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刘永奎)
			》
 售價:HK$ 
			64.9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98.0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107.8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330.0
 
  《 
			突破平面Photoshop 2025设计与制作剖析
			》
 售價:HK$ 
			75.9
 
  《 
			如果未来可以被编辑 关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和艺术悖论
			》
 售價:HK$ 
			64.9
 
  《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售價:HK$ 
			65.8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98.8
 
 
 | 
         
          | 編輯推薦: |   
          | 从北京到上海,从江南到湘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而对于游走他乡的我们,故乡是我们灵魂的子宫,无法再徜徉其中,但联结的记忆无法断脐。 《作家与故乡》(10册)精选鲁迅、胡适、老舍、郁达夫、沈从文、丰子恺、茅盾、林海音、冯骥才、王安忆十位作家追忆故乡的文字,带你走入文人的故乡旧梦。
 全书穿插陆宗寅、沈继光、卓雅等著名摄影家的千帧摄影照片,再现作家笔下的故乡风景,图文并茂。
 千幅图片双色印刷;附赠精美藏书票。
 名家美文典藏,徜徉名家踪迹、赏读故乡风韵、品咂无尽乡愁
 。
 |  
         
          | 內容簡介: |   
          | 作家与故乡系列由三联生活书店出版,包括《鲁迅的绍兴》、《胡适的绩溪》、《老舍的北京》、《郁达夫的杭州》、《沈从文的湘西》、《缘缘堂随笔》、《林家铺子》、《城南旧事》、《冯骥才的天津》、《王安忆的上海》10册,精选鲁迅、胡适、老舍、郁达夫、沈从文、丰子恺、茅盾、林海音、冯骥才、王安忆十位作家追忆故乡的文字,再现文人笔下的故乡记忆,同时穿插著名摄影家陆宗寅、卓雅、沈继光等千帧精美照片,图文并茂,意在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作家笔下的故乡与摄影家照片中的世俗风情。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收录文章均为经典之作,其中包括鲁迅的《故乡》《社戏》《孔乙己》《阿 Q 正传》;胡适的《九年的家乡教育》《我的母亲的订婚》《我的信仰》;老舍的《想北平》《我的母亲》《柳家大院》《小人物自述》;郁达夫的《还乡记》《还乡后记》《江南的冬景》《杭州的八月》;沈从文的《我所生长的地方》《常德的船》《沅陵的人》《凤凰》;丰子恺的《忆儿时》《还我缘缘堂》《胜利还乡记》《塘栖》;茅盾的《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冯骥才的《逛娘娘宫》《指指点点说津门》《冯五爷》;王安忆的《城隍庙里的玩与吃》《地母的精神》《忧郁的春天》。
 |  
         
          | 關於作者: |   
          | 《城南旧事》林海音(19182001),现代女作家。196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成名。她在出版业上亦有许多成绩。从1951年开始,她主编《联合报》副刊10年,树立了编辑的典范,提升了文艺副刊的水准和地位。 沈继光,1945年生于北京羊房胡同,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1992年应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之邀,举办胡同之没黑白摄影展。1997年举办沈继光油画展。2003年在北京大学举办《残片古城》摄影展。2009-2012年在三味书屋先后举办个人艺术展。出版多部摄影作品集。
 《冯骥才的天津》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文学代表作:《珍珠鸟》《灵性》《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俗世奇人》《神鞭》《三寸金莲》《一百个人的十年》等。近15年投身民间文化和传统村落抢救,相关理论、随笔及其主编大型文化档案颇丰。现于天津大学任教授。
 《胡适的绩溪》胡适(18911962),汉族,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校长。陆宗寅,当代资深编辑,摄影家。
 《老舍的北京》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老张的哲学》、《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其作品多为反映北京底层百姓的生活,有着十足的京味儿。
 王培元山东日照人,出生于青岛。现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著有《抗战时期的延安鲁艺》(后出图文本《延安鲁艺风云录》)、《在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等。
 沈继光1945年生于北京羊房胡同。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1992年应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之邀,举办胡同之没黑白摄影展。1997年举办沈继光油画展。2003年在北京大学举办《残片古城》摄影展。2009-2012年在三味书屋先后举办个人艺术展。出版多部摄影作品集。
 《林家铺子》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陆宗寅,笔名田源,民俗风情摄影家、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足迹遍及江南水乡古村镇,发表专题摄影作品2000余幅。
 《鲁迅的绍兴》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陆宗寅,笔名田源,民俗风情摄影家、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足迹遍及江南水乡古村镇,发表专题摄影作品2000余幅。
 《沈从文的湘西》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考古学专家,曾撰写出版《边城》、《长河》等小说及《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卓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常务理事、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多次举办个人摄影展,出版了《卓雅摄影作品集》、《黄永玉和他的湘西》、《月亮打湿了草帽》、《太阳起床我也起床》、《不老乡情九万年》等摄影作品集,是一位用镜头里的湘西走向世界的摄影家。
 《王安忆的上海》王安忆,1954年生。作家。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主要著作有:《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等中短篇小说集,《69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长篇小说。作品曾多次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陆宗寅,笔名田源,民俗风情摄影家、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足迹遍及江南水乡古村镇,发表专题摄影作品2000余幅。
 《郁达夫的杭州》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其文笔浓郁清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小说、散文、诗词和文论等众多领域成就卓越。陆宗寅,笔名田源,民俗风情摄影家、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足迹遍及江南水乡古村镇,发表专题摄影作品2000余幅。
 《缘缘堂随笔》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翻译家。陆宗寅,笔名田源,民俗风情摄影家、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足迹遍及江南水乡古村镇,发表专题摄影作品2000余幅。
 |  
         
          | 目錄: |   
          | 《城南旧事》目 录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后记
 收拾残片陪海音先生再走城南(沈继光)
 残片不在,记忆失了根壤(沈继光)
 《冯骥才的天津》
 目
 录
 灵魂的巢(代序)
 快手刘
 逛娘娘宫
 空屋
 书桌
 猫婆
 指指点点说津门
 甲戌天津旧城踏访记
 神鞭(楔子)
 三寸金莲(书前闲话)
 刷子李
 苏七块
 张大力
 冯五爷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胡适的绩溪》
 目
 录
 九年的家乡教育
 先母行述(18731918)
 我的母亲的订婚
 我的信仰
 从拜神到无神
 我的儿子
 家书致母亲
 家书致妻儿
 编后语(陆宗寅)
 《老舍的北京》
 目
 录
 想北平
 我的母亲
 北京的春节
 微神
 柳家大院
 老字号
 小人物自述(未写完)
 宗月大师
 断魂枪
 骆驼祥子(节选)
 照片二事(沈继光)
 由《老舍的北京》回到故居的老舍(沈继光)98
 《林家铺子》
 目
 录
 林家铺子
 春蚕
 秋收
 残冬
 编后记(陆宗寅)
 《鲁迅的绍兴》
 目
 录
 故乡
 我的第一个师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
 风波
 《呐喊》自序
 药
 孔乙己
 阿 Q 正传
 祝福
 编后记(陆宗寅)
 《沈从文的湘西》
 目
 录
 我所生长的地方
 我读一本小书
 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我上许多课仍然
 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桃源与沅州
 鸭窠围的夜
 常德的船
 沅陵的人
 白河流域几个码头
 凤凰
 再版后记(卓雅)98
 《王安忆的上海》
 目
 录
 南陌复东阡(代序)
 城隍庙里的玩与吃
 地母的精神
 到图书馆去
 办公室的回忆
 屋顶上的童话
 两个邮递员
 打一电影名字
 物质世界
 出巡回来乐遥遥
 茜纱窗下
 街灯底下
 忧郁的春天
 泰康路一九五八
 遍地民工
 忧伤的年代
 永不庸俗
 《郁达夫的杭州》
 目
 录
 自传
 还乡记
 还乡后记
 青烟
 江南的冬景
 钓台的春昼
 移家琐记
 杭州的八月
 西溪的晴雨
 半日的游程
 城里的吴山
 玉皇山
 编后记(陆宗寅)
 《缘缘堂随笔》
 目
 录
 忆儿时
 肉腿
 杨柳
 我的母亲
 还我缘缘堂
 告缘缘堂在天之灵
 佛无灵
 辞缘缘堂避难五记之一
 胜利还乡记
 酒令
 癞六伯
 塘栖
 王囡囡
 清明
 四轩柱
 元帅菩萨
 编后记(陆宗寅
 |  
         
          | 內容試閱: |   
          | 《老舍的北京》想北平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
 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载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六日《宇宙风》第十九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