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拉开人生差距的关键能力
			》
 售價:HK$ 
			65.9
 
  《 
			创新无限:深圳奇迹启示录
			》
 售價:HK$ 
			75.9
 
  《 
			大家京范 燕都掌故
			》
 售價:HK$ 
			96.8
 
  《 
			写作革命2.0:在所有学科和年级中通过写作提升思维的指南(美国亚马逊高分畅销教育类图书)
			》
 售價:HK$ 
			65.9
 
  《 
			理想国译丛073——他们也是幸存者:纳粹大屠杀亲历儿童的人生与记忆
			》
 售價:HK$ 
			107.8
 
  《 
			蝴蝶的世界:它们的自然史与多样性
			》
 售價:HK$ 
			140.8
 
  《 
			礼记训纂  全2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
			》
 售價:HK$ 
			162.8
 
 
 | 
         
          | 編輯推薦: |   
          | 《摄影基础》从摄影基础、摄影造型理论、摄影实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立足于实践,重点解决摄影中的造型技术等问题,实操性较强。 |  
         
          | 內容簡介: |   
          | 《摄影基础》实践性较强,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摄影基础》是十三五部委级规划教材。
 《摄影基础》从摄影基础、摄影造型理论、摄影实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立足于实践,重点解决摄影中的造型技术等问题,对于摄影中所涉及造型技术方面的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和系统的阐述,并以知识结构作支撑,结合学生的摄影实操训练,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  
         
          | 關於作者: |   
          | 庞理科,硕士研究生,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艺术工程学院优秀讲师,从事动画理论、摄影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国产动画原话创作的分析于研究。 |  
         
          | 目錄: |   
          | 目 录 第一篇 摄影基础
 第一章 概述 002
 第一节 摄影的诞生与发展 002
 第二节 摄影的功能与作用 005
 第三节 摄影的体系 008
 本章小结 012
 思考题 012
 第二章 相机 013
 第一节 相机的类型 013
 第二节 相机的主要装置 016
 本章小结 017
 思考题 017第三章 镜头 018
 第一节 镜头焦距 018
 第二节 镜头口径 019br第三节 透视镀膜 019
 第四节 镜头的选择 020
 本章小结 022
 思考题 022
 第二篇 摄影造型理论
 第四章 摄影技法 024
 第一节 准确曝光 024
 第二节 光线运用 030
 第三节 合理构图 034
 第四节 色彩的表现力 037br第五节 摄影的基本技法 040
 本章小结 047
 思考题 047
 第五章 数码照片的基本调整与内容修饰 048
 第一节 调整的角度 048
 第二节 拼接图像 051
 第三节 调校反差 052
 第四节 校正色调 055
 第五节 消除红眼 057
 第六节 修复污渍 059
 第七节 修复肤色 063
 第八节 快速去除背景 066
 本章小结 067br思考题 067
 第六章 数码照片的合成与输出 068
 第一节 透出阳光的云层 068
 第二节 物体撕边效果 074
 第三节 数码照片的冲印及打印 076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数码图片格式 081
 第五节 各种媒体对数码照片的要求 084br本章小结 084
 思考题 084
 第三篇 摄影实践
 第七章 静物摄影 086
 第一节 静物拍摄的前期准备 086
 第二节 静物的摄影技巧 087
 本章小结 089
 思考题 089
 第八章 人像摄影 090
 第一节 人像摄影 090
 第二节 室外人像的用光 091
 第三节 神态的捕捉以及其他 095
 第四节 人物拍摄技巧 096
 第五节 最佳拍摄时间和地点 101
 第六节 拍摄角度与构图 101
 本章小结 108
 思考题 108
 第九章 时装摄影 109
 第一节 时装摄影概述 109
 第二节 时装摄影的器材选择 114
 第三节 时装摄影的模特设计 116
 第四节 时装摄影的光与影 120br第五节 时装摄影的类型 128
 本章小结 132
 思考题 132
 第十章 风光摄影 133
 第一节 风光摄影概述 133
 第二节 风光摄影表现方法 138
 第三节 特殊天气风光拍摄 143
 本章小结 150
 思考题 150
 第十一章 纪实摄影 151
 第一节  纪实摄影的概念及类别 151
 第二节 纪实摄影题材的选择与控制 156
 第三节 纪实摄影的快速抓拍技巧 157
 本章小结 159
 思考题 159
 参考文献 160
 |  
         
          | 內容試閱: |   
          | 第四章 摄影技法 第一节 准确曝光一、正确曝光应该是最佳曝光
 在数码时代,获得正确曝光的方式往往要依赖相机的测光系统,它们现在已经非常完备,能够胜任几乎所有复杂的拍摄场景。
 从技术上讲,最原始的测光系统会将画面亮度还原为18% 灰,但由于拍摄场景千变万化,摄影师所希望表达的情感也千差万别,因此,技术上的正确曝光往往不是一张照片的最佳曝光(图4-1、图4-2)。
 作为摄影师,应该寻求作为照片最佳表现效果的曝光,而不是技术上的正确曝光。在数码时代,要获得最佳曝光的方法除了摄影师对照片的构思以br外,还需要能合理运用相机上的其他辅助功能,例如,机身后部可以预览拍摄效果的LCD 显示屏、相机所显示的关于照片正确曝光信息的直方图,以及各种丰富的测光模式、曝光补偿甚至包围曝光。
 二、曝光的正确顺序br摄影师在拍摄完成一张照片的过程中,测光以及正确曝光的工作和构图一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能让新手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下面将讲解一下数码单反相机拍摄时的曝光操作顺序(图4-3)。
 第一,选择测光模式:测光模式大体分为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评价测光等,摄影师要根据被摄体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测光模式。第二,选择感光度:摄影师要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结合拍摄焦距和安全快门等因素,来设定适用的感光度。第三,设定白平衡:根据光线条件确认白平衡,通常可选择自动白平衡模式。第四,确定曝光模式:从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程序自动曝光和手动曝光等几种曝光模式中选择,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光圈优先模式。第五,取景构图:根据拍摄意图完成取景构图。第六,考虑是否使用曝光补偿:如果摄影师需要对曝光进行微调,在这一步可以使用曝光补偿功能。第七,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三、测光模式:评价测光br评价测光是最常用的测光方式,不同厂商赋予它不同的技术名称,尼康称为矩阵测光,佳能称为评价测光。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反光镜不同区域的明亮度得到光量范围,根据各厂商海量的照片曝光值分析数据来确定更准确的曝光值。
 评价测光并不是简单地将画面还原成18%灰的平均测光,而是一种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测光方式,它的算法综合考量画面大部分区域的各种因素(图4-4)。虽然如此,但其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当拍摄者需要快速拍摄或是画面中亮度分布相对均匀的时候,推荐使用评价测光功能。
 四、测光模式:中央重点平均测光br相比于评价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更多地考虑画面中央区域被摄体的曝光准确性。这种测光模式在特写或半特写的人像摄影中能够起到很好的应用效果,因为它更多地考虑画面中心的人物,往往能正确地还原人物的肤色(图4-5)。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在拍摄中心构图的景物时效果非常理想,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拍摄场景也推荐。使用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例如,拍摄几十人的合影,由于人物都位于画面中央位置,因此,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方式往往能获得最准确的测光数据。
 五、测光模式:局部测光或点测光
 在复杂的光线条件下,局部测光和点测光能派上大用场。在数码时代,它们是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推崇备至的一种测光方式,因为它们更加依赖技术,也更加纯粹。当画面中的景物光比很大时,到底依据哪一部分来进行测光就成为棘手的问题。这时,摄影师可以根据拍摄意图,对画面中需要着重表现和正确还原曝光的位置进行局部测光或点测光,以此设定整张照片的曝光值。br使用局部测光或点测光时的测光区域往往是画面的视觉中心和着力表现点,在人像摄影中往往是人物的面部,在风光摄影中往往是那些获得光线恩宠的小景。局部测光或点测光功能使相机的测光系统,测光系统只有依据设定的小范围区域进行计算曝光值运行(图4-6)。
 六、反差与宽容度
 在照片中被摄体处于平均光照下,其最亮部和最暗处的亮度差距也可能很大。如身着黑色的西服和白色衬衫的人物,都至于自然光下,用入射式测光表测光,它们的反差能达到6 档之多。br光比是摄影上重要的参数之一,同时照明光环境下被摄模特暗面与亮面的受光比例(图4-7)。
 同时拍摄画面上光的比例很大的元素时,它们的细节往往不能完美记录下来,因为相机的宽容度是有限的。在现今数码时代,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感光元件的宽容度有所增加,但还是无法与肉眼所能观察到的明暗细节相媲美(图4-8)。
 相机的宽容度一般为5~7档。例如,在夕阳下湖边嬉戏的儿童,画面中亮部细节和暗部细节都有所缺失,人物以剪影的形式呈现出来(图4-9)。虽然画面反差大、细节少,但照片的表现效果依然非常理想。可见,在照相机优先的宽容度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并不是限制摄影师创作的绊脚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