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58.1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94.6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65.8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74.8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54.8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85.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107.8
 
  《 
			隐秘的翅膀
			》
 售價:HK$ 
			79.2
 
 
 | 
         
          | 編輯推薦: |   
          |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坛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的深刻内省与理性审视。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不是新世纪小说创作和批评的全景式观照,而是择取一些重要的书写主题和批评面向,进行学术探讨。第一部分将包括一组生态小说批评以及生态理论探讨的文章;第二部分集中对新世纪小说的城乡对话、尤其是乡下人进城和城市化批判主题予以充分关注;第三部分执著于对新世纪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讨论。 |  
         
          | 關於作者: |   
          | 黄轶,文学博士、博士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曾任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研究、新世纪乡土小说研究及生态批评。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发表论文8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出版《中国当代小说的生态批判》《中国现代启蒙语境下的审美开创》《传承与反叛》《风雨饮冰室》等学术专著多部。
 |  
         
          | 目錄: |   
          | 代序 内省的力量1 第一编 生态批评的新视域
 论乡土小说"''生态视域的开创及其意义3
 生态批判:反启蒙与""新启蒙的思辨20
 生态文学与乡土生态小说的意涵界定33
 我们究竟从哪里开始走错了路?
 生态文学社会发展观批判主题辨析40
 生态批判的神性复魅与文化多样性关切57
 生命神性的演绎
 论新世纪迟子建、阿来乡土书写的异同68
 新世纪小说的动物书写及生态内涵84
 论动物书写的生态批判立场与伦理基点l00
 生态批评的偏误112
 由生态批评谈现代文学的跨学科研究122
 第二编 城市化与乡土挽歌
 论世纪之交中国乡上小说的城市化批判133
 伦理的歧境
 新世纪文学城市化批判的精神归趋149
 
 呼唤批判与审美的双重力鼠
 论新世纪小说的城市异乡书写160
 文化守成与大地复魅
 新世纪乡土小说浪漫叙事的变异171
 起承与转合问的断裂
 新世纪牧歌派乡土小说论181
 文化西部的突围与边地文明最后的挽歌195
 悲慧双解的佛学启悟与乡七小说的藏地风流209
 义学返魅精神拯救现代理性
 论新世纪乡土小说与宗教文化220
 第三编 文本批评的空间
 后乌托邦批评的尝试
 读李小江《后寓言:狼图腾深度论释》237
 现代反思下的价值困惑惑与德性坚守
 新世纪张炜小说转型论253
 
 阿来的及物与不及物
 读《格萨尔王》 266
 由虐恋意涵谈《古炉》叙事的内在断裂 278
 在华丽与转身之间
 评刘震云《我叫刘跃进》 290
 身份:20世纪的中国结
 读田中禾《父亲和她们》 300
 批判下的传塑
 李佩甫平原三部曲论310
 参考文献325
 后记331
 |  
         
          | 內容試閱: |   
          | 论乡土小说生态视域的开创及其意义 
 
 20世纪末,当我们还在津津乐道于.文学是古会走向死亡的沉闷话题时,创作界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追问与书写早已悄然兴起,使得我们是否还需要纯文学的质疑不攻自破。生态意识和自然观念的迁变足和现代化发展主题相互对应的,所以和不少研究者不同,我认为中国真正自觉的乡土生态小说作品是新时期以后才正式出现的价80年代的启蒙土义思潮下,反思文学包括知肯义学借助政治批判首先触及生态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的激进思维造成中国式生态危机的真相;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整个文化趋向向无名转型,时代前行失去了主流方向,生态的间题也日益突出,但生态破坏的原因已经不同于前,而是各种致因并存,例如发展方式的弊端、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危机转移、消费主义甚嚣尘上与欲望的膨胀、技术官僚导致的科技至上等;进入新世纪,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互渗的文化语境预示着一个新的文学纪元的到来,以生态题材为书写向度的文学显示出空前的活力,如张炜、周涛,王-英琦、李存葆、苇岸、周晓枫的生态散文。于坚、昌耀、屠岸等的生态诗歌,徐刚、李青松、哲夫、陈桂棣、朱鸿召等的生态报告文学等,而乡上生态小说无疑是其中的生力军,涌现出一批有着各自生态表现风格和伦理立场的作家作品,特别是陈应松的神农架小说、郭雪波的大漠小说、杜光辉的可可西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