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4.8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96.8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74.8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65.8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162.8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86.9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68.2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64.9
 
 
 | 
         
          | 編輯推薦: |   
          | 1.学术专著,图文并茂。 2.文化遗产,世界保护。
 3.千年运河,旧貌新颜。
 |  
         
          | 內容簡介: |   
          | 近年来,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等遗产项目的一系列申遗活动,掀起了国内对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利用研究的高潮。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以京杭大运河为个案,在借鉴国外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利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了京杭大运河的遗产特征与价值、运河旅游规划与发展战略、旅游合作动力机制、旅游合作问题及对策,最后提出了其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  
         
          | 關於作者: |   
          | 刘庆余,1979年生,山东莒县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6月毕业于湖北大学商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运河遗产保护与旅游文化产业。已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济宁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2014年入选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已在《中国软科学》《旅游学刊》《人文地理》《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北京社会科学》《东南文化》《中国旅游报》等刊物,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10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研究成果(首位)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一等奖1次,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次,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次。 |  
         
          | 目錄: |   
          | 第一章引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现状
 1.3研究意义
 1.4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二章国外借鉴篇:国外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经验借鉴
 2.1线性文化遗产研究与申遗的发展历程
 2.2国外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成功经验
 2.3国外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启示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申遗背景下的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
 3.1京杭大运河申遗国际背景与历程
 3.2中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存在的共性问题
 3.3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面临的问题
 3.4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途径
 第四章理论探讨篇: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的系统研究
 4.1理论基础
 4.2线性文化遗产与线性文化遗产旅游
 4.3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的特点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专题研究篇(一):中国大运河的遗产特征与价值
 5.1中国大运河的起源
 5.2中国大运河的遗产类型划分
 5.3中国大运河的遗产特征与价值
 5.4中国大运河遗产的属性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专题研究篇(二):京杭大运河沿线区域以运河为资源本底的旅游规划与综合性功能发展战略
 6.1北京市
 6.2天津市
 6.3河北省
 6.4山东省
 6.5江苏省
 6.6浙江省
 第七章专题研究篇(三):基于公共治理的京杭大运河遗产旅游合作研究
 7.1公共治理范式与旅游合作的相关性
 7.2京杭大运河遗产旅游合作存在的公共治理问题
 7.3京杭大运河遗产旅游合作创新研究基于公共治理视角
 7.4本章小结
 第八章专题研究篇(四):申遗背景下京杭大运河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障碍与理性破解
 8.1京杭大运河区域旅游合作现状
 8.2京杭大运河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障碍
 8.3京杭大运河区域旅游合作的理性破解
 8.4本章小结
 第九章专题研究篇(五):京杭大运河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9.1京杭大运河沿线旅游资源概述
 9.2京杭大运河沿线旅游空间范围界定
 9.3京杭大运河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9.4京杭大运河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战略构想
 9.5本章小结
 第十章专题研究篇(六):后申遗时代大运河山东段遗产旅游合作研究大事件视角
 10.1大运河山东段运河遗产旅游发展现状
 10.2后申遗时代大运河山东段旅游合作的具体事件
 10.3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专题研究篇(七):京杭大运河跨界旅游合作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11.1京杭大运河跨界旅游合作的影响因素
 11.2京杭大运河跨界旅游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3京杭大运河跨界旅游合作的类型划分
 11.4运河跨界旅游合作演化阶段理论解析
 11.5京杭大运河跨界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
 11.6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中国大运河申遗历程
 附录二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
 附录三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
 附录四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州宣言
 附录五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扬州共识
 附录六加强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的倡议
 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