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皇帝与国王:足利义满和他的时代(颠覆天皇王权的逆贼将军,还是活用东亚朝贡规则的政治能人?)
			》
 售價:HK$ 
			64.9
 
  《 
			锦衣行 (《白衣公卿》影视原著小说)
			》
 售價:HK$ 
			54.8
 
  《 
			乘风而上(美依礼芽中文自传)
			》
 售價:HK$ 
			85.8
 
  《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售價:HK$ 
			64.9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HK$ 
			65.8
 
  《 
			DK草药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173.8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53.9
 
 
 | 
         
          | 編輯推薦: |   
          | 1.畅销数年的新概念作文经典品牌,广受青少年读者和家长喜爱。 2.中考、高考作文参考学习的经典范本,青春文学爱好者必看的阅读宝典。
 3.历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奖者全体阵容实力展现。
 4.新青春时尚的装帧设计,感受青春年华的魅力和激情。
 |  
         
          | 內容簡介: |   
          | 新概念作文大赛是久负盛名的青少年作文大赛品牌,本书精选18年间历届一等奖获奖者的优秀作品,按照文学体裁分为小说卷和散文卷两册。这些作品,字字珠玑,文采飞扬,篇篇经典,代表了我国中学生写作的超高水准。同时,这些获奖者及其作品,还得到过我国诸多知名作家的关注以及高度评价。本书为《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得者名家推选本(散文卷)》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中的散文,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立意高远、真挚感人,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通过阅读,对扩大同学们的阅读视野,丰富青少年的见识,以及提高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都大有裨益。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作作文圣经。对于青春文学爱好者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阅读经典。
 |  
         
          | 關於作者: |   
          | 黄兴,青年作家,知名图书策划人。创立过盛开成长等图书品牌,主编有《推理之门》《感动》《爱的城堡》《修好自己的这颗心》《没有预约的旅行》等作品。 邹星星,艺术硕士,教师。主编有图书《成为梦想中的自己》《唯有梦想不可辜负》等。
 |  
         
          | 目錄: |   
          | 第一辑暖墟 002/我有这样一位父亲  魏春亮
 007/暖冬  赵丹盈
 018/走慢一点点  王宇昆
 026/给妈妈的情书  金国栋
 030/你是个暴君  姜羽桐
 034/假如有一天,她老无所依  王宇昆
 041/斜阳归不归  陆俊文
 047/夏日午后  段立文
 059/给他们  赵丹盈
 第二辑 浮光
 064/商城印象  丁威
 070/周泾桥  黄烨
 072/呷夏  徐衎
 079/闲话石榴  丁威
 082/梦行街  晏宇
 087/闲话瓜子  丁威
 091/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陈培锋
 093/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  张晓
 第三辑 忘忧
 098/命中的天堂,梦里的家乡
 谈影片《天堂电影院》的主题营建  黄烨
 101/雨天来的人  丁威
 104/路遥是一位励志作家吗?  魏春亮
 108/你也是多少人的倾城之恋  吴蓉
 114/空城  赵丹盈
 118/不穿制服的张大春
 读《大唐李白少年游》  黄烨
 124/暴雨式的激情洗礼
 电影《暴雨骄阳》观感  晏宇
 127/穿越彼端的列车  晏宇
 《银河铁道之夜》阅读手记  晏宇
 第四辑 逐风
 140/你肩上的风  潘云贵
 144/生命中那些遗憾的事  陆俊文
 149/告别夏天  张晓
 156/寻找草原的马  陈培锋
 159/给少女的一封回信  张晓
 168/窥厦  郑琪
 172/出入  徐衎
 178/我的行李箱恋人  潘云贵
 183/展信佳音  郑琪
 第五辑 迷鹿
 188/有些人,在时光里  辛晓阳
 193/高考到底有多重要?  魏春亮
 199/厕所里的书房  陆俊文
 203/须臾  辛晓阳
 208/信时光  徐衎
 216/梦见你说了愿意  潘云贵
 222/局里局外  王宇昆
 228/熟悉的陌生人  辛晓阳
 |  
         
          | 內容試閱: |   
          | 高考到底有多重要? 魏春亮///////
 高考结束,无数学生的命运就此被决定了。然而狗血的心灵鸡汤又来祸害人了。先是看到这样一个段子:
 这两份名单你认识多少?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棠、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答案揭晓:
 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
 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人生无限!谨以此文宽解所有的考生以及他们的父母。
 真正的考场其实从来就不在学校!
 我想,段子的作者也许是出于好意,用名垂千古这样虚头巴脑的承诺来安慰考生和家长,意思无非是:你看,第一份名单里的人中了状元又怎样,百年之后,不还是籍籍无名吗?而就算是名落孙山了又如何呢,百年之后不一样青史留名吗?所以,现在的高考结果根本就不重要。
 我真是受够了这种弱智言论。
 要知道,第二份名单上的人之所以被我们记住,不是因为他们是落第秀才,而是因为他们是《闲情偶寄》的作者,是《长生殿》的作者,是《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思想大家,是造反头子,是军阀领袖,是轻信这些狗血段子的屌丝们一万辈子也赶不上的牛人。考上大学不一定是你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但考不上大学也不是你能够和这些牛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借口。那些看到这种妙论就连忙点赞的傻子,你们也只配拿这样的段子来麻痹自己。
 那么,高考到底有多重要?我想讲讲自己的故事。
 我家在皖北,那里不靠山不靠水,到处是平原。而我们村又极其偏僻,到通往县城的马路要走半个小时。小时候村里只有200多人,世代以耕田为生。小时候家家户户都很穷,我记得我都读小学了,家里还是点着煤油灯,还吃不上白面膜(小麦面粉做的馍),大部分时候吃的都是红薯面馍和玉米面馍。没有人想过靠读大学走出去,因为村里从来没有出过大学生,甚至从没有人读过高中。当然,村里人也不在乎读不读书,直到现在,很多人还会说读书有什么用呢,还不是挣不了钱。后来我跟很多朋友说起这段经历,他们都惊叹为什么一个85后的童年会经历这些。但这就是我的现实。
 具体到我的家庭,更是和大学这样的事情完全绝缘。我爸妈不识字,我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大姐没读过书,二姐读到四年级不读了,只有我哥是初中毕业。从小到大,我没有从家里得到过任何学习上的帮助。这是我的命,我得认。
 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想法,从小学时我就知道我不想重复父辈的生活,我必须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我知道想要读好书并不需要绝顶聪明,正常的智力加上不断地努力,就可以达成自己的愿望。但因为我没有城里人那样优越的条件,所以我必须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
 所以从读书第一天起,我就一直是一个非常拼命的学生。烧锅时我在背英语单词,晚饭后我拿着本书趁天黑之前赶紧多看几页。我妈跟我说的话都是你怎么不去看电视呢?在村里的其他同学回家看电视的时候,我在练字;当他们因为小学快毕业而放松学习时,我整天缠着哥哥让他从初中的图书馆借书给我看。我从不和他们比较,因为我知道我的竞争对象不是他们。
 后来,我们村其他的同学都去了邻村的一所中学,而我考到了镇中心中学的实验班。那里有三个实验班,每个班都有五六十名学生,刚进去时,我只是我们班上的第二十八名。当时的我是没有多大信心的,毕竟我读的小学只是邻村的小学,总觉得眼界和能力肯定比不过其他更好的学校毕业的学生。然而,第一次月考我就是我们班的第一名,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在实验班读书的三年,是我最重要的三年。在那里,有一群负责任的老师,以及一心求学的同学。只要不下雨下雪,我们每天早上跑步做操;就算风雨交加,我们也总是学习到深夜。那时我们充满了昂扬的斗志,我们相信自己能够考上高中。整整三年,我得的奖状贴了一墙。
 读了初中之后,我们村的人都叫我大学生。那语气里带着点酸酸的味道,有点看不起,又有点戏谑。虽然我说我还不是,不要这么说,但他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这么叫着。今年过年时,我问我妈:我读初中时,你相信我能考上大学吗?我妈说相信。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你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当时听了心里特别感动。
 记得初一时,我的语文老师带领我和另外两个班的两个朋友,一起去县城参加了一个比赛。那是我第一次到县城,虽然我们离县城只有三十里路,但之前从来没去过。第一次看到了那么热闹的大街,看到了那么多的摊铺。回来之后好几天,我都一直在回味在县城中所经历的一切。好像身边的教室和同学都十分遥远,反而那个三十里开外的县城才是自己应该待的地方。
 2002年,我考到了县城四中和二中联办的实验班,成为了我们村第一个高中生。
 我们的实验班在二中,高一时,四个实验班每个人桌子底下都有一台电脑。那时土鳖的我连开机都不知道,可就是通过那台电脑,我认识了更大的世界。第一次读到张爱玲和王小波的小说,第一次读到《悟空传》《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等网络小说,第一次看到《指环王》和《骇客帝国》,第一次听到朴树和许巍,第一次知道有一种东西叫搜索引擎,第一次知道有种视频叫Flash
 在县城读书的三年里,我的成绩并不像初中时那样总是名列前茅,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阅读上。从郭敬明、安妮宝贝读到陈忠实、阿来,再到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我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如痴如醉。我不知道现在城里的孩子对阅读抱着何种态度,可对于那时的我来讲,县城有那么多的盗版书可以买,十块钱一大本厚厚的《王小波全集》,纸质烂爆,却时刻散发着诱人的气息。
 高二时,我开始有意识地练习写作。我从不讳言年少的我一开始是模仿安妮宝贝和郭敬明,模仿钱钟书和王小波。就在这种拙劣的模仿中,我开始慢慢摸出了点门道,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感觉。高二暑假,我在酷热的包围中,搬着小板凳,在村子的树林里,趴在椅子上写了一篇关于我们村的文章。断断续续写了两个月,那一页一页稿子上的涂涂画画,成为了我的处女作。
 开学后,我把那篇稿子投给了上海的一个作文比赛。本以为会石沉大海,不料几个月后,我上计算机课回到班里,知道我投稿的一个朋友告诉我,那个杂志社的网站上公布了复赛名单,上面有我的名字。看到那三个熟悉的字,我有点恍惚,总觉得安徽那么多的学生中,肯定有一个和我重名。但看了看学校名字,我确定那就是我。
 然后,学校知道了,派了我的语文老师和我一起去上海参加复赛。到上海时是半夜,一出火车站,高楼大厦像瀑布一样向我压过来。然后就是看考场,比赛。很多细节我都记不太清,但我记得最清晰的是,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地铁。
 我知道那个比赛只要进了复赛,最起码会是个二等奖,所以在颁奖典礼上听到主持人在一等奖名单里提到了我的考号,我甚至都没听到后面我的名字。全国七万多份稿件的投稿,一等奖只有区区五六十人,那里面居然有一个小村子里的毛小子。我有点蒙。
 因为这个奖,我得到了北大自主招生的名额。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高考失利。而我又不想去我不喜欢的大学,那时我一心想要考名牌大学,这在考上本科就很不容易的二中,是有点冒险的。但是倔强的性格让我做出了一个决定,高考志愿上我只报了北大,其他都没填。后来,虽然我的分数线过了重点线十几分,却没到北大的线。因为那个决定,我落榜了。
 只有选择复读。爸妈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焦虑,我爸又在劝我别上了,跟他一起去哈尔滨收破烂,被我拒绝了。唯一的理由是,我不甘心。后来,我和同学去了市一中去复读,又开始一年的奋战。
 一年后,我考上了南京大学,成为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
 在大学里,我读了更多的书,见了更多的人,认识了更大的世界。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读了研究生,毕业后在两万人的竞争中去了一家我十分敬仰的报社(现在我已经辞职)。毕业到现在虽然没挣到什么钱,也没有什么成就,但是我知道,我已经得到了幼时的我所期待的生活,已经实现了小时候曾渴望过无数次的梦想。
 现在,我能够写作,能够自信地生活在这个城市里,这是我故乡的亲人们从未有过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高考,我不知道还有什么途径能够得到现在想要的生活。如果没有高考,也许现在我早就毕业,在另外一个城市里打工做活,娶妻生子,被困在那个叫作故乡的小村子里,然后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怀念那个被遗弃的梦想。
 我不知道高考对于其他人意味着什么,可对于一个不识字、没有后台、没有关系、一贫如洗的农民的儿子,高考是他实现自己梦想最好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