輯推薦: |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其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 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强调以法治国,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直是我们所提倡的。对于韩非子的思想,我们在分析的基础上,应该结合时代发展,更加注重其现实意义,寻找其中的积极因素,古为今用,这才是我们研究《韩非子》的目的所在。
           | 
         
       
      
      
      
      
         
          | 內容簡介: | 
         
         
          |  
            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他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 
         
       
      
      
      
         
          | 關於作者: | 
         
         
           
            刘亚玲,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导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30年,经历20年大型企业中高层岗位的历练,具有丰富的外事工作经验。现为中国形象行业管理联合会会长,兼任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副秘书长。曾多次担任国家大型活动、国家部委、世界500强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咨询培训师或智库专家;曾受邀在全国各地讲学近千场,听众达百万人次;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学经典与现代社会应用。 ??重其现实意义,寻找其中的积极因素,古为今用,这才是我们研究《韩非子》的目的所在。
           | 
         
       
      
      
      
      
         
          | 目錄: 
           | 
         
         
           
            第一章法家智慧法家学派与《韩非子》
 
 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之道基本上可以用外儒内法来概括,法家是保持统治者地位和权势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家思想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封建统治者的权术和谋略中不断被运用。重视法家智慧,研究法家智慧,运用法家智慧,对当今时代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法家学派思想概述2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4
 
 韩非子的生平及其著作12
 
 韩非子的法家智慧17
 
 韩非子的哲学思想22
 
 法家智慧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24
 
 
 
 第二章精明为人,积极处世韩非子的为人处世
 
 为人处世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关于为人处世,韩非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如小信成则大信立私怨不入公门等,这些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影响甚为深远,直到现代,这些都是广为遵循的道理。
 
 信用第一28
 
 君子求名要取之有道32
 
 决定大事时要慎重34
 
 锋芒不可毕露37
 
 谦虚是人生进步的阶梯41
 
 莫为小利失大利43
 
 宽以待人46
 
 
 
 
 私怨不入公门49
 
 识人识物,需洞若观火51
 
 
 
 第三章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韩非子的心计谋略
 
 重视谋略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智慧,尤其是在百家争鸣、诸侯混战的春秋战国时代,谋略是立身、立国必不可少的手段。韩非子在《存韩》一文中提到:计者,所以定事也,不可不察也。强调计谋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所在,不能不明察。可见计谋的运用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已经十分受重视了,它在韩非子的思想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胜者为王败者寇,阵前不嫌伪诈多54
 
 击虚避实,以静制动58
 
 计谋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之一61
 
 做人要懂得进退之道64
 
 见人所未见,思人所未思66
 
 以物治物,有胜即为大68
 
 巧诈不如拙诚71
 
 
 第四章得人才者得天下韩非子的人才观
 
 得人才者得天下,这句话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不会过时。中国过去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可见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所在。韩非子的人才观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更多地体现在服务国君上,但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有着很大的启发。
 
 
 给下属以足够施展才华的机会74
 
 以恰当的方法去使用人才77
 
 
 
 
 成功必得人相助79
 
 将最好的人才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上81
 
 集众人之智来成就大业84
 
 不拘一格用人才88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92
 
 任用人才要不避亲仇96
 
 
 第五章让下属甘心为你服务韩非子的领导艺术
 
 如何更好地驾驭部属,是古今中外每个领导者所面临的问题,两千多年前的韩非子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其论著中有许多精彩的论述。韩非子强调,领导下属要从情、义、利等方面着手,还应做到人尽其才,用其所长,使之更好发挥才能。
 
 用好下属的长处才能发挥最大效益100
 
 喜怒不形于色,不以貌取人104
 
 领导者管理好下属的诀窍是激励107
 
 宽以待人110
 
 不可过分信赖自己的下属114
 
 奖励手段十分重要116
 
 不可使自己的下属过于显贵119
 
 领导者要懂韬晦之策122
 
 恩威并用,赏罚分明126
 
 
 第六章统御臣民,富国强兵韩非子的法制思想
 
 韩非子的法制思想与现代的法制思想有本质上的区别,由于受时代的限制,韩非子的法制思想表现为其手段是统御之术,
 
 
 其目的是富国强兵,这里面涉及统治者的手腕以及御民的途径。对统治者本身的修养,韩非子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法家思想没有成为两千年来的正统思想,但实际上历代统治者基本上是遵循了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来实现其统治的。
 
 君主要威严但不可过度130
 
 明君要能辨忠奸132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134
 
 信赏必罚,言出必践137
 
 执法不应避开权贵139
 
 刑过失民,以德服人142
 
 君主以铁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144
 
 国君不可玩物丧志147
 
 君王沉迷于女色是国之大害150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154
 
 君主要能纳忠言156
 
 
 第七章说话说到点子上韩非子的说话艺术
 
 说话人人都会,但怎样说好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韩非子口才并不好,但在他的著作中对说话艺术的探求却是其思想的一大闪光点。在对上司的进言方面,韩非子强调技巧和忠诚,在说服别人时,他强调灭其所耻,即不让对方感到羞愧。韩非子的这些说话艺术,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巨大的魅力。
 
 说服别人要讲究技巧160
 
 迂回出击,巧妙说服164
 
 说话讲究实效,不做无用之功166
 
 赞美的语言别人最爱听169
 
 
 
 
 谬论还需歪理治172
 
 直谏不如婉谏174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177
 
 批评的语言是苦口良药181
 
 
 第八章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韩非子的办事技巧
 
 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韩非子的思想里却透露着这样一种观念,即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韩非子在《外储说》中有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的说法,意思是遵循事物的规律办事,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规律办事,集中众人的智慧办事,则能达到人定胜天的境界。
 
 善于借助朋友的智慧186
 
 做事要有好点子189
 
 创新才会赢192
 
 遵循事物的规律去办事197
 
 利用同仁的力量成事200
 
 办事要灵活203
 
 办事要注重细节207
 
 从细微之处寻找机遇211
 
 立足自身,敢于冒险215
 
 
 
 第九章小人是针,沾着穿心韩非子的防小人术
 
 世间小人难防且难对付,尤其是城府极深、深藏不露的小人,其杀伤力更是非比寻常。韩非子在《制分》一文中提到:夫至治之国,善以止奸为务。也就是说,治理好国家,应该把禁止奸邪的活动
 
 
 视为最紧要的任务。可见,韩非子对防小人、治小人认识之深刻。
 
 千万不要与狼共舞220
 
 小人不会风光一辈子223
 
 远离小人为上策226
 
 小人猖獗是国家的祸害228
 
 小人是针,沾着穿心232
 
 小人兴风作浪,忠臣补漏填缺235
 
 忠臣当道,小人便销声匿迹239
 
 对待小人要勇于斗争、巧于斗争242
 
 
 第十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韩非子的智慧箴言
 
 老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是中国思想史的一朵奇葩,而以法家思想著称的韩非子也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不仅体现在治国之道上,也体现在他对人自身的修养、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事物的洞察上。
 
 自信人生二百年246
 
 把苦恼丢一边,快乐要靠自己找250
 
 凡事要留有余地255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258
 
 参天大树生于毫末,百尺高台起于垒土261
 
 防止小错酿成大祸264
 
 有大志向才有大作为266
 
 贪心不可取,知足者常乐269
           | 
         
       
      
      
      
         
          | 內容試閱: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年代,诸侯争霸战乱不休,同时也出现了思想异常开放活跃的盛况。在这段并不算太长的时间里,涌现了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影响极为深远的思想大家,他们的智慧和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沉淀和演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源头和起点。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百家争鸣的那段历史时期之后,封建王朝的大一统开始对思想实行控制,从汉王朝开始,儒家学说逐渐成为统治者的首选,这一思想便影响了以后中国的历代王朝,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中国古代统治者在坐稳江山后虽然非常尊崇儒家,但五百年而王者兴的历史铁律注定了改朝换代的必然,一个新王朝建立初期,旧的秩序被打乱,新的秩序尚未建立,仅以儒家的思想为主流来控制天下显然是不够的,中国思想的另外一支潜流法家思想便会在这特定的时代更加显性地重现于历史舞台。
 
 实际上,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治国之道手腕基本上可以用外儒内法来概括,儒家是治国的门面和装点,法家才是保持统治者地位和权势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家思想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封建统治者的权术和谋略中不断被运用。
 
 由于时代的进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现代的依法治国存在着本质差别,前者的立足点是为君王服务,重在御民和保持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势,与今天保护全体人民利益的依法治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借鉴,国学大师钱穆在谈到如何看待历史时有过这样的提法,即:站在古人立场的历史意见和站在当代人立场的时代意见。从当代人的立场出发,我们当然不能接受韩非子的一系列与当今时代已经格格不入的思想,但当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时,我们依然能够理解这位思想大家的智慧所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直是唯物主义者研究历史所提倡的观点。对于韩非子的思想,今天的我们一方面需要了解,同时更加着重其对于现代的意义,寻找其中的积极因素,为我们所用,这才是我们研究韩非子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编辑此书的目的所在。
 
 
 法家学派思想概述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因主张以法治国而闻名。法家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央集权的秦朝统治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但由于秦始皇极端地使用这种方略来治国,秦朝很快就灭亡了。后世的封建王朝虽然不像秦朝那样极端,但没有一朝不用法家思想的。汉朝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汉朝确立了独尊儒术的国策,宣称以孝治天下,却很好地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和法律体制,形成了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法制的体系结构,这一结构的简单描述就是外儒内法。所以,法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消亡和真正被冷落过。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作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法律同社会经济、国家政权、伦理道德、时代要求、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法家的思想简略介绍如下:
 
 1反对礼制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
 
 2法律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慎到曾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那么多的兔子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3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最早的法家代表人物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鱼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鱼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4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子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5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而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是指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驾驭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历代皇权均处心积虑地运用法势术;其目的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