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184.8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140.8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90.2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平装版 全八册)
			》
 售價:HK$ 
			327.8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96.8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184.8
 
 
 | 
         
          | 內容簡介: |   
          | 贾璐编写的《朱熹训诂研究》以朱熹的《诗集传》《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和《周易本义》为主要研究材料,综合运用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校勘学等学科的理论,深入探讨了朱熹的训诂原则和训诂方法,总结了朱熹的训诂成就与不足。文章既在共时的平面上研究朱熹训诂的内容及方法,又把朱熹放在训诂学史的背景中考察其训诂得失。对于朱熹的训诂材料,既从宏观上总结其训诂原则,又从微观上进行个案的调查与分析。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在理论总结方面,既注重朱熹自身对训诂的理解与认识,又结合朱熹的训诂实践来与这些观点相互印证,全面阐发了朱熹的训诂思想。
 |  
         
          | 關於作者: |   
          | 贾璐,女,汉族,1983年8月出生,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2005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获管理学学士学位,专业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0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专业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201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专业为汉语言文字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省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 |  
         
          | 目錄: |   
          | 绪论 第一节 朱熹的生平及著作简介
 一 朱熹的生平简介
 二 朱熹的著作简介
 第二节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一 关于朱熹某部著作的训诂的研究
 二 针对朱熹训诂中某一具体内容的研究
 三 朱熹的训诂著作与其他著作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本选题的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朱熹训诂的原则
 第一节 重视旧注,博采群说的原则
 一 重视旧注
 二 博采群说
 第二节 实事求是,阙疑处不强作解的原则
 一 关于语音
 二 关于词义
 三 关于句意
 四 关于篇章与经传大意
 五 关于名物礼制
 第三节 不墨守成说,自创新解的原则
 一 关于朱熹训诂著作的指导思想
 二 朱熹对注释语言的简化
 三 朱熹对《诗序》的态度
 第四节 结合文化,以文化通训诂的原则
 一 叙事考史
 二 解释天文地理
 三 解释各种制度
 第二章 朱熹对古籍语音的研究
 第一节 朱熹注音的方法
 一 直音法
 二 比况法
 三 反切法
 四 别四声法与标如字法
 五 叶音法
 第二节 关于朱熹的叶音说
 一 关于叶音说的评价
 二 叶音说在音韵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第三节 朱熹在语音训释中所体现出的训诂思想
 一 对音转现象的认识
 二 对古音、古韵的朦胧认识
 三 以方言证古的思想
 第三章 朱熹对古籍词汇的研究
 第一节 朱熹解释不同词类的方式
 一 解释名词
 二 解释动词
 三 解释形容词
 第二节 朱熹解释词语的方法
 一 形训
 二 声训
 三 义训
 第三节 朱熹在词语训释方面的创获与不足
 一 朱熹在词语训释方面的创获
 二 朱熹在词语训释方面的不足
 第四节 朱熹在词语训释中所体现出的训诂思想
 一 区分词义的两种状态
 二 揭示词语的受义之由
 三 对多义词、同音词和同形词现象的区分
 第四章 朱熹对古籍语法的研究
 第一节 朱熹对语法现象的解释
 一 关于词类活用
 二 关于四声别义
 三 关于语法结构
 四 关于被动句
 第二节 朱熹对句读的分析
 一 征引文献分析句读
 二 根据上下文意分析句读
 三 根据语法关系分析句读
 第三节 朱熹对虚词的研究
 一 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
 二 对虚词的分类训释
 三 对前人误释为实词的虚词的纠正
 四 对某些虚词的考证
 第五章 朱熹对古籍修辞的研究
 第一节 朱熹对修辞表达方式的说明
 一 互文
 二 省文
 三 重言
 四 谦辞
 五 关于协韵
 第二节 朱熹对《诗经》赋、比、兴的研究
 一 朱熹对赋、比、兴的定义
 二 《诗集传》标注赋、比、兴的具体情况
 三 对《诗经》赋、比、兴兼用现象的分析
 第三节 朱熹对《楚辞》赋、比、兴的研究
 一 对《楚辞》赋、比、兴独用现象的分析
 二 对《楚辞》赋、比、兴兼用现象的分析
 第六章 朱熹对古籍的校勘
 第一节 朱熹校勘古籍的内容
 一 校脱文
 二 校衍文
 三 校倒文
 四 校讹文
 五 校异文
 第二节 朱熹校勘古籍的方法
 一 对校法
 二 本校法
 三 他校法
 四 理校法
 五 几种校勘方法的综合运用
 结 语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