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文字编
			》
 售價:HK$ 
			424.8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汉英对照)(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
 售價:HK$ 
			587.6
 
  《 
			世界在前进
			》
 售價:HK$ 
			81.4
 
  《 
			文以载道: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
 售價:HK$ 
			88.5
 
  《 
			高句丽史
			》
 售價:HK$ 
			184.1
 
  《 
			随他们去:别把精力浪费在无法掌控的事情上
			》
 售價:HK$ 
			81.4
 
  《 
			聊斋志异:2025全新插图珍藏白话版(全4册)
			》
 售價:HK$ 
			588.8
 
  《 
			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
			》
 售價:HK$ 
			199.4
 
 
 | 
         
          | 內容簡介: |   
          | 从历史发展规律来看,重大金融监管法律的出台总是与金融危机的爆发紧密相连,这是危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监管的过度强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化为金融创新和发展埋下种子,金融创新使得金融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带来了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革命,但同时也孕育着金融危
 机,酝酿出更大的泡沫,就这样无限期地进行下去,进而形成了金融危机、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三者之间动态发展的演化机制。本书
 主要对金融危机发展史、金融监管以及金融创新的内涵、基础理论及发展演变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从而勾勒出三者关系的基本分析框
 架。
 |  
         
          | 關於作者: |   
          | 经济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专业负责人,大连市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民建大连市常委,民建大连理工大学支部主任,民建中央科教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留美经济协会会员,大连社科院特约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学报评审专家。曾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LSE)和美国福特汉姆(Fordham)大学访问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危机理论、金融风险监管。出版著作《现代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与国际传导机制研究》、《90年代的投资选择共同基金》等8部,在《金融研究》和《国际金融研究》等核心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大部分为CSSSI、EI、ISTP 等收录。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 ,主持各类横向课题15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奖励3项,获得省市级领导批示8项,市级及其它各种奖项20余项,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  
         
          | 目錄: |   
          |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金融危机发展史
 第二节 金融监管制度的变迁
 第三节 金融创新的发展演变
 第二章 金融危机治理与金融监管体系的演变:以美国为例
 第一节 大萧条前的自律性监管时期
 第二节 大萧条与严格金融监管时期
 第三节 规避型创新与效率优先的放松管制时期
 第四节 储蓄危机和安全与效率并重的审慎监管时期
 第五节 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金融监管有效性的评估
 第三章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动态演化
 第一节 演化博弈理论
 第二节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演化博弈机理
 第三节 基于美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动态演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的动态演化
 第一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第二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演化机理分析:基于次级贷款证券化
 第三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演化的实证分析:基于次级贷款证券化
 第五章 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监管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发展
 第二节 欧盟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第三节 英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
 第四节 日本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及其发展
 第五节 国际金融机构监管体系的修正与重构
 第六章 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反思与启示
 第一节 我国金融监管的演变历程
 第二节 危机后我国金融监管的反思与深化
 第三节 我国金融监管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索 引
 |  
         
          | 內容試閱: |   
          | 作为一名从事金融学研究的学者,我的研究生涯始于我的博士论文。当时是1998年,诸多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正遭受金融风暴的肆虐,这场风暴与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和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几乎是接踵而至。金融危机就像魔咒一样如影相随,令世人惊魂未定。自然而言,当时的全球经济金融研究热点就是关于这场危机成因的探讨和教训的总结。非常幸运的是,此时我刚好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做访问学者,这所全球著名的金融学府,同时也是被指责为这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乔治索罗斯的母校,在这里几乎天天都有关于这场危机激烈争辩的研讨会,其中亚洲式的裙带资本主义(crony capitalism)饱受诟病。它又被称为关系资本主义,因普遍存在于亚洲的发展模式中而被解释为亚洲金融危机的主因(克鲁格曼,1998)。我个人成长在计划经济的摇篮里,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和金融危机的冲刷,因此深深地被金融危机的破坏力所震撼。虽然当时中国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但作为亚洲地缘国和对国际市场有高度依赖性的国家,中国也经历了严峻的危机考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