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东亚的车舆社会史
			》 
			 售價:HK$ 
			196.9
			 
			 
	
			  
			《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售價:HK$ 
			87.8
			 
			 
	
			  
			《 
			四海车书总会同: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140.8
			 
			 
	
			  
			《 
			接触 2025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74.8
			 
			 
	
			  
			《 
			21天打造翘臀
			》 
			 售價:HK$ 
			64.9
			 
			 
	
			  
			《 
			匠心传承:山西非遗日历·2026年·木版年画
			》 
			 售價:HK$ 
			151.8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74.8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96.8
			 
			 
	
 
       | 
     
      
      
         
          | 編輯推薦: | 
         
         
           
            《读者·原创版》十年典藏精选情感卷,汇集了各方名家的情感美文,以诠释爱的真谛和解读经营幸福婚姻的秘籍。婚姻内外的爱情是有本质区别的。对于婚姻内的爱情能将就的尽量将就,而对于婚姻外的爱情则是能不将就的就尽量不将就。爱的本质,不是肉体的欢畅,不是精神的绽放。它是一场灵魂的朝圣。所以,不要轻言爱,那是你所承受不起的。
 《读者·原创版》十年典藏精选时尚卷,涵盖时尚、文艺、都市情感等内容,再加上实力雄厚的作者队伍、**流的作家提供*好的阅读体验,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融合,使《读者·原创版》十年典藏精选时尚卷在各类人文杂志中历久弥新,独具吸引力,堪称一场时尚与文化的华美盛宴,给您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读者·原创版》十年典藏精选怀旧卷,思故里,说乡愁,重温曾经的美好回忆。
 故乡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大约是一根一生都不会被剪断的脐带,爱也罢,恨也罢,它终归连着自己的生命,你若是真的挣断,那种疼痛或许终生无药可医。它或许是轻描淡写的,是沉默寡言的,但没有不是心心相印的、生生世世的,这,就是乡愁。乡愁不声不响,内心轰然,时而清浅,时而辽远,每个人身在其中,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
 
 《读者
           | 
         
       
      
      
      
      
         
          | 內容簡介: | 
         
         
           
            《读者·原创版》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作者队伍,诸如王蒙、余秋雨、池莉、贾平凹、李开复、龙应台、肖复兴、梁晓声、六六、林夕、方文山……第一流的作家提供最好的阅读体验。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融合,使《读者·原创版》在各类人文杂志中历久弥新,独具吸引力。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读者·原创版》十年典藏精选,汇集了2005~2014年精华篇章,在进行细致的划分后分为“情感卷”“怀旧卷”“时尚卷”“文艺卷”四册,以便将十年精华文章全方位展现给忠实的读者。
           | 
         
       
      
      
      
         
          | 關於作者: | 
         
         
          |  
            《读者·原创版》最初是《读者》杂志里的一个原创专栏,后于2004年独立成刊。创刊于2004年9月,作为读者出版集团刊群中的第一新军,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原创青年杂志。创刊以来,已发行数千万册,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厚爱和欢迎。文章以社会、话题、情感、人物、心理、资讯为主线,集粹原创首发内容,与《读者》和时代精髓一脉相承,又散发着自己的独特气质。
           | 
         
       
      
      
      
      
         
          | 目錄: 
           | 
         
         
           
            《读者·原创版》十年典藏精选文艺卷: 自由之风永吹
 第一辑 精神的微光
 我在美国看电影 白云苍狗 
 闭关为阅读 栗月静 
 加德满都的天堂书店 雨丝风片 
 恕难从命 姜钦峰 
 格瓦拉决定上路  高 杉 
 灵魂舞衫回归之路 栗月静 
 马克·吐温: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徐 鲁 
 希区柯克:以吓人为乐的著名胖子 姜钦峰 
 陈忠实的“白鹿原” 王一婕 
 精神的微光 胡赳赳 
 我家买了座动物园 四月绿衣 
 胡同里的盲人影院 王菲宇 
 一百万个马可·波罗 因 此 
 日本也有个“梅兰芳” 萨 苏 
 娱乐人民的印度电影 一 楠 
 第二辑 江湖中的知识分子
 鲁迅的笔误 赵 瑜 
 巨匠与杰作 姜钦峰 
 《牛津大词典》:傻子和疯子一起完成的奇迹 王 佩 
 诺贝尔文学大师众生相 刘红江 
 怕它孤寂 张丽钧 
 穿越黑夜的精灵 何贤桂 
 菲茨杰拉德的梦幻爵士曲 罗 豫 
 后院里的不速之客 尹玉生 
 江湖中的知识分子 段飞猪 
 毕加索与我 包可华费方利 
 雷人吃喝 老猫在村里 
 遗我双鲤鱼 冯 磊 
 宋朝马屁学 晏建怀 
 杜甫的夜班生活 赵 炎 
 另一种人生 草 威 
 城南有个菜市口 赵 刚 
 第三辑 关于思想,还有裸奔
 烛台即利器 王 樽 
 圣拉查尔火车站 邢世嘉 
 听莱斯少尉谈沙龙 张 目 
 涂鸦 张心梅 
 总有一天 邢世嘉 
 莱比锡城的奥尔巴赫地下酒馆 邢世嘉 
 寻访“简爱” 格桑亚西 
 一口烟  吴克诚 
 关于思想,还有裸奔 魏剑美 
 大哲学家的古怪性情 魏剑美 
 贝多芬肖像画 肖复兴 
 李斯特的三个伯爵夫人 坏蓝眼睛 
 大爱无声话傅雷 韩 晗 
 爱默生:递给自己一只大烟斗 谭延桐 
 第四辑 自由之风永吹
 三毛,那个走遍万水千山的浪漫背影 格桑亚西 
 当江小姐爱上徐作家 杨 荻 
 感动与自我感动——关于《立春》 王 樽 
 卫生间里的婚姻课 郝延斌 
 美丽有罪· 王 莹 
 绝世舞步 吴克诚 
 漂泊啊,漂泊 王 樽 
 ,他从未上岸 谢胜瑜 
 南京睁开眼,南京不哭诉 桑 端 
 当电影与旅人狭路相逢 叶 荷 
 与火车车厢有关 何鑫业 
 路上书 艾小柯 
 自由之风永吹 高振宇 
 循着海明威的足迹 邢世嘉 
 消失的情人 羽 毛 
 张爱玲的三朵玫瑰 王云飞 
 第五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看世界在面前慢慢展开 韩松落 
 青春无悔 秋 子 
 成长如蜕 吴克诚 
 水上的乡愁——台湾电影里的漂泊与归宿 郝 颜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格桑亚西 
 诗人骆一禾 马 莉 
 斜阳却照深深院  韩松落 
 山楂花开后 杨 荻 
 梨园佳话 马少华 
 舍与得 南毓 
 爱与悲情如水东流 王 樽 
 隐 痛 杨 熠 
 战 马 猫村长 
 风流宛在梁羽生 韩 晗 
 爱无尽,梦飞翔  翟 南 
 《读者·原创版》十年典藏精选(怀旧卷: 时光漫长,我们身在何方
 "第一辑乡愁依然辽远
 带你去故乡 范晓波 
 爸爸的情诗 蒋雯丽 
  年 陈蔚文 
 听父母讲往事 海 宁 
 回老家 桑格格 
 乡愁依然辽远 南在南方 
 我的父亲母亲 凉月满天 
 奶 奶 高 粱 
 剪羊毛 马国福 
 我 爹 徐苏美 
 我眼里的父亲母亲 徐 然 
 不体面的故乡 安 宁 
 所有的故乡都在远去 这 么 
 女儿枕 凉月满天 
 千里送鹅毛 林特特 
 在风里发一会儿呆 李丹崖 
 第二辑不成功的流浪
 旧宿舍里的幸福灯火 范晓波 
 两个室友,两段岁月 江小财 
 嗨,同桌 申 姜 
 二 娃 苏 晟 
 那些年,我们一起喜欢的男生 Wondersays 
 那些年,一起追我的不良少年 苏 晟 
 睡通铺 赵 瑜 
 写给岁的你 米豆豆 
 那年夏天 张笑阳 
 第三辑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少年酒 许冬林 
 失忆的童年 刘 军 
 写作业 林特特 
 如果故乡没有蓝天白云 韩筱莉 
 到哈萨克斯坦去 李 娟 
 大家的卜子哥 丁立梅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这 么 
 休休莫莫少年事 韩雅晖 
 哥哥和他的朋友们 赵 瑜 
 通电之前的那些夜晚 闫 红 
 童年卫士 厉彦林 
 小时候的云彩 张丽钧 
 舌尖上的乡愁 威灵仙 
 第四辑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行李箱
 户口和暂住证的事 李 娟 
 人生的休止符 林特特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丢了 李 娟 
 我终于敢于不成功 蔻蔻梁 
 天堂在眼前 程 浩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行李箱 李丹崖 
 小女人的玫瑰梦 荆 方 
 无限的不确定 流 沙 
 平静地度过每一个夜晚 纽 西 
 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柴 静 
 那年,那车,那人 黎继新 
 他 们 海 宁 
 江南澡堂 张佳玮 
 欢歌与绝唱 范晓波 
 令人怀念的小馆子 威灵仙 
 第五辑好多路都荒了
 愿我们熟龄天真 T太太 
 那些年的糖与盐 徐小云 
 老泪落进络腮胡 鲍尔吉·原野 
 浅尝爱 秋 子 
 室 友 林特特 
 苍 耳 韩雅晖 
 阿泉,阿泉 朱肖影 
 好多路都荒了 佛 刘 
 住在沙城里的废话流 张嘉佳 
 夜深同花说相思 杨 荻 
 但求小清新 徐 鲁 
 第六辑一天用来醒来,一天用来出发
 老麦的故事 米 周 
 清 喜 雪小禅 
 阿 磊 韩昌盛 
 目 送 南在南方 
 懂 事 不见不散 
 条手绢 malingcat 
 厚重的相片 格桑亚西 
 那年在山顶晒月亮 牛艺霞 
 时光漫长,我们身在何方 辉姑娘 
 一天用来醒来,一天用来出发 艾小羊 
 假如你还记得青春 威灵仙 
 总有一次哭泣让我们瞬间长大 海 宁 
 从 前 丁立梅 
 铁轨上的记忆 闫 红 
 "
 《读者·原创版》十年典藏精选时尚卷: 高跟鞋上的世界
 "第一辑 高跟鞋上的世界
 花 心 凉月满天 
 食色,性也 艾小柯 
 高跟鞋上的世界 于 于 
 剩女经济学 雷晓宇 
 旗袍,被遗忘的女性美学 常 进 
 玫瑰,关于玫瑰 林一苇 
 等闲识得咖喱味 田园牧歌 
 我变成了那个女人 李赫宁 
 流沙一样的声音 陈利斓 
 玲音之城——闲谈好男人 萨 苏 
 美貌的男人 栗月静 
 文艺的成本 柴岚绮 
 心甘情愿图什么 翡 柏 
 这世间最凡俗的爱情 雪小禅 
 美女读者与“丑男作家” 李定国 
 天天换衣服 晓 雪 
 左叉右刀 张 目 
 第二辑 你的微笑对我很重要
 天伦之“乐” 一 盈 
 时光涂抹的油漆 周玉洁 
 身份是最好的滋养 陆勇强 
 越简单,越美好 申 姜 
 早餐店里的告示 方冠晴 
 香 片 一 盈 
 你的微笑对我很重要 张丽钧 
 两段人生 陈 胜 
 青丝绕 张丽钧 
 读出悲悯 谢 伟 
 心灵的呼唤 朱道能 
 为什么要学钢琴  谢一泓 
 咱姐夫的音乐会  张 目 
 小馒头的宝贝们  梁 梅 
 朋 友 李 琴 
 站在中年的极点上 峰 岭 
 寻找老八 韩昌盛 
 母亲和她的菜园  虹 珊 
 与父亲博弈 羽 毛 
 一生要有五个特别的朋友 罗 西 
 第三辑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耽于美丽 张丽钧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丁立梅 
 绿色的安慰 陈蔚文 
 也提旧上海 冬 晴 
 优雅的手 苏龙美惠 
 相爱就结婚 张 目 
 沉潜在海底的爱 虹 珊 
 只为与你相遇 杨 暖 
 三杯上马去 雪小禅 
 琴之树 汪 涵 
 时间之河 季 漠 
 三个人的千年美丽 池 莉 
 吻多少青蛙才能吻到王子 叶锦衣 
 找寻灵魂的诗意栖居地 流 沙 
 忧伤,每天只能演奏一次 泡 沫 
 如果可以这样爱你 丁立梅 
 人生的告别时刻 卢素玉 
 第四辑 我们没有理由不快乐
 抬头吧,仰望云彩 绿 衣 
 我们没有理由不快乐 谭延桐 
 爱上,也要当一个妖精 徐 徐 
 天鹅绒的擦拭 韩松落 
 你为什么唱歌 韩浩月 
 一周一点爱恋 林特特 
 对不起,亲爱的右脸 罗 西 
 学会自我快乐 流 沙 
 两辈子一起活 鲍尔吉·原野 
 你关紧水龙头了吗 汪 莉 
 降低幸福的高度 向 楠 
 让你流泪的不是洋葱 李耿源 
 装满水的筛子 刘宇婷 
 恋爱开卷考 罗 西 
 当年我曾爱过你 夏锦织 
 寻找一处桃源 周海亮 
 花万岁 张丽钧 
 懂得风情 潘建安 
 第五辑 当时光从指缝中流过
 总要开始听自己的话 茉茉宫 
 青春无悔 秋 子 
 留住最本真的自己 扶 南 
 青春的别名叫恶作剧 曾 颖 
 成长为敢对自己负责的人 林昀墨 
 蝴蝶穿过两岸光阴 雪小禅 
 邂逅自己 缠枝莲 
 你且嘲笑,我且逐鹿 安 宁 
 心灵上都是排比句 王小柔 
 花谢了还爱吗 好 宜 
 爱之伤 安 宁 
 迟到的照片 霍忠义 
 那些疼我的人 丁立梅 
 相遇少年时 许冬林 
 当时光从指缝中流过 刀 口 
 邂逅了你的青涩年华 陆勇强 
 《读者·原创版》十年典藏精选情感卷:请给我一场不赶时间的恋爱
 "第一辑谈谈成长,说说爱
 父亲的沉默 巴里·米克尔什 
 让我们谈谈成长,说说爱 华清果儿 
 布拉格邂逅的女人 余 莹 
 金约指 张小砚 
 散热器里的女孩 马汀·斯列文 
 陌生女儿的微博来信 南在南方 
 请给我一场不赶时间的恋爱 水木丁 
 无人知晓的爱恋 瑾 色 
 亲爱的银玲 杨 彬 
 花儿恋曲 杨风琳 
 第二辑幸福可以用耳朵去寻找
 妈妈为什么恨外公 曾 颖 
 幸福可以用耳朵去寻找 谢胜瑜 
 学院派爱情样本 安 宁 
 布书慧的恋爱实习 陈麒凌 
 平淡生活 柴岚绮 
 找一个声音 南在南方 
 那一年, 我也曾暗恋 雪小禅 
 只舍得爱一个人 海 宁 
 小玉同学 岫 芗 
 年的爱情 江小财 
 藏了年的甜蜜爱情 蔡 成 
 给我一个结婚的理由 浅 草 
 巴东的“一夜情” 蔡 成 
 送你一束木棉花 吴风华 
 第三辑野地里的蒲公英
 野生的女子 王虹莲 
 我再也不能跪在她的墓前柴 静 
 一位俄罗斯姑娘与中国红军的生死情缘 何光贵 
 珍珠婚 易水寒 
 也许,我们一生都不理解母亲 水 
 绢恋:男人在爱的旅途上 秋 子 
 浪漫的事 路 明 
 茶花女柳 肖复兴 
 爱,不能承受之轻 林 夕 
 记得是幸福的表达式 木千容 
 离 婚 十万残荷 
 野地里的蒲公英 梦 痕 
 时光涂抹的油漆 周玉洁 
 沉潜在海底的爱 虹 珊 
 第四辑青春呼啸而过
 每一次走散 徐 斌 
 回家的路 胡际睿 
 那一夜 童 言 
 宽恕的力量 安 琪 
 麦田守望者 凉月满天 
 这样去爱 魏剑美 
 那些散落在雪山草地的少年 张 卫 
 当年我曾爱过你 夏锦织 
 父亲啊,父亲! 刀 口 
 青春,呼啸而过 戴日强 
 爱情是遇见的 罗 西 
 老 家 海 宁 
 第五辑只为与你相遇
 纯蓝墨水 南在南方 
 此去经年 颜茹玉 
 爱过方知情重 梁阁亭 
 能够忘记的鱼 江小财 
 爱情公约 向 楠 
 纸婚年的情书 T太太 
 还是放养双亲 南在南方 
 见字如面 程 帅 
 消失的故乡 东 藏 
 永不分手 周玉洁 
 只为与你相遇 杨 暖 
 "
           | 
         
       
      
      
      
         
          | 內容試閱: 
           | 
         
         
           
            给我一个结婚的理由
 文_浅 草
 北京是我对自己的身份和幸福感有了一个清晰认知的地方。到北京之前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大龄母亲,因为我33岁才生孩子,而在一些小城市,33岁的女性都可以很骄傲地坐在儿子的自行车后座上街了。
 但到了北京后, 我很快改变了自己的这一观念, 因为我发现30岁以后还没有生孩子甚至没有结婚的人太多了。在他们面前,我俨然一副“五子登科”状了。
 事实上,我比他们多的只是一个孩子,而拥有一个孩子只需要获得一个资格:结婚。每当我和4岁的儿子一起出现在聚会的朋友们面前,他们都很羡慕我拥有一个完整的家,有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似乎这是很难达到的事情。而我也很疑惑:结婚生子,这不是天底下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有权利享受的最简单的天伦之乐吗·
 可我的朋友们不这样看,尤其到了北京后,发现身边有这么多外企的白领、“海归”,看起来个个都风光无限,可都还是“不婚族”“外食族”。不要以为他们不想结婚,私底下他们都跟我交过底,很想结婚,可就是找不到合适的。
 收入丰厚、身居要职、衣冠楚楚,看起来只要把他们一一配对不就完了·可是,不!他们都在茫茫人海中寻觅,非常执著,却非常困惑。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女友,她是个漂亮的、身材高挑而且十分有气质的女子,人很聪明能干。她擅长美食,喜欢听音乐会、看话剧,品位高雅,和她交往经常让我深感到她再不结婚就是严重的资源浪费,她太应该立刻找一个人结婚了。
 我很替她着急,也给她介绍过几个朋友,希望她能够早一点安定下来,结婚,生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两个人一起奋斗。
 每当面对一个个优秀的、成功的,但显然不像电影上那种令人心仪的男士时(他们不是因为生活而显得疲惫,就是离过婚有过情感的创伤……但我觉得他们都是潜在的好丈夫和好爸爸),她都显得很迟疑,因为她还没有找到一个要和这个人或者那个人结婚的理由。
 我原来以为很多事情不需要理由,可突然发现,对于像她这样很优秀的“不婚族”来说,理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有一次我们一起到莱太花卉去。她想买一个茶托,而莱太的茶托几乎是应有尽有,中式的、西洋的、简约的、华丽的,大小各种型号都有,每种我都爱不释手,认为她肯定能挑到一个满意的茶托。
 可是没有,她在看了N+10个茶托后决定下次再说,因为还没有让她一眼看见就不能离开的。
 然后,我们又一起看小盆绿色植物,小小的榕树啊、仙人球啊,都绿意盈盈,十分可爱,摆在家里或窗台上都会有些绿意,也养眼。
 但看了好几十盆后,她还没有出手。我问她,这么漂亮的小盆花,也不贵,十来元的东西,买个开心,为什么不买呢·
 她答道,因为我还没有找到一个足够的理由来买它,有这么多盆植物,我为什么要选择它,而不是别的·
 我第一次听到买一件东西还有这样的说法,简直骇然。因为我想,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连买几盆甚至连买个十来盆,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
 这也是我第一次对“理由”有了深刻的认识。
 从那以后,我也对优秀人士的“理由”有了新发现。这些身为“不婚族”的优秀人士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苛求完美,即完美主义者。而“理由”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但事实上,世界上很多东西没有理由。例如,爱和被爱,喜欢与不喜欢,这些都没有理由。
 而完美主义者不仅需要理由,而且对“理由”要求很高,是独一无二、一见钟情或者非此不可的。所以他们要求的,一般来说不是底线,而是极限。
 我和先生就是糊里糊涂地爱了,又在这种爱与不爱的痛苦中求证了8年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然后又经历了7年的“丁克”家庭生活,在究竟应不应该生一个孩子的痛苦抉择中意外地有了现在的孩子,然后把他生了下来……原本以为肯定不会当妈妈的我一不小心成了一个娴熟而温柔的母亲,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推敲或理由。有了孩子后,同为职场中人的我们在疲惫不堪中婚姻出现了矛盾和危机,我一气之下冲到北京成了“北漂”大军中的一员。那时,我打定了主意要离婚。
 但在我们分离的岁月中,先生依旧每天给我打电话,为我提供经济支持和精神安慰。我们在反省和回忆中又和好了。但我却因为一来北京就买了房子,成了房奴,一时又回不了故乡,只好先两地分居再努力走到一起去。
 有一次我和这位女友聊到我和先生两地的婚姻,她说:“你觉得受了伤害的两个人分开后还有维系婚姻的必要吗·”“当然有。”我回答,“婚姻中是有伤害,可是还有很多很多的美好,这些美好是我们共同经历过的,我们谁也不忍心放弃。”
 “现在社会这么复杂,你怎么相信他的心仍然在你身上·”
 我很慎重地说:“这么多年来,他每天都会给我打一个电话。”
 “可这是对婚姻最低的要求啊。”
 我一听,立即告诉她:“这可不是对婚姻最低的要求,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也是先生让我感到他的浪漫与深情的地方。”
 结婚这么多年来,我们只要分开,先生一定会每天给我打一个电话。有一次我在黄山,那里没有信号,我也没有把宾馆房间的电话号码告诉先生,第三天我出了黄山时,我所有的朋友都纷纷给我打来了电话,指责我说我差点把我先生急疯了,那两天先生给我所有可能联系的朋友都打了电话,因为他在电视上看到了黄山下大雨,害怕我出事故。
 那一时刻的浪漫与感动远远超过红酒、玫瑰以及别墅、跑车给一个女人带来的满足。但这种滋味,不经历一年的“纸婚”、两年的“布婚”、“七年之痒”之后那种平淡与坦然中藏着的血与肉的神秘牵连,你是永远无法理解,也无法去体会的。
 当女友说完这句话,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女人如果不进入婚姻,她就永远不明白婚姻的底线是什么,而通常对婚姻抱有过高、过于缥缈的要求和过于理想化的奢望。事实上,婚姻是坠入尘世的天使,需要学会享受人间烟火的温暖与琐碎。
 难道在婚姻来临之前我们知道它的美妙而且必须有一个理由吗·和我的女友聊过天后,我真想告诉她,结婚的理由是在你结了婚之后才渐渐明白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婚姻,正如没有完美的人,婚姻的基础和理由是两个人在一起有足够的爱,爱到能够包容对方的缺点,爱到能忘记对方的伤害。
 是的,到北京,我找到了自己幸福的论据和原因,因为我突然明白了一个真理:其实一个人得到幸福并不难,幸福不需要那么多理由,只需要人变得糊涂一点,天真一点。
 相关链接:中国第三次单身潮正在来临。
 新中国第一次单身潮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革命年代,很多人无暇顾及个人问题,还有一部分是遵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
 1950年,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随之而来的是波及全国的离婚潮。
 20世纪70年代末,第二次单身潮来袭。“文革”结束后,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市里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龄单身青年。而第三次单身潮,主要出现在一些大城市,此时的单身是作为个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和生活选择出现的,并不是“自身条件困难”。
 一份人口普查的数据称,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经突破百万之众。而在1990年,北京30岁至50岁单身人数约为10万人。
 诙谐的北京人用“北大荒”这个词来称呼北京单身青年这个特定的群体: “北”,生活在北京的;“大”,大龄青年;“荒”,没有结婚、身边没有固定异性朋友,用北京话说身边“荒”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