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售價:HK$ 
			65.8
 
  《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售價:HK$ 
			74.8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129.8
 
  《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精装
			》
 售價:HK$ 
			96.8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96.8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96.8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86.9
 
  《 
			要有光
			》
 售價:HK$ 
			75.9
 
 
 | 
         
          | 編輯推薦: |   
          | ★【名师导读】用画线点评或侧栏批注点评的形式,对内文中的词句进行分析,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帮助其更好地理解作品主旨。 ★【名师赏析】在篇章后,邀请名师与读者共同分享本章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读者分析、概括、提炼等多项阅读能力。
 ★【好词好句】荟萃本章出现的好词好句,帮助读者有选择地积累词汇和写作素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水平,羊富作文内涵。
 ★【写作借鉴】从情节或内容角度,解析文申明显而突出的写作技巧,学习如何正确运用多种写作方式,达到深化作品主题的目的。
 ★【延伸思考】根据文章内容,提出具有探索性的思考题,使读者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爱上阅读。
 ★【读后感】甄选同龄人的感想,让读者更为直接地体会他人的思想与情感,拓展思考力,提高主见性。
 ★【知识考点】从作者地位到情节关联,再到细节领悟,多角度方位地把整个作品贯穿起来,使读者加深理解,获得新的认识。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为读者精挑细选的世界经典名篇和中国经典名家名篇,带给小读者全人类优秀的精神财富,给他们受益终生的人生启迪。无法掩卷的传世佳作,一生必读的文学经典。
 |  
         
          | 內容簡介: |   
          |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资治通鉴》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16朝1362年史事囊括无遗,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兵青睐,视之为必读之书。
 |  
         
          | 關於作者: |   
          |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爱好历史,出仕以后,仍治史不懈。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撰成一部战国至秦共八卷本的编年史,名为《通志》,进呈宋英宗,英宗命其设局续修。此后,司马光无论在政治上如何进退沉浮,书局一直随身而设。1067年神宗即位,开经筵,司马光进读《通志》,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被任命为枢密事使而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专心编撰《资治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从治平三年开局,至此共用了19年的时间。 |  
         
          | 目錄: |   
          | 第一章 三家分晋 第二章 名将吴起
 第三章 燕昭王求贤
 
 第四章 燕昭王求贤
 
 第五章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第六章 鸡鸣狗盗
 
 第七章 乐毅伐齐
 
 第八章 完璧归赵
 
 第九章 将相和
 
 第十章 田单复国
 
 ……
 |  
         
          | 內容試閱: |   
          | 三家分晋 周朝礼法严明,等级森严。从上自下,周天子统御三公,三公统御各诸侯国国君,国君统御大夫,大夫统御百姓。
 春秋末年,各诸侯国的奴隶因为受不了国君的压迫,纷纷逃到大夫的封地去做佃农。这样,大夫的势力越来越大了。在晋国,有四个大夫拥有的土地和佃农最多,势力最大,他们是智伯瑶、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
 四个晋大夫中,智伯瑶为人贪婪,实力也最雄厚。他依仗势大,向韩、魏两家索要土地,韩康子和魏桓子实力相对较弱,惹不起智伯瑶,只好忍气吞声,割让了一些土地给他。但贪婪的智伯瑶还不满足,接着又向赵襄子要地,赵襄子根本不搭理他。
 智伯瑶勃然大怒,就联合韩、魏两家一起进攻赵襄子。三家打一家,赵襄子怎么应付得了,赶紧躲进了晋阳城。
 三大家族的军队包围了晋阳城,为了攻城,他们掘开汾水灌城。一时洪水滔天,冲向晋阳城。当时形势非常危急,只差六尺,水就要没过晋阳城的城墙了。城里家家户户进了水,青蛙、小鱼到处乱跳,但即使这样,百姓们仍然一心守城,不愿投降。
 这天,智伯瑶驾车绕着城墙察看水势,韩康子和魏桓子在车上相陪。智伯瑶看着滔滔大水,说:“我现在才知道,水也能灭亡一个国家啊。”听了这话,魏桓子和韩康子心里一惊,同时向对方看过去,心照不宣地交换了一下眼色。要知道,汾水可以灌魏家的安邑城,绛水可以灌韩家的平
 阳城。以智伯瑶的贪婪,晋阳城的下场迟早会落到他们头上啊。
 他们俩的小动作和心思,被智伯瑶的家臣郄疵察觉了。郄疵暗地里对智伯瑶说:“韩、魏两家必定会背叛您。”智伯瑶很疑惑,问:“你怎么知道呢?”郄疵回答说:“我们约韩、魏两家攻打赵家,答应赵家灭亡之后三家分其地。现在晋阳城马上就要被攻破了,而韩康子和魏桓子不喜反忧。这是因为他们醒悟到,等赵家灭亡以后,战祸必然会轮到韩、魏两家。他们既然想到了这一点,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势必要造反呀!”可是,骄傲自大的智伯瑶根本不相信韩、魏两家敢背叛他,对郄疵的话嗤之以鼻。为了避祸,郄疵请求出使齐国去了。
 这天夜里,赵襄子派家臣张孟谈暗中出城,偷偷去会见魏桓子和韩康子。张孟谈说:“你们二位都是聪明人,想必知道、的道理吧。如今智伯瑶率你们两家攻打我们赵家,如果赵家灭亡了,接下来就该你们韩、魏两家了。”
 魏桓子和韩康子说:“你说的这些道理,我们也明白。只是智伯瑶势力太大,我们害怕谋事未成而计谋泄露,反而会大祸临头啊!”张孟谈说:“计谋出于二位之口,入我一人之耳,又怎么会泄露给别人呢?”魏桓子和韩康子听了这话,便同张孟谈秘密商谈,约定好了行动的细节和时间,就送他回城去了。
 到了那天,赵襄子派兵夜里出城,趁黑杀死了智伯瑶安排的守堤士兵,将堤掘开,让河水漕,入智伯瑶的大营。智伯瑶军中大乱.
 赵襄子趁机从正面攻入智伯瑶的大营,而韩、魏两家则从两翼包抄过去。没多久,智伯瑶就兵败被杀了。赵襄子对魏桓子和韩康子说:“多谢二位相救之恩。请二位收回被迫割让给智伯瑶的土地吧。至于智伯瑶的土地和佃农,就由我们三家平分吧。”魏桓子和韩康子说:“这样最好。”于是,这三家把智伯瑶的财产都给分了。三大家族势力骤增,贪婪地打起了晋国国君的主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