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162.8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63.8
			 
			 
	
			  
			《 
			消息(贾平凹新书,长篇笔记体小说)
			》 
			 售價:HK$ 
			75.9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184.8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64.9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107.8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86.9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63.8
			 
			 
	
 
       | 
     
      
      
         
          | 編輯推薦: | 
         
         
           
            水土源头 谈文化,地理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养的不只是人,还有文明。中国地大物博,千百年来人们仰仗自然地理繁衍生息,广袤的疆域与复杂的地貌形成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多姿多彩文化。虽名为地理百科,但亦是将地域文化、地域经济、地域历史合而为一的百科全书。
 百科窗口 地理与文化相结合的崭新视角
 打破地域的行政划分限制,以自然地貌为基础,将中国划分成数百个地理单元,覆盖中国全境,每个地理单元为独立一册。丛书详尽介绍中国每种地貌的特点,并追溯不同地貌如何孕育出千姿百态的经济、历史、文化与风俗,使读者了解沧海桑田的变化过程与文化诞生的来龙去脉。
 学者权威 学术水平*的文化地理大百科
 丛书凝聚了孙鸿烈、赵其国、刘昌明、郑度、王颖、陆大道、秦大河、姚檀栋、傅伯杰、崔鹏等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数百名来自全国知名高等学府及研究机构的地理、地质、资源环境、人文历史等领域的资深学者的心血,有着无可争议的权威性。
 知读行证 以读知行,以行证读
 知行合一,博览和实践密不可分。此系列丛书多达数百本,它所提供的内容全面、独到、深入,精准触摸中国每一地域的命脉,为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的读
           | 
         
       
      
      
      
      
         
          | 內容簡介: | 
         
         
           
            藏东横断山区,西藏东部的一片横断东西的山区,这里是把藏、川、青、滇连接起来的文化交流通道,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起源地,是大自然造就的全世界的动植物分化中心之一。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高山之海藏东横断山区》带你穿过陡峭的藏东南大门,纵瞰山上有原,原上有山的特殊地貌景观,看冰川融水积聚在纵横山谷间形成蓝宝石般的美丽湖泊,观天然落差达千米的磅礴瀑布,探索西藏江南的独特魅力。
 《高山之海藏东横断山区》从文化看地理,踏上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走进康藏文化的核心地带,看地在坡上种,田在云中种的独特农耕风景,听咕咕鸟给人们带来幸运的欢叫声,体验古老的庆贺舞蹈昌都锅庄的豪迈与奔放。
 《马帮驮来之地腾冲火山群》从自然、经济、历史、文化四个角度,带你走进传统康藏文化的腹地,感受清冷高原里热情开放的芒康弦子舞,看大山的海洋里的多样性宗教文化共生。
           | 
         
       
      
      
      
      
      
         
          | 目錄: 
           | 
         
         
           
            前言区域地貌示意图 1高山之海 2一 自然地理藏东沉积盆地 9  古特提斯洋 9  江达奔子栏褶皱带 10  丁青蛇绿岩 10  横断山脉 11  小横断山区 12  他念他翁山脉 14  伯舒拉岭 14  宁静山脉 14  金沙江西岸 17  澜沧江藏东段 18  怒江藏东段 18  不是高山,就是深峡 19  北高南低 20  干旱河谷 20  水汇合口处 21  冰川广袤 22  小湖泊密布 23  五分草地三分林 25  藏东红层 25  一山共四季 26  夜雨 27  水土流失 27 暴雨型泥石流 27  岩块崩塌 28  雪崩 28  孜珠六峰山 30  果巴琉璃洞 31 布加雪山 31  布托卡草原 32  布托湖 32  益吉神山 32  德曲颇章神山 33  瓦合山 34  崩勒溶洞 34  达沃通坝子 34  伊日峡谷 35  伊日温泉 35  紫曲 35 格曲 36  达玛拉山 36  朱角山 37  谷布山 38  加惹坝 38  瓦美卡温泉 39 昂曲 39  扎曲 39  生钦朗扎 40  果布白宗神山 41  宗拉夷山 41  字呷草原 42 邓柯宽谷 42  吉荣大峡谷 42  青泥洞温泉 43  藏曲 43  盖曲 44  贡南大草原 44  拉妥湿地 45  斜曲河谷 45  叶巴滩大峡谷 46  热曲 47  德玛雪山 47  勒萨普巴溶洞 48  恩达温泉瀑布 48  卓玛温泉 48  麦曲 49  大米勇雪山 50  朋瓦拉山 50  红拉山 51  觉凹山垭口 51  盐井台地 52  海通石林 53  扎谷西峡谷 56  竹卡峡谷 56  曲孜卡温泉 57  莽错湖 57  措那翁姆湖 58 中岩曲 58  东达山 59  夏查巴玛山 59  困 鹰关 60  美玉草原 60  美玉温泉群 60  帕巴拉神湖 61  玉曲(左贡段) 62  玉曲急转弯 62  西藏江南 63  若尼峰 64  曲得不热 64  阿扎冰川 64  德姆拉草场 65  察隅河谷 67  清水河 67  桑曲 67  贡日嘎布曲 68  吉太曲 68  业拉山 69  多拉山 69  雅隆冰川 72  邦达大草原 73  然乌溶洞 74  然乌湖 74  仁措湖 75  安久拉湖 78  嘎玛沟 78  冷曲 79  松多巴热神山 79  米堆冰川 80  龙牙喊泉 81  纳玉温泉 84  帕隆藏布江 84  药王山 86  马鞍山 86  加玉峡谷 87  达曲 87  蓝湖 88  白湖 88  动植物分化中心 92  山地植物立体分布 92  针叶林地带 93  高山草甸 94  察隅自然保护区 94  波罗古泽桦林 95  朱角古柏 96  莽错蒿草甸 97  冷杉 98  西藏红杉 99  鳞皮云杉 99  澜沧黄杉 99  高山松 100  大果红杉 100  大果圆柏 101  川滇高山栎 101  青冈 102  槭树 103  金露梅 103  爬地柏 104  高山柳 105  三棵针 105  白刺花 105  雪山一枝蒿 106  藏东蒿 107  胡黄连 107  贝母 107  掌叶大黄 109  天麻 109  雪莲花 110  红景天 110  大叶秦艽 111  苔草 112  松茸 112  獐子菌 112  雅杂滚布 113  大脚印 113  达玛山恐龙化石 114  盐井保护区 114  尼果自然保护区 115  那登通鹿场 115  野牛 116  羚牛 116  雪豹 117  马鹿 118  白唇鹿 119  水鹿 120  岩羊 120  猕猴 121  赤狐 122  大灵猫 123  黄喉貂 123  喜马拉雅旱獭 124  高原鼠兔 125  鼩鼱 125  蛇雕 126  白尾梢虹雉 127  雉鹑 128  藏雪鸡 128  白马鸡 129  白琵鹭 130  怒江裂腹鱼 131  裸腹重唇鱼 131 二 经济地理 家庭经济 135  半农半牧 135  草场互助制 137  季节性轮牧 137  农林交错 138  地在坡上挂,田在云中种 140  一年一熟,粗放耕作 140  二牛抬杠 140  茶马古道 141  寺庙经商 142  邦达机场 143  川藏公路南线 143  角笼坝大桥 144  藏东粮仓 145  东坝野生葡萄园 145  古盐田 146  水能富集区 147 玉龙铜钼矿 147  马查拉煤矿 150  巴下菱镁矿 151  冬青稞 151  醉梨 152 石榴 152  鸡爪谷 153  犏牛 154  西藏山羊 154  鹿茸 154  麝香 155 木刻之乡 155  嘎玛手工业 157  翁达岗匠人 157  囊木普 158  多札鞋 158  藏刀 159三 历史地理 千年汉藏走廊 163  氐羌人南下 163  卡若族群 164  炯人 165  东女国 165 朵甘思 166  三十九族地 167  羌岭之战 167  吐蕃武力东扩 168 解放昌都 168  农奴制 169  政教合一 170  帕巴拉活佛系统 170  帕措制度 171  卡若遗址 172  小恩达遗址 173  中林卡古墓群 174  嘎学岩画 174  相皮石棺墓 174  仁达摩崖石刻 175  南墩 175  硕般督 176  岗托古村 176  三岩 177 四 文化地理 藏族 181  纳西族 181  僜人 182  珞巴族 183  康巴汉子 184  昌都女装 185  不食鱼 186  风干牛羊肉 186  吹肺 187  祛瑞 187  洛隆糌粑 187  人参果饭 188  僜家手抓饭 188  农区建筑 188  东坝民居 189  刻木结绳记事 190  一妻多夫 191  命名礼 191  假结婚仪式 192  建房禁忌 193  山神崇拜 193  孜珠寺 194  类乌齐寺 195  强巴林寺 196  噶玛寺 197  同卡寺 197  唐夏寺 198  角克寺 198  盐井天主教堂 198  卡玛多塔林 199  托瓦日珠曲登塔 200  乃查姆玛尼堆 200  耍坝子 201  觉阿却巴 201  洛萨 202  仲确节 203  听咕咕节 203  昌都燃灯节 203  西巴村斗熊节 204  多拉日追 204  丁青热巴 205  昌都锅庄 205  蕃谐羌 206  泻朝 207  说唱艺人 207  拉多王 208  噶玛拔希 208  喜绕松布 209  三世帕巴拉 209  大卫妮尔 209  邦达家族三兄弟 211
           | 
         
       
      
      
      
         
          | 內容試閱: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人地关系的中国式表述。基于这一认知,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尝试以地理学为基础,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对中国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历史和现状以全方位视野实现一次全面系统、浅显易懂的表述。学术界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实现这种尝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丛书力图将这些成果梳理成篇,并以读者所乐见的形式呈现,借以充实地理科普读物品种,实现知识的常识化这一目标。为强化本丛书作为科普读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区域的相对完整和内在联系,本丛书根据中国的山川形胜,划出数百个地理单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诸岛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单元全部拼合衔接,即覆盖中国全境。以这些独立地理单元为单位,将其内容集结成册,即是本丛书的构成主体。除此之外,为了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示中国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单元分册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另外两种类型的分册:其一以同类型地理事物为集结对象,如《绿洲》《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为叙述对象,如《长江》《长城》《北纬30度》等。以上三种类型的图书共同构成了本丛书的全部内容,读者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视野幅宽,自由选读其中部分分册或者丛书全部。本丛书的每一分册,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单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多样性物种等,以及在此间展开的人类活动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元内容为叙述的核心。为方便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系统而有效地获取信息,各分册的内容不做严格、细致的分类,而只依词条间的相关程度大致集结,简单分编,使整体内容得以保持有机联系,直观呈现。因此,通常情况下,每分册由4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自然地理,涉及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物种、生态等相关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经济地理,容纳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物产等相关的内容;第三部分为历史地理,主要为与人类活动历史相关的内容;第四部分为文化地理,收录民俗、宗教、文娱活动等与区域文化相关的内容。本丛书不是学术著作,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书,但为了容纳尽量多的知识,本丛书的编纂仍采用了类似工具书的体例,并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兼具通俗读物之生动有趣与知识词典之简洁准确的科普读本各分册所涉及的广阔知识面被浓缩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纷繁的信息被梳理为明晰的词条,并配以大量的视觉元素(照片、示意图、图表等)。这样一来,各分册内容合则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分则为一个个简明、有趣的知识点(词条),这种局部独立、图文交互的体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随机或跳跃式阅读,给予读者最大程度的阅读自由。总而言之,本丛书希望通过对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让读者对自身所栖居的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读者倘能因此而见微知著,提升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进而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则更是编者所乐见的。受限于图书的篇幅与体量,也基于简明、方便阅读等考虑,以下诸项敬请读者留意:1. 本着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则,本丛书以决定性、典型性、特殊性为词条收录标准,以概括分册涉及的知识精华为主旨。2. 词条(包括民族、风俗等在内)释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观态度。3. 本丛书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万矢量地形要素数据(DLG)为基础绘制相关示意图,并依据丛书内容的需要进行标示、标注等处理,或因应实际需要进行缩放使用。相关示意图均不作为权属争议依据。4. 本丛书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等行政区划的标准名称,均统一标注于各分册的区域地貌示意图中。此外,非特殊情况,正文中不再以具体行政区划单位的全称表述(如北京市朝阳区,正文中简称为北京朝阳)。5.历史文献资料中的专有名词及计量单位等,本丛书均直接引用。这套陆续出版的科普丛书得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丛书的编、撰、审诸环节中,大量摄影师及绘图工作者承担了丛书图片的拍摄和绘制工作,众多学术单位为丛书提供了资料及数据支持,共同为丛书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囿于水平之限,丛书中挂一漏万的情况在所难免,亟待读者的批评与指正,并欢迎读者提供建议、线索或来稿。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