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437.8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151.8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283.8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281.6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316.8
 
  《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售價:HK$ 
			107.8
 
  《 
			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刘永奎)
			》
 售價:HK$ 
			64.9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98.0
 
 
 | 
         
          | 內容簡介: |   
          | 郑宇民编著的《列子资治》不是翻译古文,而是对两千多年前的学者之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研究成果的借鉴与运用。作者目的是把桀牙拗口的古文,赋予现代意义;把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散文寓言,组成逻辑体系;把谈天说地,变成资治工具,不仅要读顺、读通,还要读懂、读用。作者是要告诉读者,《列子》一书不能只当作寓言集和课本知识来解读,书中包含的思想、方法、典故,都揭示了人的本源基础上的治国方略,突显了自由与规则的统一、治国与齐家的统一、养生与修身的统一、放意与节制的统一、天下为公与天性为私的统一、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的统一、天命大道与人类主观的统一,是难得的人文历史社会科学的参考书。 |  
         
          | 目錄: |   
          | 前言 第一篇 天瑞——宇宙起源与人之本原
 1.高人在哪里:人无识者子列子
 2.玄牝是什么:天地之根绵绵若存
 3.天、地、人从何而来:变易演化的方程
 4.“天、地、人”的分工:宜定者不出所位
 5.生态比形态重要:为而无为是生态
 6.生人是路人:未曾生死是过往
 7.列子的演化论:万物皆出于机
 8.人去了哪儿:归其真宅
 9.“我”尚何存:大化有四反其极
 10.人生“三乐”:处常得终能自宽
 11.林类捡的是什么穗:何必营营而求生
 12.列子的生死观:行人胡不归
 13.好好做人:静虚得其居
 14.天道会不会变:间不可觉的天地密移
 15.杞人忧天的对与错:古人今人应该谁笑谁
 16.天人一体的舜:得道不如顺道
 17.人生一大偷:孰盗孰不盗
 第二篇 黄帝——社会治理与修身治国
 1.黄帝的觉悟:古代也有纠四风
 2.*早的中华梦:黄帝的理想社会
 3.不偎不爱不施不惠:柔性的治理方法
 4.修身治国的境界:心凝形释履虚乘风
 5.神全 虽疾不死:统一的国家意志、价值观
 6.不射之射:国家的定力
 7.商丘开的道:精诚所至商丘为开
 8.治国如驭虎:心无逆顺的驾驭法
 9.津人的操舟术:治国当治内
 10.到哪儿找知水性的人:从水之道不为私
 11.累五而不坠:用志不分的治理术
 12.沤鸟舞而不下:不与你玩的移民潮
 13.和者大同能者不为:野人为何待不下去
 14.如何看国运:地文、天壤与太冲莫联
 15.成名者的觉悟:不能使人无汝保
 16.为官不可睢睢盱盱: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17.能不必逞能贤不必自贤:自美就是臭美
 18.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道家的以柔胜强
 19.动员一切力量:达八方人民聚禽兽虫蛾
 20.狙公错在哪儿: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的差异
 21.异鸡无敢应:呆若木鸡是德全
 22.无地为君无官为长:爱利之心胜于勇力
 第三篇 周穆王——幻觉意象与意识形态
 1.周穆王的憧憬:具象和意象的切换
 2.幻化的功力:其道密庸其功同人
 3.梦觉双清:神遇与形接的统一
 4.长梦和常觉:一梦一觉是人生
 5.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人生百年昼夜各分
 6.高明的士师:醒梦一如二分鹿
 7.放得下是解放自己:难得清静是病忘
 8.价值观的集体迷失:天下尽迷孰倾之哉
 9.再也哭不出来了:不能多玩情感牌
 第四篇 仲尼——领导素养与行事方法
 1.孔子担忧什么:乐天知命有所忧
 2.来干我者必知之:领导者的洞察力
 3.什么样的人才是圣人: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
 4.孔子的人才观:能仁能反能辩能讷能勇能怯能庄能同
 5.说话少才是主导:得意者无言进知者亦无言’
 6.领导者的任期:九年见真性
 7.公款旅游的反思:求备于物游之不至也
 8.龙叔得的什么病:方寸之地少一孔
 9.常生常死:用道得终才是常
 10.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物不至者则不反
 11.位之者有知:人尽其才能尽所使
 12.国家的力量:有其力而不负其力
 13.GDP不等于发展:白马非马公孙龙
 14.中国古代的民主:尧治天下禅以天下
 15.动若水静若镜:默而得之静而成之的道
 第五篇 汤问——唯物主义与心物一元
 1.殷汤**问:古初有物乎
 2.唯物主义的鼻祖:天地亦物万物包容
 3.玉帝也得敬畏龙伯人:人在宏观世界中的作用
 4.多样化的万物世界:唯物主义尊重多样性
 5.形气相异,适应性相同:生皆全已,分皆足已
 6.愚公违背客观规律了吗:愚公非愚
 7.心物一元的邓林:夸父逐日为哪般
 8.终北国的治理之道:婉而从物
 9.风物与文化:默而得之,性而成之
 10.格物致知:孔子不能决的小儿辩日
 11.均衡的力量:以轻致重以弱制强
 12.是走错了门还是认错了人:心形不可分
 13.以心及物,以物化物:教化就是化物与调弦
 14.好声音从何而来:教化就是以心感物
 15.对人弹琴还是对牛弹琴:霖雨之操
 16.没有专利的机器人:造化与造物
 17.视小如大视微知著:接近目标的方法
 18.泰豆氏的御物术:取道致远不以驱策
 19.经物物不疾:社会治理的软实力
 第六篇 力命——天命有常与人力制知
 1.命运的光照:没有控制力的控制力
 2.命理不可违:成者不可自负
 3.管鲍之交的启示:用能无私怨善知无私情
 4.不得不用与不得不屈:改革的困局
 5.生生死死非物非我:天道自运人不犯
 6.疾病不由人:既有制之也有知之
 7.生非贵之所能存:不如放下
 8.不知所以然而然:居若死动若械
 9.众生相命所归:少一个也不成其为世道
 10.当死不惧在穷不戚:由事不要太讲究
 11.迭处之迭去之的传承:如果人不死就没有“我”
 12.死而不忧:归零重起
 13.定力比动力重要:信命方定
 第七篇 杨朱——义利并举与修身养生
 1.功名与清名:人何以追逐知名度
 2.实名与伪名:谁能识破伪名
 3.人生奚为哉:做人其实可以简单一些
 4.美厚声色不足取:人生自由是至乐
 5.且趣当生奚遑死后:生得自在死得一般
 6.不能没有钱也不能没有好身子:原宪损生子贡累身
 7.管夷吾的养生术:勿壅阏
 8.既死岂在我哉:随其所遇的身后事
 9.修身与齐家治国:修身是养生的题中之义
 10.狂人与达人:敛财也是壅阏
 11.爱生与长生:生死随缘
 12.自立与自利:修身至自利就及格了
 13.戚戚然以至于死:领导者的公天下
 14.成大功者不成小:领导者修养的价值标准
 15.焦苦人生润枯骨:历史不会记得你
 16.存我为贵侵物为贱:用物惜物也在其中
 17.生民因何不得休息:天下无对制命在内
 18.去名者无忧:守名累实恤危亡之不救
 第八篇 说符——可持续性与生存方式
 1.看看身后的影子:持后而处先
 2.持后三“要”:观往以知来
 3.多少旁人冷眼看:出须由门行须从径
 4.土豪不是富:重道者为富
 5.守而勿失的心力:知其所以然
 6.智尽而不乱:知贤任贤的持续力
 7.治国的视野:恃道不恃巧
 8.临财毋苟得:恬淡可避险
 9.北大学子卖肉不一般:抵时应事是智慧
 10.不要与桑妇调情:晋文公息兵防后路
 11.察渊鱼者不祥:感化比监视器管用
 12.忠信合一逐浪:不沉的浮标
 13.争鱼逐兽:行动胜于宣言
 14.日中不须臾:事不盈满*佳时
 15.公输般与墨子斗法:以强为弱
 16.不为己悲行仁义:不求福报是真善
 17.异技干政的下场:投机取巧并不巧
 18.伯乐力挺九方皋: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
 19.本在身:治身**
 20.如何化解“三怨”:减法治身
 21.牛缺之死:治身存身
 22.治产不治身的下场:轻慢杀身
 23.盗亦有道:治身非洁癖
 24.士为不知己者死:治身不是赌气
 25.怨往者害来:治身慎所出
 26.歧路亡羊奈我何:归同反一
 27.黑白不分的狗:治身当换位思考
 28.名、利、争的关联度:治身慎为善
 29.生死不知的燕王:死者奚为不能言生术
 30.简子示恩:君欲生之不如禁之
 31.天地万物与我并生:治身当敬生态
 32.心有六迷:治身先治心
 |  
         
          | 內容試閱: |   
          | 列子到卫国去,在路旁小店用餐,当然没有现在的“农家乐”这样有档次,是在一个荒野。“从者见百岁髑髅”,跟随的学生看见一个已经有百来年的头髑髅,注意,不是百来岁老人的头髑髅,列予不是人类学家,不可能一眼就看出是一个百岁老人的髑髅,是已经有百来年的髑髅,暴露荒野,随从的人都吓一跳。但是,列子却神情自若,随手拔了一根蓬草,指着这个髑髅,转身对弟子百丰说:“唯予与彼知而未尝生未尝死也。此过养乎?此过欢乎?”列予的意思是,现在只有我和这个髑髅明白“人不曾生不曾死”的哲学道理,你看这堆白骨,是死吗?他的生命基因也许在他的后人身上活跃着呢,再看看我,身形动作都自如,但却正朝着“他”的这个方向走去。人生就是匆匆过客,是路人。所以,生者未曾生,死者未曾死,生向着死,死接着生,生生死死,传承转化,无生无死。因此,面对死亡没有必要过于悲苦,面对人生,也不要过于欢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