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电磁频谱中的战斗: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电子战飞机、作战与装备
》
售價:HK$
107.8

《
书法常识
》
售價:HK$
39.6

《
胡雪岩经商十二条戒律(识人·驭势·守财·破局;不读胡雪岩,枉谈经商道!)
》
售價:HK$
54.8

《
普林斯顿历史学研究指南
》
售價:HK$
103.8

《
即用是体:阳明学深度解读
》
售價:HK$
280.8

《
山河在:一部鲜活的抗战史(1931—1945)
》
售價:HK$
269.0

《
《庄子》中的100个哲理故事
》
售價:HK$
92.0

《
极限聊斋:王蒙神侃《聊斋》(精装珍藏版)
》
售價:HK$
93.2
|
| 內容簡介: |
期权和标的资产之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而且这种非线性关系还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期权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在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是金融学者们研究的高难度课题之一。1973年,在期权领域的标志性研究Black-Scholes-Merton模型(BSM模型)的发表被华尔街称为金融学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与大多数其他重量级研究相比,BSM模型能够被称为革命不仅取决于其理论高度,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和华尔街的第一次革命资产选择理论一样成为了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员在实际操作不可或缺的工具。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商业价值的高度统一也为BSM模型赢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自从1973年该模型发表之后,学术界开始出现大量各式各样的期权定价模型,这些模型屡屡突破常人的逻辑思维一步步将期权定价带向更加数理、更加复杂的领域。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学者们已经将各种各样的统计方法、物理模型、工程算法等各个学科的方法带入了期权定价模型中,同时,市场上的衍生品也越来越复杂。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从理论上说,越复杂的模型所涉及的参数也越多,那么模型的估计也就越不稳定,当发生极端情况时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就越大。因此,《衍生品定价中的风险与风险溢酬》以模型复杂性所带来的模型风险为切入点,研究了模型风险的度量,在极端情况下的跳跃风险以及跳跃风险等几个议题。
|
| 關於作者: |
|
刘杨树,男,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厦门大学金融工程博士,长期从事资本市场与衍生品相关的研究。曾在《管理科学学报》、《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以及"Journal of Risk Finance"等中外杂志上发表过多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公司债市场上政府隐性担保的宏微观影响并参与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获得2012中国金融学年会最佳论文奖以及BIFE2008最佳论文奖。
|
| 目錄:
|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主题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本文的主要创新与贡献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传统扩散过程下的期权定价与复制
2.1.1 Black-Scholes-Merton模型
2.1.2 Heston模型
2.2 模型不确定性、模型风险及评述
2.2.1 模型风险与模型不确定性的来源
2.2.2 模型不确定性与期权定价
2.2.3 不确定框架下的研究方法在衍生品研究上的缺陷
2.2.4 模型风险的相关研究
2.2.5 模型风险的度量
2.3 跳跃风险与跳跃风险溢酬
2.3.1 跳跃扩散模型
2.3.2跳跃的非参数侦测
2.3.3跳跃风险溢酬的相关研究
第3章 模型风险、复制误差与跳跃风险:理论分析
3.1复制误差:模型风险的新研究视角
3.2模型设定偏误与复制误差
3.3 随机参数与复制误差
3.3.1近似模型下参数的随机性与时变性
3.3.2 参数的连续重新校准
3.3.3 参数复制策略
3.3.4 模型风险对参数复制策略复制误差的影响
3.4跳跃风险与复制误差
3.5模型风险、复制误差与跳跃风险:一个总结
第4章 数值模拟
4.1 数值模拟:优点与基本原理
4.2 模型设定
4.3 模拟技术与研究思路
4.3.1 模型参数的设置
4.3.2 被复制期权与模拟中已存在期权的相关说明
4.3.3 待检验的假说
4.4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近似模型的Delta复制误差与参数复制误差比较
4.4.2 参数复制策略对不同复制工具的敏感度分析
4.4.3现实测度对复制误差的影响
4.4.4状态变量的波动对复制误差的影响
4.4.5 不同模型与复制策略复制误差的路径
4.5 模拟结果的总结
第5章 跳跃风险与跳跃风险溢酬:基于美国股指期权市场的研究
5.1实证设计
5.1.1 实证数据与样本筛选
5.1.2实证模型设定
5.1.3因变量的构造与描述统计
5.1.4跳跃风险因子的构造与描述统计
5.1.5波动率风险因子的构造与描述统计
5.1.6模型设定偏误因子的构造与描述统计
5.1.7信息传递效率因子的构造与描述统计
5.1.8 期权剩余期限和在值程度
5.2实证结果
5.3本章结论
第6章 跳跃风险与跳跃风险溢酬:基于中国A股市场
6.1 风险溢酬的估计:期权方法与标的资产方法的一致性
6.2 中国A股市场:跳跃风险的侦测与度量
6.2.1 跳跃的侦测
6.2.2 跳跃风险的度量
6.2.3跳跃风险与样本内股票收益率
6.3 中国A股市场:跳跃风险因子与跳跃风险溢酬的深入检验
6.3.1构建跳跃风险因子
6.3.2 单因子跳跃风险溢酬
6.3.3 多因子模型:构建控制变量
6.3.4 多因子模型:跳跃风险溢酬
6.4 跳跃风险溢酬的时变性与可预测性
6.5 中国A股市场的跳跃风险与跳跃风险溢酬:一个结论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后续展望
7.1本文的主要研究与结论
7.2本文研究的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