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史记·货殖列传新诠》 一篇学问世故、治身治国的文章;一个经济、教育大学者的经世解读;奇伟文章在乱世
			》
 售價:HK$ 
			41.8
 
  《 
			博物馆里的中国 故宫
			》
 售價:HK$ 
			85.8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4)
			》
 售價:HK$ 
			107.8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107.8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107.8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96.8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96.8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140.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主要包括内容上相互联系、时序上依次推进的五部分研究:高校科普工作的背景与理论研究、高校科普工作的国际与比较研究、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现状与问题研究、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政策与策略研究以及我国高校网络科普发展的构想与策略。 |  
         
          | 關於作者: |   
          | 主编:顾建民 副主编:魏江 吴旭 顾建民:前言;祝怀心、陈宁:第1章;祝怀心、张玉梅:第2章;李艳:第3、4章;梅伟惠:第5、6章;汪辉:第7章;屠莉娅:第8章;吴旭、陆月明、颉夏青、纪阳、刘志晗、张熙、刘川意、李小勇、刘杰、杨金翠:第9章。 |  
         
          | 目錄: |   
          | 目录 第1章高校科普工作的沿革与背景
 11高校科普工作的历史沿革
 12高校科普工作的发展背景
 13高校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
 14高校科普工作的有利条件
 第2章高校科普工作的理论与原则
 21高校科普工作的内涵与特征
 22高校科普工作的理论基础
 23高校科普工作的主要目标
 24高校科普工作的基本原则
 25高校科普工作的类型与途径
 26高校科普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第3章欧美国家科普政策与组织保障
 31美国科普政策与组织保障
 32欧盟科普政策与组织保障
 33英国科普政策与组织保障
 34比较与借鉴
 第4章欧美国家高校科普工作及其典型案例
 41欧美国家高校科普工作概况
 42美国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
 43英国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
 44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生命科学传播系人才培养
 45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普实践
 46美国其他高校有代表性科普活动案例
 47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科普实践
 48欧美国家高校科普工作的特点与经验
 第5章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现状与成效
 51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法律与政策
 52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组织与运行
 53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类型与活动
 54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高校科普工作论
 目录
 第6章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问题及其形成机制
 61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主要问题
 62我国高校科普工作问题的形成机制
 第7章我国高校科普工作发展的战略框架
 71高校科普工作的战略再定位
 72高校科普工作的战略目标体系
 73高校科普工作的战略组织模式
 74高校科普工作的战略进阶模式创新
 第8章我国高校科普工作发展的政策与策略
 81高校科普工作发展的动力机制
 82高校科普工作发展的运行机制
 83高校科普工作发展的保障机制
 84高校科普工作发展的监督机制
 第9章我国高校网络科普发展的构想与策略
 91构建高校科普生态圈
 92建立高校科普信息门户
 93高校科普信息门户的功能与服务
 94高校科普信息门户运营推广方案
 参考文献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现时代,科普事业影响公民科学素质,事关国家创新能力,其地位和作用可谓与日俱增。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科普事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2006年2月6日,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这对于改善公民生活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也强调指出,“要坚持把抓科普工作放在与抓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支持科协、科研、教育等机构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科技创新和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已然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高校作为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项职能于一体的学术共同体,理应依托其学科优势、人才优势、设施优势等条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在培养高层次科普人才、拓展多样化科普服务、开展支撑性科普研究以及促进科普工作常态化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在国家和地方一系列科普法规及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高校在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壮大高校科普队伍、丰富优秀科普作品、扩大公众科普受益面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日益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面对我国科普基础薄弱、科普任务繁重的现实,以及我国高校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根据我国科普工作的重大需求和现实问题,结合国内外高校科普工作的有益经验与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高校科普工作的战略定位与目标,优化高校科普工作的政策环境和动力机制,创新高校科普工作的策略与模式,推动高校科普工作的制度化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科技委设立了战略研究重大课题“高校科普工作的政策与策略研究”,由教育部软科学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组织专业团队承担。该项目基于高校科普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国际比较,梳理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内在联系,从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提出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发展构想和对策建议,形成了本书的五大版块——高校科普工作的背景与理论研究、高校科普工作的国际比较研究、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现状与问题研究、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政策与策略研究,以及我国高校网络科普发展的构想与策略。
 本书认为,相较于我国高校科普工作的社会期许和国外高校科普工作的先进经验,我国高校科普工作在内容与形式、资源整合使用、新媒体开发利用、人才培养与使用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针对发展基础薄弱、内在自觉欠缺、制度保障不力、统筹协调不足等问题,必须对我国高校科普工作进行战略再定位,从目标体系、组织结构到进阶模式进行反思与创新,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文化建设,发展网络科普,完善高校科普工作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与评估激励机制,打造高校科普生态系统,实现高校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系统论述高校科普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旨在为营造良好的高校科普环境、制定合理的高校科普政策、设计恰当的高校科普发展路线与命题提供依据和参考。
 在本书的具体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通过文献调研、国外考察、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尤其对全国六所高校在读科普硕士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向国家、地方和高校等不同层面科普领域的部门领导和业务专家进行访谈与咨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资料、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设性的意见,先后撰写完成了《关于加快我国高校科普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关于加强高校科普意识和责任担当的政策建议》、《西方高校科普工作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三份专家建议,并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建议》所采用;在教育部科技委重大专项中期检查及结题评审中,详细听取了各委员与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各方提出的宝贵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这本著作。
 高校科普工作是一个重要而年轻的研究领域,本书致力于系统论述高校科普工作,着力探究高校科普工作的内在机制、发展之道和行动方略,为推进我国高校科普工作出谋划策,值得鼓励与肯定。本书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问题,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和大众参与研究和讨论,共同为推进我国高校科普事业贡献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