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74.8
 
  《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售價:HK$ 
			85.8
 
  《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售價:HK$ 
			55.0
 
  《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售價:HK$ 
			206.8
 
  《 
			没有民主的政治(1815—1914):英国政府的观念与关注
			》
 售價:HK$ 
			118.8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东亚的车舆社会史
			》
 售價:HK$ 
			196.9
 
  《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售價:HK$ 
			87.8
 
  《 
			四海车书总会同  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140.8
 
 
 | 
         
          | 編輯推薦: |   
          | 新世纪以来的晋军新方阵,是一支阵容强大、实力雄厚、成果丰硕的劲旅,在全国文坛的影响力迅猛增长。这支队伍中的许多中青年作家,已成长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成长为备受瞩目的文学新锐。 自《晋军新方阵》丛书推出前两辑后,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持续关注与好评。应广大读者的请求,现出版第三辑,以飨诸君。
 |  
         
          | 內容簡介: |   
          | 李金山的散文随笔集《黄雀鲊》为《晋军新方阵第三辑》丛书之一种。本书是作家李金山散文随笔作品的选集。主要收录了他的一些回忆性随笔和文化类散文。李金山的回忆性散文笔意晓畅,通常于一件小的物事,申发出别样的感受,随遇随性之处较为明显。而在文化类散文中,他则做了大量的文史考证,比如有关宋代吃喝风物的文章,旁征博引、视野广阔,内涵深广而蕴藉。 |  
         
          | 關於作者: |   
          | 李金山,男,1973年生。山西夏县人。199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现供职于山西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司马光:自信不疑的保守派》《李鸿章:裱糊匠的慷慨与悲凉》《重说司马光》《禹都沧桑》等。 |  
         
          | 目錄: |   
          | 001  静庐记 004  九只堂记
 006  快意浮生
 012  对门的韩先生
 016  莲花池
 023  伞
 028  海的片断
 034  东北
 042  我在 1976 年的生活
 048  回望票证年代
 053  儿、女
 060  女儿
 064  名字
 076  愁
 078  桂林二章
 085  尾巴电影
 089  两岁记趣
 092  刘班长
 097  鹳雀楼
 106  我有一个梦想
 112  醉游西湖
 115  亲爱的,我的老师们
 125  头发危机
 127  两条红鲤鱼所处的经济链条
 130  停电真好
 133  想象力
 135  我们家的西学家
 139  黄雀鲊
 142  太原面食与宋代汤饼
 152  茄瓠
 155  御宴
 158  夜宴
 165  宋朝的新年
 170  上元狂欢夜
 178  东坡肉
 183  中秋夜玩月
 186  宋朝的大白菜
 203  清徐的葡萄熟了
 213  寒食
 220  七夕
 231  烧羊
 241  黄柑
 248  春韭
 262  黄金鸡
 |  
         
          | 內容試閱: |   
          | 静庐记 
 
 静庐者, 我在作协之办公室也。
 据说山西省作协的所在旧时曾是一户富商的宅第, 一座传统的四合院落。 院内一幢坐北朝南的三层青砖小楼, 历经岁月的剥蚀, 唯余素净。 我的静庐就位于小楼二层的东南一隅。
 名其静庐, 因其静也。
 其一, 虽然作协地理上距离闹市不过咫尺之遥: 往南府东街, 往西五一路, 虽都算不上太原市顶繁忙的街道, 但也车流如织, 人流似梭。 然而要到达作协所在的南华门东四条, 不论从哪一条街道进来,都至少要拐两道弯。 就这么东一拐, 西一拐, 便甩掉了几乎所有的闹市喧嚣。 所以静庐虽紧邻闹市, 却不觉其闹, 所谓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是也。
 其二, 作协这一片属居民区, 本就没什么大的动静, 无非鸡鸣狗叫, 孩哭婴啼, 自然是一派清净了。
 其三, 四合院, 传统的内敛结构, 加之院内梧桐参天, 藤萝匝地, 市声都被拦截在了四合院外, 梧桐树巅。
 其四, 静庐独坐, 就常常会想: 这静庐会是富商当年的书房吗?当年的富商会有我今天这样如水般的平和心境吗?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富商和他当年的脚步早已被时间深一层浅一层地掩埋。 逝时无声, 顿觉心静。
 其五, 也许总还会有些许的市声尾随了人的脚步溜了进来吧,却终被我邈远的心境挡了驾: 心远地自偏 么!
 静庐不过三人, 三椅, 三桌, 三人皆是素心喜书喜静之人, 桌上、 几上、 案头无不是书, 有事便做事, 无事便读书,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自有一份情趣在里头。 待到中午, 家远而不归,静庐便是我一个人的静庐了。 阳光款款地照着, 白云悠悠地停着, 书可圈可点, 人可仰可卧, 困了, 便以书遮脸, 盈盈地入梦, 梦里依然是我的静庐。
 静庐奇静, 便有雀儿在朝东的窗户外筑了巢, 静庐的主人为了不惊扰雀儿, 将雀巢所在的窗户一角换作了毛玻璃, 更将可以开闭的窗扇移走换了整片的固定玻璃, 这样雀儿便安心地做了我们的邻居。从此, 雀儿晨起便啄窗告以将作, 暮归便啄窗知以将休。 雀儿也是有心的吗? 为了感谢我们这些邻居的善举吗?静庐读书, 读累了, 身后的一扇门随手可开。 门外是一方几与静庐等大的露台。 步上露台, 天地洞然, 豁然开朗, 与现代楼房阳台的感觉绝不可同日而语。 舒展舒展筋骨, 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顿觉神清气爽, 耳聪目明。 露台外, 不知何年何月哪位前辈手植的两株山楂,彼此依偎着, 如今已经越过露台, 悠悠地向天空伸着。 眼下季节正值盛夏, 被夏日鼓舞的树叶油绿油绿。 花已落尽, 新萌出的果儿三五一簇, 坠斜了枝头。 阳光明媚的时候, 树上便停了雀儿, 却往往是只闻其声, 难觅其踪。 偶有从树丛里探了头出来, 眼睛一律清清爽爽的,样子机活灵动, 见有人来, 并不就惊走。 撮起嘴来逗弄它们, 它们也叽叽喳喳, 也是在逗我了? 其中的哪一只或许就是我东窗外的芳邻吧, 可我终是无法相识, 它能认识我吗? 它是在向它的伙伴介绍我这个芳邻吗?
 私撰联曰:
 
 露台闲语新添邻,
 静庐贪看未见书。
 
 我爱静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