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DeepSeek实战应用大全:从职场到生活的AI革命
			》 
			 售價:HK$ 
			76.8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93.5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85.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 
     
      
      
         
          | 編輯推薦: | 
         
         
           
            石涛1642-1707为中国明清画坛巨擘,创作风格独特,深受时人与后世推崇。《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是西方出版的*本专论石涛的著作,主要聚焦于1697至1707年间,即石涛身处扬州且留存至今作品数量*多的晚期阶段。
 作者综合运用中国传统的研究理路、西方的形式分析和图像学分析,以及因上世纪70年代英美学界新艺术史兴起而形成的社会诠释模式,探讨石涛的社会、政治、心理、经济和宗教等五大面向,揭示其绘画实践的复杂性。作者同时以现代性架构石涛的生平与艺术,并以自主性、自我意识与怀疑来界定石涛绘画的主体性。读此书的读者,或可获得一种与阅读当今其他艺术史著作完全不同的体验。
           | 
         
       
      
      
      
      
         
          | 內容簡介: | 
         
         
          |  
            《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内容简介:中国艺术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艺术史,或者是中国学者的艺术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我们有全球艺术史的观念,作为具有长线文明史在中国地区所生成的艺术历程,自然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这份遗产的认识与理解不仅需要中国地区的现代学者的建设性的工作,同时也需要世界其他地区的现代学者的建设性工作。多元化的建设性工作更为重要。实际上,关于中国艺术史最有效的研究性写作既有中文形式,也有英文形式,甚至日文、俄文、法文、德文、朝鲜文等文字形式。不同地区的文化经验和立场对中国艺术史的解读又构成了新的文化遗产。
           | 
         
       
      
      
      
         
          | 關於作者: | 
         
         
          |  
            乔迅Jonathan Hay,1956年出生于苏格兰。197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考古学学士;1981年入美国耶鲁大学,随班宗华教授Richard Barnhart学习中国艺术史,专攻晚期中国绘画史、物质文化史。1989年以论文《石涛晚期的作品1697-1707:一副主题的地图》[Shitao''s Late Work"697-1701:AThematicMap]获博士学位。现任美国纽约大学美术史研究所Institute of Fine Arts,New Y0rk University艾尔萨梅隆布鲁斯AilsaMellon Bruce讲座教授,艺术史期刊《人类学与美学》Res:Anthropology andAesthetics特邀顾问1990-1999。乔迅的写作主要讨论中国艺术的现代性、主体性与世界性cosmopolitanism等问题;研究领域涉及艺术史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明清艺术、唐代墓室壁画、宋画及当代中国艺术。专著《石涛》2001超越了画家传记的编年史写作传统,着力探讨早期现代性与艺术家的主体性问题。新著《感性的表面:早期现代中国的装饰品》SeBSHOUS Surfaces:The Decorative Objectsin EarlyModem China即将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英国瑞科图书出版。
           | 
         
       
      
      
      
      
         
          | 目錄: 
           |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总序
 图版目录
 谢辞
 致中文读者
 前言
 第1章 石涛、扬州、现代性
 石涛的画像
 1700年左右的扬州
 江南的绘画与现代性
 现代性地理志
 第2章 挥霍光阴
 山水中的人物
 自传式的指涉
 休闲及其寂静
 朝代转换之间的野逸
 模棱两可的士人
 文人生活的场景营造
 第3章 感时论世的对话空间
 费氏先茔
 黄又的游旅
 1705年的洪水
 第4章 朱若极的宿命
 从清湘到宣城:16421677
 从宣城到北京:1678-1692
 自传式的艺术形态
 第5章 对身世的认同
 扬州及邻近区域:1693-1696
 石涛与八大山人
 靖江后人
 宗室遗孤
 第6章 艺术企业家
 职业画僧
 清初的职业文人
 大滁堂企业:画家与赞助人
 大滁堂企业:生产策略
 大滁堂企业:弟子身兼赞助人
 第7章 商品绘画
 扬州绘画市场
 自况画
 装饰画
 纪念画
 幻象与价值
 第8章 画家技法
 清初画坛
 经世致用的伦理观
 石涛论技:绘画的完善
 1703年为刘氏作山水大册
 第9章 修行绘画
 禅师画家
 方士画家
 一与至人:石涛的画论
 自主的哲学
 第10章 私密象限
 画家的欲望
 属于自己的时刻
 大限
 附录1 石涛生平年表
 附录2 石涛信札
 注释
 参考书目
 今人著作
 人名和地名索引
 名词索引
 中文版编后语
           | 
         
       
      
      
      
         
          | 內容試閱: 
           | 
         
         
           
            主编这套丛书的动机十分朴素。中国艺术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艺术史,或者是中国学者的艺术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我们有全球艺术史的观念,作为具有长线文明史在中国地区所生成的艺术历程,自然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这份遗产的认识与理解不仅需要中国地区的现代学者的建设性的工作,同时也需要世界其他地区的现代学者的建设性工作。多元化的建设性工作更为重要。实际上,关于中国艺术史最有效的研究性写作既有中文形式,也有英文形式,甚至日文、俄文、法文、德文、朝鲜文等文字形式。不同地区的文化经验和立场对中国艺术史的解读又构成了新的文化遗产。
 有关中国艺术史的知识与方法的进展得益于艺术史学者的研究与著述。20世纪完成了中国艺术史学的基本建构。这项建构应该体现在美术考古研究、卷轴画研究、传统绘画理论研究和鉴定研究上。当然,综合性的研究也非常重要。在中国,现代意义的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美学、宗教学、文学史等学科的建构也为中国艺术史的进展提供了互动性的平台和动力。西方的中国艺术史学把汉学与西方艺术史研究方法完美地结合起来,不断做出新的贡献。中国大陆的中国艺术史学曾经尝试过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社会分析,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经验。文化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多元方法对艺术史的研究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我选择一些重要的艺术史研究著作,并不是所有的成果与方法处在当今的学术前沿。有些研究的确是近几年推出的重要成果,有些则曾经是当时的前沿性的研究,构成我们现在的知识基础,在当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知识与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