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经纬度丛书·亚历山大帝国
			》  
			 售價:HK$ 
			74.8
			  
			 
	
			 
			《 
			金钱的艺术
			》  
			 售價:HK$ 
			63.8
			  
			 
	
			 
			《 
			部落:文化本能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  
			 售價:HK$ 
			86.9
			  
			 
	
			 
			《 
			匹配
			》  
			 售價:HK$ 
			86.9
			  
			 
	
			 
			《 
			ETF投资 低利率时代财富进阶必修课(普通人躺赢的投资方法,领先一步学会ETF投资,早日赢得财富自由
			》  
			 售價:HK$ 
			75.9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61.4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85.8
			  
			 
	
 
       
     
      
      
      
      
         
          內容簡介:  
         
         
           
            1941年6月22日,轴心国发动了入侵苏联的战争 ,德国及其盟国军队与为了生存而战的苏联军队之间 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厮杀。与德国装甲部队并肩作战的 是训练有素、战斗经验丰富的德国摩托化步兵,而德 国军队的对手——苏联步兵,装备低劣、缺乏训练, 尽管他们在战争初期遭受了惊人的损失,却具备不可 思议的韧性和复原力。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戴维·坎贝尔*的《德国步兵VS苏联步兵巴巴 罗萨行动1941年》通过各种**手资料、精心绘制 的全彩地图及插图,细心再现了苏德战争*初几个星 期内发生的3场激烈战事:血腥的日洛宾战役、斯摩 棱斯克争夺战以及旷日持久的瓦西科沃一伏罗希洛沃 攻防战。透过这3场战役,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 照苏德两国土兵战斗——包括胜利和失败——的重要 窗口,而正是这些点滴的胜败累加,塑造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欧洲东线战场的走向和*终结局。
           
         
      
      
      
      
      
      
         
          目錄  : 
           
         
         
           
            引言
 I 对决双方
 起源、战斗职责
 新兵征募、士气以及后勤
 指挥和通信
 武器、训练及战术
 II 日洛宾战役,1941年7月6日
 背景
 接战
 III 靳摩棱斯克战役,1941年7月15日至23日
 背景
 接战
 Ⅳ 瓦西科沃一伏罗希洛沃战役,1941年7目23日至27日
 背景
 接战
 V 分析
 教训:之于德军
 教训:之于苏军
 VI 结语
 VII 部队编组及火力配备
 德国步兵团
 苏联红军步兵团
 参考书目
           
         
      
      
      
      
         
          內容試閱  : 
           
         
         
           
            对有史以来的俄国的忠诚;对当前国家政权的自然而然的服从;苏联是事实上的“被侵略者”,反抗侵略的战争具备天然的正义性等。他们了解一点,纳粹德国的统治不可能会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当时的苏联士兵主体完全是“一战”后出生的,他们认为“反抗侵略”这是他们固有的社会和历史使命,以及出于自利的目的,即通过参加这场战争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Reese,2011:10) 
 直到1942年,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STAVKA)才开始意识到“保卫国家、反抗侵略”这件事情本身之于本国民众的激励意义并加以运用。在此之前,苏联红军激发部队斗志的办法是,无休无止地宣讲“公民的职责”以及对那些看起来“不情愿”为国家献出一切的人施以残酷的纪律和惩罚。出于此种考虑,苏联红军不经细致审判就处决了大批军官,其中包括苏联红军的西部方面军司令员德米特里·G.巴甫洛夫上将。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派出的督战队四处逮捕并处决打了败仗的苏军部队中的所谓“逃兵”,该督战队的任意级别军官都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对所有苏军士兵和大多数军官当中的某人行使就地处决权。 
 就其组织架构而言,如果没有这场战争,苏联红军能否维持其长期存在尚可存疑,而对德军发动的“巴巴罗萨行动”这种大规模的冲突,它的准备工作可谓糟糕至极。这支军队的既有补给体系复杂,笨拙且腐败,从子弹、军鞋,到坦克、火车车皮,很多重要军需品都供应不足。苏联红军的步兵师不仅缺少至关重要的支援火力,甚至单兵弹药也很少。车辆倒是有不少,却经常出现燃油短缺的情况;另外,由于缺少备用的零部件,这些车辆一旦发生故障——往往是因为使用过度和缺少养护——就无法维修,只能丢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