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107.8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330.0
 
  《 
			突破平面Photoshop 2025设计与制作剖析
			》
 售價:HK$ 
			75.9
 
  《 
			如果未来可以被编辑 关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和艺术悖论
			》
 售價:HK$ 
			64.9
 
  《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售價:HK$ 
			65.8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98.8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184.8
 
  《 
			谁在研究中国:海外中国研究中心要览
			》
 售價:HK$ 
			88.0
 
 
 | 
         
          | 編輯推薦: |   
          | 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一部帝国梦中的俄国近代史。 在我国大国崛起的舆论背景下,在中俄大国转型对比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的情况下,俄国的现代化进程之艰难、改革的曲折、进步与倒退的动因会给人们很多启示。
 《帝国风暴:大变革前夜的俄罗斯》使用了大量的*公布的俄文文献,佐以英文及其他文献;在写作方式上本书试图以清新、流畅的笔调,以叙史非著史的文风,以探史非戏史的态度完成这部著作,是一部以史实资料为基础的研究性作品,但对普通读者也有可读性。
 |  
         
          | 內容簡介: |   
          | 1762-1855年是俄罗斯帝国最为鼎盛之时期,亦是俄罗斯思想文化最为辉煌之时代,同时也是旧制度的优势和合法性消耗殆尽之时期,更是民族、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大变革的前夜。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帝国风暴:大变革前夜的俄罗斯》关注这一历史转折时期俄罗斯帝国的内部结构的演变、统治者帝国治理观念的转变、帝国意识形态的变迁、俄国的国家形象与民族形象的转换,由此考察大变革前夜(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俄国现代化进程启动前),俄罗斯帝国和社会面临的诸多紧要问题和命运挑战。
 |  
         
          | 關於作者: |   
          | 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世界史专业(俄国史方向)博士生导师,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理事。曾任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德国埃尔兰根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阿里法拉比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研究领域为俄国(苏联)思想文化史、中俄(苏)关系史、俄国(苏联)外交史。自勉:历史是历史学家的第一战场,亦是历史学家的最后庇护所。 |  
         
          | 目錄: |   
          | 目录 第一章 帝国之兴:彼得大帝和他的帝国
 一、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二、彼得一世亲政
 三、欧风荡涤俄罗斯
 四、民族意识和帝国意识兴起
 
 第二章  开明专制:叶卡捷琳娜二世与帝国治理
 一、彼得三世苛政与叶卡捷琳娜二世政变
 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
 三、发展工商业与农奴制经济繁荣
 四、中央与地方机构改革
 五、宗教与民族政策
 六、对哥萨克的统治与治理
 七、政治腐败与国内矛盾
 八、普加乔夫起义
 九、外交政策与帝国疆域的拓展
 十、帝国治理与开启政府自由主义传统
 第三章  帝国之基:俄国社会等级与贵族特权
 一、贵族阶层与特权
 二、贵族庄园与庄园经济
 三、决斗与贵族意识觉醒
 四、农民与农民地位
 五、城市发展与市民阶层
 六、东正教会与神职阶层
 第四章  黄金之前:俄国思想文化的曙光
 一、拉吉舍夫对现实的批判
 二、谢尔巴托夫和卡拉姆津的思想
 三、讽刺杂志与俄国文学
 四、俄国共济会的文化活动
 五、庄园文化与社会风尚
 六、罗曼诺索夫的贡献
 七、国民教育体系的初立
 第五章 幽暗帝国:神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统治
 一、保罗一世的五年短暂统治
 二、弑父者亚历山大一世
 三、秘密委员会及其自由改革
 四、斯佩兰斯基方案
 五、阿拉克切耶夫苛政
 六、1812年反法战争
 七、在正统与神圣的口号下
 八、十二月党人起义
 九、神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十、亚历山大一世的帝国治理
 第六章 狂飙时代:俄国启蒙运动和反启蒙思潮
 一、《哲学书简》与恰达耶夫事件
 二、西方派与斯拉夫派冲突
 三、普希金与恰达耶夫的分歧
 四、俄国文学的思想启蒙
 五、保守主义的反启蒙
 六、果戈理的保守思想
 七、巴枯宁的激进与保守
 八、俄国保守主义的特点
 九、俄国知识界看东方
 十、俄国知识阶层的形成
 第七章 宪兵帝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及其统治
 一、不寻常的登基
 二、强化独裁体制
 三、官方意识形态
 四、工商业发展
 五、康克林币制改革
 六、基谢廖夫改革
 七、强化军事力量
 八、占领中亚和高加索
 九、镇压波兰起义
 十、中俄关系
 十一、登上欧洲霸权顶峰
 十二、尼古拉一世的帝国治理
 第八章 公共空间:俄国知识阶层与政治表达
 一、知识阶层的公共空间
 二、庄园:知识阶层的精神堡垒
 三、斯坦凯维奇小组
 四、赫尔岑奥加廖夫小组
 五、赫尔岑的社会主义思想
 六、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
 第九章 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化与人文之初澜
 一、普希金:俄罗斯诗歌和文学的太阳
 二、果戈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人
 三、茹科夫斯基和莱蒙托夫的诗歌
 四、屠格涅夫和冈察洛夫的文学创作
 五、绘画艺术
 六、音乐创作
 七、教育事业
 八、科学技术
 九、巴拉格号环球考察
 十、俄国史学
 十一、俄国哲学
 十二、俄国汉学兴起
 第十章 帝国预警:旧制度危机与思想交锋
 一、农奴制经济严重危机
 二、城市发展与功能转变
 三、贵族庄园的巨变
 四、共济会的快速发展及政治影响
 五、思想交锋:乌瓦罗夫等人的保守思想和反革命主张
 六、思想交锋:别林斯基的革命主张与政治摇摆
 七、思想交锋:赫尔岑的革命主张与政治迷途
 八、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和影响
 尾声
 |  
         
          | 內容試閱: |   
          | 帝国(империя  empire)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是一场梦魇,也是一个梦想。 自13世纪40年代起,俄罗斯人屈辱地接受来自东方蒙古帝国金帐汗国的2个半世纪的统治。异族残暴统治加速了俄罗斯的国家进程与民族进程。面对异族的武力侵略和殖民统治,分散的俄罗斯各部族有了团结共御外侮的要求。莫斯科公国领导了摆脱鞑靼人殖民统治的斗争。从16世纪起,莫斯科大公和贵族们开始大规模殖民扩张和拓展疆土,到16世纪中期,俄罗斯国家的领土面积扩大到280万平方公里。
 雄才大略的彼得一世(ПетрⅠ)开创了俄罗斯的帝国历程和帝国神话。他不仅完成了富国强兵开疆拓土的时代使命,而且以野蛮的强制的方式开始了俄罗斯民族和国家文化转型的历史进程。在近300年的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Ⅱ绝对是位居彼得一世之后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统治者。她因推行开明君主专制和大规模引入法国启蒙思想而被法国思想家狄德罗称为北方赛米拉米达;她拓疆扩土、纵横捭阖使俄罗斯帝国跻身欧洲霸主之列,因此而被她的臣民尊称为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的34年(1762-1796)是俄国历史的重要阶段,与彼得一世执政年代(1689-1725)共同构建了俄罗斯辉煌的一百年,成为俄罗斯帝国最为鼎盛的黄金时代。
 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俄国历史上均被尊称为大帝,这是因为他们在任期里推行大规模的西式改革,使俄国社会和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西方的印迹,为俄国现代化的实施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但是无论是彼得一世的欧化改革,还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君主专制改革,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因此改革只能是保守的改革,西化只能是有选择地西化,即他们只引进西方文化的表层东西科学技术、工场制度、教育体制、文化习俗等,而把西方文化的内核精华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和共和代议制的政治制度基本拒之门外。
 由于地理区域、文化背景、宗教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强势的沙皇专制制度与专制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俄国未能发生和经历西欧国家普遍经历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反而是俄国最高统治者,如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Александр Ⅰ)在18世纪扮演了西方技术和先进思想文化的导入者的特殊角色,而这种导入在主观上极具选择性和目的性。原因在于,俄国严重缺乏先进知识资源和知识阶层的储备。
 至19世纪初,具有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的俄国知识阶层及其群体产生了,他们承担了自下而上的俄国思想启蒙的艰巨使命。1838-1848年被俄国著名评论家安年科夫称为辉煌的十年блестящий десять лет。在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同时,来自传统势力和保守势力的政治和思想力量则以拼死之势对抗思想解放的大浪潮,形成一股并非弱势的反启蒙浪潮。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之后,开始了1848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的黑暗七年черный семь лет。
 但不管怎样,伴随着19世纪3040年代俄国知识阶层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觉醒,他们以自己的知识权力和舆论影响力重建社会重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知识阶层(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共济会、沙龙、大学、庄园和出版物是俄国知识阶层的公共空间,而小组在其中最具特色和活力,它成为俄国未来政治党团的雏形。俄国知识阶层批判俄国社会现实、迻译欧洲先进思想、规划俄国未来道路,他们扮演着思想启蒙者和实践先行者的双重角色。
 时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自18世纪以来强势运作整整一个世纪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俄国等级体制已渐式微,农奴制度也已显现愈来愈严重的危机状态。而新式工商业和商品经济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以进步贵族和新兴阶层为主体的公民社会日益壮大。俄国人经历了从思想观念到行为方式的巨大变化,俄国社会与欧洲乃至世界的地理距离和地缘政治距离从来没有过如此之近,俄国已经走到了大变革的关键时刻。
 然而,俄罗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沙皇尼古拉一世(Николай Ⅰ)和贵族统治阶级仍然盲目沉醉于帝国往昔的辉煌,仍然放纵帝国无羁的梦想,而置来自国家内部、社会层面和国际环境的种种预警和危机于不顾。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则大大地加速了帝国危机和社会大变革的到来。
 1855年2月初,就在克里米亚战事正酣、俄军屡遭败绩、塞瓦斯托波尔陷入英法联军重重围困之际,尼古拉一世急火攻心,一病不起。年方37岁的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是在动乱中匆忙登上俄罗斯帝国皇位的,而此时的俄国在克里米亚战败之后已从欧洲霸权的顶峰跌落下来,已由欧洲头号军事强国和外交大国沦为欧洲孤儿。亚历山大二世及其幕僚认真地估计了国际及国内的形势,终于在1861年2月19日,签署《关于农民摆脱农奴制依附地位的总法令》。沙皇政府宣布废除农奴制度,俄国由此开始了已经延误的现代化(delayed modernization)进程。这一大改革(великая реформа)拯救了俄罗斯帝国,迎来了俄国经济尤其是工业高速发展的5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经济重回欧洲首位,出现了与19世纪上半期交相辉映的白银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