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趋势2025:解码中国互联网营销新地图:中国互联网营销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94.6 ![]() 《 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 日本数学大师笹部贞市郎扛鼎之作 探讨学校所教数学的来源 揭秘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 》 售價:HK$ 72.6 ![]() 《 由浅入深学习SAP财务(S/4HANA版) 》 售價:HK$ 153.8 ![]() 《 图画天地——七世纪前中国山水的图式 》 售價:HK$ 171.6 ![]() 《 民国教育的记忆与重构 》 售價:HK$ 151.8 ![]() 《 点亮自然 》 售價:HK$ 108.9 ![]() 《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 售價:HK$ 129.8 ![]() 《 盗臣:乾隆四十六年钦办大案纪事 》 售價:HK$ 82.5 |
| 編輯推薦: |
|
从易经到诗经,从大学到中庸
从孔孟到老庄,从朱熹到王阳明 讲述国人必备的国学常识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所谈,是作者个人基于文化理念的关怀,认为国人应有的国学知识,其主轴在于儒家与道家。为了追溯源流,特地阐述了《易经》、《尚书》、《诗经》、礼、乐,旁及《山海经》与天人之际。其重点集中于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四位中国大哲。然后,再谈到《大学》、《中庸》、墨子、荀子、韩非子、道教、佛教、三纲五常。最后,殿以今日仍有影响力的朱熹和王阳明。由此,国学的架构虽未能完全兼顾,亦可稍显完整。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作者撰写本书的心意,是希望跨越两千多年帝王专制政体对传统理念的扭曲与压制。因此,本书毫无保留地推崇儒家与道家,而对其他学派尽量做到同情之理解,并客观地对各家各派有所评论。 |
| 關於作者: |
|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傅教授积累四十余年在中西哲学方面的训练,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成就。其学术论著贯通古今中西,结构严谨,创见迭出,是当代华人世界公认的一流国学研究专家。 傅教授是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的嘉宾主持,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并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教学特优奖、台湾大学生社团推荐最优通识课程。其作品曾获台湾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 傅教授著作甚丰,出版《哲学与人生》《易经与人生》《推开哲学的门》《心灵的旅程》等图书逾百种。 |
| 目錄: |
|
序
承先启后的智慧 引论 文化?国学与人生 1. 《易经》:群经之首,学会可以终身受用 2. 《易经》的象数:养成达观心态看待自身的处境 3. 《易经》的义理:观天道以立人道 4. 洪范?九畴:统治者或管理者的大法则 5. 《尚书》所呈现的理想 6. 《诗经》使人温柔敦厚 7. 《诗经》:孝是最恒久的情感 8. 礼仪之本:在于真诚的心意 9. 大同与小康:政治家该有的社会关怀与梦想 10. 乐教:感通人心,人文化成 11. 《山海经》:中华文明的在起初 12. 天人之迹:现代人该如何面对天 13. 孔子(一)自我的觉醒,人人皆可超凡入圣 14. 孔子(二)成功没有捷径,需好学、深思、力行 15. 孔子(三)修养是与快乐的保证与保障 16. 孔子(四)拥有兼顾身心灵的宗教情操才是完整的人生 17. 孟子(一)人生需要修养 18. 孟子(二)人生关键在于择善固执和止于至善 19. 孟子(三)善心与法度配合,才谈得上仁政 20. 孟子(四)快乐的秘诀 21. 《大学》:修身乃为人生之本 22. 《中庸》: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23. 老子(一)天下大乱的处方 24. 老子(二)成为你自己的圣人 25. 老子(三)道法自然,使人因悟道而无所执着 26. 老子(四)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 27. 庄子(一)不同的修行途径:修行要兼顾身心,做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28. 庄子(二)有用与无用之间 29. 庄子(三)看清死亡这一回事 30. 庄子(四)天人合一与悟道契机 31. 墨子的兼爱:全面而平等地爱护众人 32. 荀子是儒家吗?人性向善或人性本恶 33. 荀子思想的转折:二千年之学,荀学也 34. 韩非的法家:最大的盲点在于迁就现实的君主 35. 三纲五常:并非儒家思想 36. 道教:依托于古代的民间信仰 37. 佛教:不再轮回的涅槃境界 38. 中国佛学的特色 39. 朱熹塑造的儒家,才是近代反孔批林的对象 40. 王阳明的修行心得 结论 国学面对三大挑战 |
| 內容試閱: |
|
国学与人生
国学代表中国文化的理念,这种理念之中最精纯的是儒家、道家与《易经》。我近年研究国学与人生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以下几句扼要的话。 儒家提醒我们:1. 对自己要约;2. 对别人要恕;3. 对物质要俭; 4. 对神明要敬。前两者涵括人类世界,后两者指涉自然界与超越界(神明包含祖先在内)。四点合而观之,人生安稳踏实。 道家期许我们:1. 与自己要安;2. 与别人要化;3. 与自然要乐;4. 与大道要游。相对于儒家之重视德行修养,道家所要求的是智慧觉悟。要觉悟,不妨使用减法,消除执着,或可体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易经》号称难学难精,但也可以勉强用四句话来描述:1. 存自己以诚;2. 待别人以谦;3. 观万化以几;4. 合天道以德。先说诚,有闲邪存其诚、修辞立其诚二语;次说谦,六十四卦只有谦卦是非吉则利,最受欢迎;再说几,察知几微、预见吉凶,正是象数之妙用;最后是德,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无一不是劝人修养以合乎天道。 我对国学的简单心得既如上述,那么若要撰写一本名为《国学与人生》的书,其基本立场与主要内容也已不言而喻了。 撰写这本书的心意,是希望跨越二千二百年帝王专制政体对传统理念的扭曲与压制。本书毫无保留地推崇儒家与道家,而对其他学派与后代学者多持批判态度。我尽量做到同情的理解,但是累积四十多年在中西哲学方面的训练,使我必须负责地对各家各派有所评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学术是天下的公器,也是人生智慧之典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儒道二家的启示得以如实展现,并使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实是作者的虔诚愿望。 国学的主要内容 广而言之,古代留下的文字资料都属于国学范畴,但是正如黄河挟泥沙以俱下,其中有不少泛滥的、复制的、浪费纸张的东西。因此,谈起国学,眼光自然转向经典。即使是经典,如《四库全书》所列的经史子集,其数量也过于庞大。我们的时间与力气有限,所能阅读、理解并加以应用的更为有限,那么要如何选择呢? 首先,既然所关注的是理念,就要认清什么理念是完整而根本的。理念若不够完整,就像探讨人生问题却只注意少年阶段或老年阶段,只看到人生的光明面或黑暗面。理念若不够深刻,则对生老病死难以释怀,对喜怒哀乐不明所以,对恩怨情仇无力化解,对悲欢离合莫可奈何。文学与艺术所展示的理念,往往就有这样的问题。至于宗教,则涉及个人是否信仰的机缘与抉择,其教义所展示的理念也难免于独断而没有思辨及讨论的空间。因此,理念之中值得考虑的主要是哲学。 哲学 一词由西方翻译而来, 其原意是 爱好智慧(philosophy),亦即以理性探索宇宙与人生的根本真相。理性是要讲道理的,探索代表开放的心态,宇宙与人生所指的是完整性,根本真相自然是指根本性而言。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期,就是历时约五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期何以特别?在它之前是封建制度,礼乐政刑皆上轨道,不必认真思考有关人生意义的问题;在它之后是秦始皇帝王专制,从此一路下去,尊君卑臣、剥削百姓,不容许自由思考这些问题。这短短的五百年间,百家争鸣,诸子各申己见、各立新说,但能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不多。《庄子天下》历述七家学说,《荀子非十二子》批评不同立场的学者,到西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才算确定了六个有系统的学派,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这六家之中,表面上各有长短,但只有儒家与道家合乎严格意义的哲学之名。 判断一套哲学能否成立,要看它是否兼顾三点:第一,澄清概念;第二,设定判准;第三,建构系统。其中以建构系统最难,亦即要为变化生灭的人类世界与自然界找到来源与归宿,因为不如此不足以说明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儒家所谓的天与道家所谓的道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既不是人类也不是自然界。人类之中只有天子而没有天,自然界由道所生而不是道。相对于此,墨家的天志要依循人类的需要而赏善罚恶;法家的道与理局限于自然规律与人类思维;名家的逻辑论辩只是人类语言的巧妙游戏;阴阳家的天人相应则将人类当下的祸福联系于自然现象。因此,后面四家学说,无法建构完整的系统。 从国学到人生 因此,谈国学须以儒家为主,并以道家为辅。以儒家为主,这固然是历史上的事实,就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所说的,中国言六艺(六经)者,折中于夫子,而历代专制帝王也确实利用儒家来教化百姓。但正是这种帝王专制扭曲了先秦儒家的原始理想。至于道家,则以其开阔的视野,提供心灵与道契合的无限空间,但也同样受到后代的误解与误用,以致显得面貌模糊。 因此,若要探讨国学对人生有何启发,首先要做的是正本清源。西方近代文化能够展现活泼的生机与动力,必须推源于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回到古希腊与罗马初期,一举跨越一千三百多年的宗教钳制。中国文化呢?我们面临更大的挑战,要跨越的是两千一百多年的帝王专制,回到先秦的儒家与道家。关于这个问题,学者难免各有所见,那么不妨再来营造一次诸子争鸣的盛况。当然,在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从起源到流变的重要材料。所以,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的《国学与人生》,是以儒家为主,对《易经》、《书经》、《诗经》、礼与乐的诠释,皆采取儒家观点,同时也侧重介绍孔子、孟子等先秦儒家的学者与经典,兼及朱熹与王阳明。以道家为辅,在充分发挥老子与庄子的思想的同时,旁及其对道教与佛教的影响。至于《山海经》与墨子、韩非等思潮,也附带做一介绍,使国学的架构虽未能全面兼顾,亦可稍显完整。总之,我们今天谈国学,所侧重的是它对人生的启发,并且是正面而积极的启发。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