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63.8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61.6
			 
			 
	
			  
			《 
			砂与海之歌纪念画集
			》 
			 售價:HK$ 
			107.8
			 
			 
	
			  
			《 
			大学问·月照崇徽:章献刘后与宋真仁之际政治
			》 
			 售價:HK$ 
			107.8
			 
			 
	
			  
			《 
			荆棘里
			》 
			 售價:HK$ 
			47.1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拉开人生差距的关键能力
			》 
			 售價:HK$ 
			65.9
			 
			 
	
			  
			《 
			创新无限:深圳奇迹启示录
			》 
			 售價:HK$ 
			75.9
			 
			 
	
 
       | 
     
      
      
      
      
         
          | 內容簡介: | 
         
         
          |  
            “机械基础”课程是将机械制图、互换性原理、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多门机械课程的内容,经统筹安排、有机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程。而《机械基础》教材就是这一整合课程改革的产物和主要成果之一。它具有整合课程的显著特色和其他一系列突出的优点详见前言。因此,本教材被评定为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同时又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内容包括:制图基础,机械图,零件的受力分析、失效分析和材料选择,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等,共七篇二十章以及附录。制图部分还有配套的习题集同时修订出版。本教材适合于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电气信息类等非机械类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其他各种类型高等学校本、专科非机械类专业学生使用,还可供工厂、科研、设计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 目錄: 
           | 
         
         
          |  
            第4 版前言第一篇 制图基础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  2 第一节 制图的基本规定  2 第二节 制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10 第三节 几何作图  14 第四节 平面图形的分析、画法和尺寸注法  19第二章 制图原理  23 第一节 投影法  23 第二节 立体的三视图  25 第三节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30 第四节 带切口立体的三视图  34 第五节 立体表面上点的投影  37 第六节 立体表面交线  39 第七节 画组合体的三视图和标注尺寸  48 第八节 读组合体的视图  54 第九节 轴测投影图  60第三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70 第一节 视图  70 第二节 剖视图  73 第三节 断面图  80 第四节 图样的简化画法  82 第五节 局部放大图  85 第六节 机件表达方法小结和综合应用举例  85第二篇 机 械 图第四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91 第一节 螺纹  91 第二节 螺纹紧固件  98 第三节 螺纹紧固件的联接形式及其画法  100 第四节 键联接  104 第五节 销联接  106 第六节 弹簧  107第五章 零件图  111 第一节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111 第二节 零件上的工艺结构  111 第三节 零件图的视图表达方案  115 第四节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118 第五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121 第六节 画零件图和读零件图  136第六章 装配图  139 第一节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139 第二节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139 第三节 装配图的视图选择  142 第四节 装配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142 第五节 装配图的零(部) 件序号和明细栏  143 第六节 画装配图  145 第七节 读装配图  146第三篇 零件的受力分析、失效分析和材料选择第七章 零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152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52 第二节 静力学公理  152 第三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154 第四节 平面汇交力系  158 第五节 力矩和平面力偶系  160 第六节 平面一般力系  163 第七节 平面平行力系  166 第八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  167第八章 零件的失效分析和计算  173Ⅴ第一节 轴向拉伸与压缩  173 第二节 剪切与挤压  179 第三节 扭转  182 第四节 弯曲  188 第五节 压杆稳定  197 第六节 交变应力  198第九章 零件的材料选择  205 第一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和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205 第二节 铁碳合金及其相图  206 第三节 钢的热处理  211 第四节 工业用钢  219 第五节 铸铁  222 第六节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223 第七节 工程塑料  226 第八节 复合材料  226 第九节 零件的材料选择  227第四篇 常用机构第十章 连杆机构  231 第一节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应用  231 第二节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233 第三节 连杆机构的运动设计  236第十一章 凸轮机构  240 第一节 凸轮机构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240 第二节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242 第三节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246 第四节 凸轮与滚子的材料、热处理以及凸轮零件图  249第五篇 机械传动第十二章 带传动  252 第一节 带传动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252 第二节 V 带传动中的几何参数和几何关系  253 第三节 V 带和V 带轮的结构、尺寸和标记  254第十三章 齿轮传动  258 第一节 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  258 第二节 渐开线的形成及其性质  259 第三节 渐开线齿廓啮合的几个重要性质  260 第四节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262 第五节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265 第六节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  265 第七节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266 第八节 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  268 第九节 圆柱齿轮的结构设计  269 第十节 圆柱齿轮的零件图  270 第十一节 直齿锥齿轮传动  271第十四章 链传动  274 第一节 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274 第二节 滚子链链条  274 第三节 滚子链链轮  276 第四节 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  279第六篇 轴系零、部件第十五章 轴  282 第一节 轴的功用和分类  282 第二节 轴的设计  283第十六章 滚动轴承  292 第一节 滚动轴承的特点和结构  292 第二节 滚动轴承的游隙和接触角  292 第三节 滚动轴承的分类  293 第四节 滚动轴承的代号方法  295 第五节 滚动轴承的选择  297 第六节 滚动轴承的画法  302附录  305 附录1 标准尺寸  305 附录2 常用化学元素符号  306 附录3 普通螺纹  306 附录4 55°非密封管螺纹  307 附录5 梯形螺纹  308 附录6 六角头螺栓  309 附录7 双头螺柱  310 附录8 开槽螺钉  311 附录9 十字槽螺钉  312 附录10 1 型六角螺母  313 附录11 普通垫圈  314 附录12 标准型弹簧垫圈  314 附录13 普通平键  315 附录14 (a) 圆柱销  316Ⅵ附录14 (b) 圆锥销  316 附录15 紧固件通孔及沉孔尺寸  317 附录16 深沟球轴承  318 附录17 角接触球轴承  319 附录18 圆锥滚子轴承  320 附录19 单向推力球轴承  321 附录20 标准公差数值  322 附录21 轴的基本偏差数值  322 附录22 轴的极限偏差  323 附录23 优先用途孔的极限偏差  327 附录24 几何公差的公差值  328 附录25 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  329 附录26 加热方式及代号  329 附录27 退火工艺及代号  329 附录28 淬火冷却介质和冷却方法及代号  329 附录29 碳素结构钢的种类、牌号及应用  330 附录30 合金结构钢的种类、牌号及应用  331 附录31 铸铁的种类、牌号及应用  332 附录32 铸造铜合金、铸造铝合金、铸造轴承合金的种类、牌号及应用333参考文献335
           | 
         
       
      
      
      
         
          | 內容試閱: 
           | 
         
         
          |  
            《机械基础》教材是将机械制图、几何量公差、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多门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 经统筹安排、有机结合而成的一本整合课程的教材。自1999年10 月第1 版出版以来, 得到了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肯定和好评, 先后获得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 部级重点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 等诸多荣誉。至今已印刷十多次, 印数达数万册。经过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用书单位的反馈信息, 充分证明本教材是一套适合电气信息类等非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知识的好教材, 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上述各学科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与广泛应用, 工程各领域全面与国际接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本教材也必须紧跟形势, 与时俱进, 精益求精, 更上一层楼, 以不辜负广大读者的期待和厚爱, 为此, 在作者逾古稀之年修订出版本书。本书除了保持第1 版、第2 版和第3 版的主要特色和优点外, 又有了新的、长足的进步与提高: ①在总结十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对全书的内容、形式乃至于语言均做了系统、全面的修改, 使表达更为中肯、贴切、深入浅出, 更加容易理解和自学; ②为了全面与国际接轨, 将几何量公差(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等内容, 根据最新国标进行重新编写, 书中涉及的所有标准也全面采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 ③对各章节所附习题中的难题增加了必要的提示; ④对全书中的零件图等许多插图, 均采用Auto CAD 进行重新绘制,使之更加精确无误; ⑤全书采用了双色印刷。总之, 全书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本书配套有《机械基础习题集》, 其特点如下:1) 全面采用Auto CAD 进行图形绘制, 使图形更正确、清晰、精美。2) 在读图练习方面, 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先从容易的图(三视图)、物(轴测图) 对照形式的选择题练习入手, 到较易的图、物对照形式的补漏线练习, 再到较难的由两视图独立想象出物体并补画出第三个视图的练习。3) 在习题编排格式上, 页面统一为正向排列, 方便学生做作业。4) 提供习题答案, 教师可在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教材服务网上免费下载, 以便教师备课和学生迎考复习时参考。本书的初版, 花了本人约十年心血完成, 此后又用了约五年的劳动修订为第2 版、第3版, 此次又进行了约一年的耕耘, 修订成了第4 版。总之, 为了对广大读者负责, 本人总结了从事高校教学工作逾五十年的实践经验, 并竭尽后半生的精力, 为写成并不断提高本书的质量而不懈努力。更诚恳欢迎专家、学者、同仁、同学在使用后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 以便不断改进、日臻完善, 使之成为当之无愧的精品教材。本书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心丰教授、欧阳祖行教授、朱如鹏教授和李静谊副教授审稿, 并由王心丰教授主审。本书的成功可以说是众人智慧的结晶, 集体劳动的成果, 在此谨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过心血和劳动, 做出过努力和贡献的所有人员表示最衷心和诚挚的感谢!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