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74.8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54.8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85.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107.8
 
  《 
			隐秘的翅膀
			》
 售價:HK$ 
			79.2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86.9
 
  《 
			能量!
			》
 售價:HK$ 
			97.9
 
  《 
			壹卷YeBook论世衡史丛书——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
			》
 售價:HK$ 
			90.2
 
 
 | 
         
          | 編輯推薦: |   
          | 1.凯文劳伊,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首位独臂篮球球员,美国新泽西州残奥委员,联合国亲善大使,现为全球知名的演说家; 2.2013年纪录片《远投凯文劳伊的故事》上映并参评当年奥斯卡金像奖的纪录片奖,2017年根据他的励志人生改编的电影将要上映;
 3.摆脱说教模式,以作者自述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缺失的力量,让青少年在迷茫中寻找自我,于缺失中发现闪光之处。
 
 这是一部激励万千年轻人坚持梦想的励志之作;
 这是一段温暖每个人灵魂深处的奋斗时光;
 这是一本充满勇气、梦想与爱的正能量成长自传;
 每一位梦想的追寻者,都有将缺失转变为助力的无限可能。
 
 凯文劳伊生来没有左手,
 为着心中的篮球梦想,一直全力以赴,
 生命的缺失,让他有着无限可能,
 残缺的左臂,成为他在赛场上克敌制胜的关键,
 凯文以自己的故事,向世人展示缺失的力量,
 那些你所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馈你,
 不要因为你的缺失放弃你的梦想,
 正是这些缺失使你越来越强大,离梦想越来越近!
 |  
         
          | 內容簡介: |   
          | 《缺而不失》包含12 篇小品文,以凯文劳伊自己的话语,为他非凡的生命提供深入的观察。凯文劳伊靠努力练习与天生球感,在篮球殿堂中屡创佳绩。目前还全球巡回讲演并以球会友,鼓励大家不要被外在的环境或身体的不足所限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我可以,你也可以。 |  
         
          | 關於作者: |   
          | 作者简介: 凯文劳伊(Kevin Laue),生来左手残缺,四岁父母离异,十岁时父亲又因癌症过世,但他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不仅克服了身体上的缺陷,圆了从小立志完成的篮球梦,而且改写了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的历史,成为首位拿到第一级(Division 1奖学金的独臂球员。2013年其经历被好莱坞拍成纪录片《远投凯文劳伊的故事》,并参评当年奥斯卡金像奖的纪录片奖。2017年根据他的励志人生改编的电影将要上映。
 
 译者简介:
 王凡,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先后曾任台湾中国广播公司记者、主持人、主编、节目制作人等职,现为文字工作者,作品散见于海内外报章杂志,曾翻译过多本著作。
 |  
         
          | 目錄: |   
          | 目录 ★ 推荐文一
 劳伊印象记 刘屏  1
 ★ 推荐文二
 缺而不失 邱晓榕 7
 ★ 推荐文三
 残缺中的不凡 朱奔野  10
 ★ 推荐文四
 活出生命美好的计划 刘畊宏  13
 ★ 推荐文五
 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篮球 田贵昆  16
 ★ 译 序
 以生命帮助生命 王 凡  19
 ★ 导 言
 残缺也是一种力量  23
 第 1 章 恩典人生
 1
 第 2 章 充满智慧与爱的外婆  53
 第 3 章  整个村子养个孩子:感恩身边的人  61
 第 4 章 缺而不失
 69
 第 5 章 坚定我篮球梦的教练:弗莱彻阿瑞特 77
 第 6 章 认定自己的追求,跌倒也要爬起来 85
 第 7 章 生命影响生命:史恩和史奇普康诺尔斯的儿子 95
 第 8 章  我的人生有你的功劳  107
 第 9 章 我的故事:从美国到乌干达 115
 第 10 章 与众不同的7 年:我纪录片的庆功宴  123
 第 11 章 谷歌演讲经历:将自己看作是个创新者 131
 第 12 章 我的使命:激励人们走向美好的生命 139
 附录1 凯文劳伊中国行励志演讲实录 145
 附录2 2015 年媒体报道(节选) 162
 附录3 台湾访谈节目(节选) 165
 |  
         
          | 內容試閱: |   
          | 第一章 恩典人生
 
 我似乎天生就是经过特殊设计来鹤立鸡群的。红发人口不到2%,我就是其中之一。身高近7 英尺,左上肢生来就没有手掌和前臂。不仅如此,我的眼睛是棕色的,脸上不长雀斑。我后来还知道,我原本是个左撇子,这意味着,我无法使用我的惯用手。
 作为一个人,我可真够稀有的。我的故事也跟我被设计的一样,特别得很。长大以后,妈妈告诉我:上天在你身上有特殊的计划,他会恩待你。从我所处的环境来看,我才不信那是真的。小男孩要出头已经很难,而我,还常常受到排挤。
 1990 年,我出生于加州的圣何塞。满周岁以前,我们家搬到普莱森顿,这是个位于旧金山湾区的小城市,在奥克兰以东大约25 英里的地方。由于紧邻硅谷,我的家乡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城镇之一,不过我却是生于俭朴的乡村家庭之中。
 家里有大我两岁的姐姐阿什莉,与大她两岁的哥哥麦可。我的外婆朱迪住在布伦特伍德附近,她是位退休警探,有着一身超炫的故事。
 爸爸喜欢赛车,最起码,在他的孩子出生前是如此。接着,他就必须以一种更稳定的、更认真负责的态度,去找份差事来养家糊口。他到湾区的丘珀帝诺电子公司去做电工,但对我而言,他更像是个有想象力的工程师。他可以装配任何东西,用于任何用途上。他的双手的确灵巧,如果哪个我们认识的人需要装配什么东西,他三两下就能搞清楚该怎么做。爸爸有双电工的巧手,一个工程师的大脑。
 妈妈在一家制造工厂管理几个部门,工作勤奋,一直上班到我八九岁的时候。
 从一开始,我的父母对于如何养育我意见就常常相左。爸爸是男人中的男人,身高6 英尺9 英寸,体内流淌着他最喜爱的奥克兰突袭者(Oakland Raiders)橄榄球队的血液,吼声可比他赛车的轰响。韦恩劳伊一心想将自己的儿子变成大人,尽管那时我实在太小了,力未能逮。
 妈妈,裘蒂,则是用一种比较特别的方式,来教养这个总是特别突显的男孩。她教导我,我的生日代表着某种特殊的意义。4 月13 日413在她脑中唤起《腓立比书》第4 章第13 节是这样说的: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妈妈深信,事情必然如此,她确定我将来长大以后,能够体会其中深意。
 结果证实,我甚至在出生前就已经展现出那股力量了。当脐带威胁要缠绕住我还没长成的脖子的时候,我就用左臂制止了它。脐带将左臂手肘以下切断了,不过,我出生来就缺少的那段肢体,看来是救了我的命。我常跟人说,我命中注定了要么失去我的手臂,要么失去我的头我确信我做了正确的选择!在我出生的最初几年,我想,我们家是标准的美国家庭,过着标准的美国生活。人们几乎都记不起4 岁以前的事,我当然也不例外。等我4 岁的时候,父母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我的第一个确切记忆,是他们离婚。
 妈妈带着我们搬进了一间公寓房子,距离爸爸只有几英里远。不知道事情到底是怎么安排的,总之,我有整整半个星期跟着妈妈,半个星期跟着爸爸。部分时间我还是住在老屋子里,但新的生活安排为他们,也为我们造成了许多问题。他们现在要付两个家的一切开支,这意味着为了维持家计,爸爸要多多加班,妈妈也一样,如果她要付房租的话。为了三个孩子、两个家,他们必须拼命地、长时间工作。正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想抚养我们,所以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就更多,在家的时间相对就更少。妈妈常常带着我们搬家,短短几年内,我们住过普莱森顿、弗里蒙特、里士满和布伦特伍德。
 这样的结果就是,麦可、阿什莉和我许多光阴都耗在临时托儿的地方,我们是那种被丢来丢去的孩子,放学就去不同的邻居家。我们很难知晓隔天又要去谁家,那要看谁家有空帮忙,也许是敏茨家、佐根森家、卡农家,或者史密斯家。有一位名叫玛格丽特的女人有时候在她家提供托儿服务,还有一位临时保姆是贝丝。从一早到晚上七八点,我们就这样被别人,而不是父母养育着。终于,妈妈或爸爸结束了一整天的工作,就去领我们回家,喂我们吃饭,送我们上床。
 那些日子父母之间唯一的区别是:由于爸爸的交通问题,跟着他,就得早起晚归。早上5点他就叫醒我们,5 点45 分就把我们放在临时托儿处。
 尽管父母勤奋干活,让我们过好日子,对一个小男孩来说,那却不是个安定的景况。我的兄姐都长我几岁,总还捞到几年像样的家庭生活的好处。他们两个都是优秀学生,早已养成良好习惯,打下坚实基础,而我呢,连最基本的读书技巧都没有。
 爸爸也会威胁我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那种当你常被呵斥时就会出现的感觉。自始至终麦可和阿什莉就是拿全A成绩的好学生,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谈到学校功课,他们两个根本无须家规伺候,而我可是个问题小孩,不知道该怎么念书。爸爸希望我能迎头赶上,所以,当我连最简单的功课都不会做时,他常常会对我失去耐性。
 我的父母根本不了解我在学校里的问题。他们期待我能像兄姐那样超越别人,但他们老是弄不清哪里出了差错,我察觉出他们的无奈。新的生活形态是我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老是游走于这个地方、那个地方,我常常将老师规定的功课遗忘在临时保姆家,或者课本可能放在自己另一头的家里面,而我又不敢说出来。这样的挑战实在太大了,尤其我还没有像我兄姐那样培养出读书的好习惯。我所知道的就是,父母对我很失望。
 在学校里我无法融入,在家里,我也饱受欺凌。兄姐也要经历这种煎熬,但我是家庭食物链的末端。我的兄姐爱我,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奋战,有时候他们会将对父母的愤怒转向我。我讨厌这样,但我理解,抱怨与顶撞是我那两个身心俱疲的单亲父母最不想听到的。
 受到爸爸与兄姐凶巴巴的对待,对自己的能力又毫无自信,我变得愈来愈退缩。我仍很想知道,为什么我只有一只手臂、超高的身长,以及一头火红的头发,在任何场合,我都鹤立鸡群。不过我真正想要的,是让父母开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