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HK$ 76.9 ![]() 《 3秒下单文案:4步成交法则 》 售價:HK$ 65.8 ![]() 《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售價:HK$ 96.8 ![]() 《 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 售價:HK$ 96.8 ![]() 《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售價:HK$ 63.8 ![]() 《 怪诞行为学·漫画版——管好零花钱 》 售價:HK$ 46.2 ![]() 《 甲子园 高校棒球100年与近现代日本 》 售價:HK$ 64.9 ![]() 《 20世纪20年代日本侵华研究(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 售價:HK$ 162.8 |
| 編輯推薦: |
| 《胶州湾六六六的迁移过程及变化趋势》适合海洋地质学、环境学、化学、物理海洋学、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生态学、海湾生态学和河口生态学的有关科学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参阅,适合高等院校师生作为教学和科研参考。 |
| 內容簡介: |
|
《胶州湾六六六的迁移过程及变化趋势》创新地从时空变化来研究六六六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和迁移过程。在空间尺度上,通过每年六六六的数据分析,从含量大小、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分布的角度,研究六六六在胶州湾水域的来源、水质、分布及迁移状况,揭示了六六六的迁移规律。在时间尺度上,通过10年六六六的数据探讨,研究有机农药六六六在胶州湾水域的变化过程,展示了六六六的迁移过程和变化趋势:①含量的年份变化;②污染源变化过程;③陆地迁移过程;④水域迁移过程;⑤沉降过程。这些规律和变化过程为研究六六六在水体中的迁移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其他有机化合物在水体中的迁移研究给予启迪。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胶州湾六六六的迁移过程及变化趋势》共分为21章。主要内容为六六六在胶州湾水域的来源、水质、分布和迁移状况,以及六六六的迁移规律、迁移过程和变化趋势等。 |
| 目錄: |
|
自序
第1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分布及迁移 1.1背景 1.1.1胶州湾自然环境 1.1.2材料与方法 1.2六六六的分布 1.2.1含量大小 1.2.2水平分布 1.2.3垂直分布 1.2.4季节分布 1.3六六六的迁移 1.3.1水质 1.3.2污染源 1.3.3迁移状况 1.4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分布及含量 2.1背景 2.1.1胶州湾自然环境 2.1.2材料与方法 2.2六六六的分布 2.2.1含量大小 2.2.2水平分布 2.2.3垂直分布 2.2.4季节分布 2.3六六六的迁移 2.3.1水质 2.3.2污染源 2.3.3陆地迁移过程 2.3.4水域迁移过程 2.4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的分布及污染源 3.1背景 3.1.1胶州湾自然环境 3.1.2材料与方法 3.2六六六的分布 3.2.1含量大小 3.2.2水平分布 3.2.3垂直分布 3.2.4季节分布 3.3六六六的污染源 3.3.1水质 3.3.2污染源 3.3.3表层、底层变化 3.3.4水体效应 3.4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的分布和稀释过程 4.1背景 4.1.1胶州湾自然环境 4.1.2材料与方法 4.2六六六的分布 4.2.1含量大小 4.2.2水平分布 4.2.3垂直分布 4.2.4季节分布 4.3六六六的稀释过程 4.3.1水质 4.3.2污染源 4.3.3陆地迁移 4.3.4表层、底层变化 4.3.5潮汐作用 4.4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的分布和残留量 5.1背景 5.1.1胶州湾自然环境 5.1.2材料与方法 5.2六六六的分布 5.2.1含量大小 5.2.2水平分布 5.2.3垂直分布 5.2.4季节分布 5.3六六六的残留量 5.3.1水质 5.3.2来源 5.3.3陆地迁移与海流输送 5.3.4表层、底层变化 5.3.5潮汐作用 5.3.6残留量作用 5.4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含量的年份变化 6.1背景 6.1.1胶州湾自然环境 6.1.2数据来源与方法 6.2六六六的含量 6.2.1含量大小 6.2.2变化趋势 6.2.3季节变化 6.3六六六的年份变化 6.3.1水质 6.3.2含量变化 6.4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污染源变化过程 7.1背景 7.1.1胶州湾自然环境 7.1.2数据来源与方法 7.2六六六的水平分布 7.2.11979年8月水平分布 7.2.21981年8月水平分布 7.2.31982年6月水平分布 7.2.41983年5月和9月水平分布 7.2.51984年7月和10月水平分布 7.3六六六的污染源 7.3.1污染源的变化 7.3.2污染源的变化特征 7.3.3污染源的变化过程 7.4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陆地迁移过程 8.1背景 8.1.1胶州湾自然环境 8.1.2数据来源与方法 8.2六六六的季节分布 8.2.11979年季节分布 8.2.21981年季节分布 8.2.31982年季节分布 8.2.41983年季节分布 8.2.51984年季节分布 8.2.6年季节变化 8.2.7月降水量变化 8.3六六六的陆地迁移 8.3.1施用量 8.3.2河流输送 8.3.3陆地迁移过程 8.3.4年变化的证实 8.4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水域迁移过程 9.1背景 9.1.1胶州湾自然环境 9.1.2数据来源与方法 9.2六六六的季节垂直分布 9.2.11979年季节垂直分布 9.2.21981年垂直分布 9.2.31982年垂直分布 9.2.41983年垂直分布 9.2.51984年垂直分布 9.3六六六的水域迁移 9.3.1污染源 9.3.2水域迁移过程 9.3.3水域迁移机制 9.4结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水域沉降过程 10.1背景 10.1.1胶州湾自然环境 10.1.2数据来源与方法 10.2六六六的底层分布 10.2.11979年底层分布 10.2.21981年底层分布 10.2.31982年底层分布 10.2.41983年底层分布 10.2.51984年底层分布 10.3六六六的沉降分布及过程 10.3.1沉降分布 10.3.2水域沉降过程 10.4结论 参考文献 第11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水域迁移规律 11.1背景 11.1.1胶州湾自然环境 11.1.2数据来源与方法 11.2六六六的研究结果 11.2.11979年研究结果 11.2.21981年研究结果 11.2.31982年研究结果 11.2.41983年研究结果 11.2.51984年研究结果 11.2.61985年研究结果 11.2.71986年研究结果 11.3六六六的产生消亡过程及规律 11.3.1含量的年份变化 11.3.2污染源变化过程 11.3.3陆地迁移过程 11.3.4水域迁移过程 11.3.5沉降过程 11.3.6迁移规律 11.4结论 参考文献 第12章有机农药六六六的垂直水体效应 12.1背景 12.1.1胶州湾自然环境 12.1.2数据来源与方法 12.2垂直水体的效应 12.2.1产生 12.2.2定义 12.2.3功能 12.3垂直水体效应的原理 12.4垂直水体效应的应用 12.5结论 参考文献 第13章有机农药六六六的水平水体效应 13.1背景 13.1.1胶州湾自然环境 13.1.2数据来源与方法 13.2水平水体的效应 13.2.1产生 13.2.2定义 13.2.3功能 13.3水平水体效应的原理 13.4水平水体效应的应用 13.4.1春季的空间过程 13.4.2夏季的空间过程 13.4.3秋季的空间过程 13.4.4胶州湾的空间过程 13.5水平水体效应的过程 13.5.1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 13.5.2迁移过程的特征 13.6结论 参考文献 第14章有机农药六六六的水体效应 14.1背景 14.1.1胶州湾自然环境 14.1.2数据来源与方法 14.2水体的效应 14.2.1产生 14.2.2定义 14.3垂直水体的效应 14.3.1定义 14.3.2功能 14.3.3垂直水体效应的原理 14.3.4垂直水体效应的应用 14.4水平水体的效应 14.4.1定义 14.4.2功能 14.4.3水平水体效应的原理 14.4.4水平水体效应的应用 14.5水体效应的过程 14.5.1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 14.5.2迁移过程的特征 14.6结论 参考文献 第15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的分布及均匀性 15.1背景 15.1.1胶州湾自然环境 15.1.2材料与方法 15.2六六六的分布 15.2.1含量大小 15.2.2水平分布 15.2.3垂直分布 15.2.4季节分布 15.3六六六的均匀性 15.3.1水质 15.3.2来源 15.3.3陆地迁移 15.3.4水域迁移 15.3.5均匀性 15.4结论 参考文献 第16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的分布及水质标准 16.1背景 16.1.1胶州湾自然环境 16.1.2材料与方法 16.2六六六的分布 16.2.1含量大小 16.2.2水平分布 16.2.3垂直分布 16.2.4季节分布 16.3六六六的水质标准 16.3.1水质 16.3.2来源 16.3.3陆地迁移 16.3.4水域迁移 16.3.5水质标准 16.4结论 参考文献 第17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的分布及输入量 17.1背景 17.1.1胶州湾自然环境 17.1.2材料与方法 17.2六六六的分布 17.2.1含量大小 17.2.2水平分布 17.2.3垂直分布 17.2.4季节分布 17.3六六六的输入量 17.3.1水质 17.3.2来源 17.3.3陆地迁移 17.3.4水域迁移 17.3.5输入量 17.4结语 参考文献 第18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的分布及环境本底值 18.1背景 18.1.1胶州湾自然环境 18.1.2材料与方法 18.2六六六的分布 18.2.1含量大小 18.2.2水平分布 18.2.3垂直分布 18.2.4季节分布 18.3六六六的环境本底值 18.3.1水质 18.3.2来源 18.3.3陆地迁移 18.3.4水域迁移 18.3.5环境本底值的结构 18.4结论 参考文献 第19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的分布及持久性 19.1背景 19.1.1胶州湾自然环境 19.1.2材料与方法 19.2六六六的分布 19.2.1含量大小 19.2.2水平分布 19.2.3季节分布 19.3六六六的持久性 19.3.1水质 19.3.2来源 19.3.3陆地迁移 19.3.4环境本底值的结构 19.3.5生物迁移的循环过程 19.4结论 参考文献 第20章禁用后有机农药六六六含量的年份变化 20.1背景 20.1.1胶州湾自然环境 20.1.2数据来源与方法 20.2六六六的含量 20.2.1含量大小 20.2.2年份变化 20.2.3季节变化 20.3六六六的年份变化 20.3.1水质 20.3.2含量变化 20.4结论 参考文献 第21章禁用后有机农药六六六的来源变化 21.1背景 21.1.1胶州湾自然环境 21.1.2数据来源与方法 21.2六六六的水平分布 21.2.11985年4月水平分布 21.2.21986年10月水平分布 21.2.31987年6月水平分布 21.2.41988年7月水平分布 21.2.51989年10月水平分布 21.3六六六的来源 21.3.1来源的类型 21.3.2来源的特征 21.3.3来源的变化过程 21.4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
| 內容試閱: |
|
第1章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分布及迁移
六六六HCH学名六氯化苯,又称六氯环己烷,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剂,1825年法拉第首先制造成功,直到1946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在对其杀虫效力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投入了正式的工业化生产。HCH曾经是全球风靡一时的杀虫剂,杀虫力极强,对于农业上几种主要害虫,如蝗虫、稻螟、棉蚜、玉米螟及地下害虫等,都可以起到防治作用,所以其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但是它和别的有机农药一样,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残留持久,不易降解,在生物体内累积,通过食物链传递已构成了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在我国,已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禁止使用,但是在60~80年代累计生产81595t,广泛使用在大多数土壤底泥中,大量地残留在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持久性的污染。陆地上的残留通过地表径流、大气沉降等形式进入水体,研究水体中HCH的含量,对HCH的迁移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章根据1979年胶州湾的调查资料,研究禁用前HCH在胶州湾海域的分布、迁移状况,为治理HCH污染的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1.1背景 1.1.1胶州湾自然环境 胶州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深入内陆的天然海湾,位于黄海中部、中国山东省山东半岛南部,120°04′E~120°23′E;35°58′N~36°18′N,为青岛市所辖,面积约为446km2,平均水深仅7m。湾中部和湾口水域水体交换活跃,十分有利于污染物的运输;而在湾的东北部水域,水体交换缓慢形成呆滞区,水体交换缓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搬运和海水的自净化。胶州湾有十几条大小河流注入,其中洋河、南胶莱河、大沽河、墨水河、白沙河等主要河流,河流长、流域面积大。而海泊河、李村河和娄山河,这三条河基本上是工业及生活废水的排污渠道,汇入海区,对胶州湾的影响比较大,带来大量污染物。 1.1.2材料与方法 1979年5月、8月、11月胶州湾水体HCH的调查数据由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提供。在胶州湾水域设8个站位取水样:H34、H35、H36、H37、H38、H39、H40、H41图1-1。1979年的5月、8月、11月三次进行取样,根据水深取水样>15m时取表层和底层,<15m时只取表层,现场过滤,装入聚乙烯瓶中保存,放入冰桶带回实验室冷冻保存。用气相色谱分析。经过丙酮洗脱,石油醚萃取,混合层析柱分离,石油醚、乙醚-石油醚洗脱,洗脱液浓缩,苯溶解步骤后注入气相色谱进行测定,这个方法与古堂秀等是一致的。 图1-1胶州湾调查站位 1.2六六六的分布 1.2.1含量大小 5月,HCH在胶州湾水体中的含量范围为0.230~1.380μgL,除了H39站位,整个水域达到了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1.00μgL;8月,水体中HCH的含量明显增加,达到5.393~12.480μgL,已经全部超过了国家四类海水的水质标准5.00μgL;11月,水体中HCH的含量明显下降,其值为0.073~0.685μgL,全部低于一类海水的水质标准,水质良好表1-1。 表1-1胶州湾春季、夏季、秋季表层水质 1.2.2水平分布 在春季,湾内水体中表层HCH的分布状况是其浓度大小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从1.380μgL降低到0.230μgL,东北部的H39站位HCH的含量最高1.380μgL图1-2。在夏季,HCH的值从西北向湾口由大12.480μgL变小5.393μgL,这是在胶州湾水体中沿着海泊河的河流方向,HCH的值在递减图1-3,同时,HCH的值在H40、H41、H36站位都大于10μgL。在秋季,HCH普遍含量较低0.073~0.685μgL,相比较而言,低值0.073μgL出现在湾中心区域,而0.685μgL出现在湾的沿岸区域,HCH值的变化是从湾的沿岸区域向湾的中心递减图1-4。 图1-25月表层HCH的分布μgL 图1-38月表层HCH的分布μgL 图1-411月表层HCH的分布μgL 1.2.3垂直分布 选定三个站位H34、H36、H35,在春季、夏季、秋季,HCH的表层、底层含量都相近。当夏季表层含量达到最高值7.618~10.980μgL时,其对应的底层含量就最高6.955~8.913μgL。在春季,表层含量0.390~1.050μgL较高时,其对应的底层含量就较高0.230~0.860μgL。在秋季,表层含量0.134~0.230μgL最低时,其对应的底层含量就最低0.073~0.1640μgL图1-5。 图1-5表层、底层HCH的含量μgL HCH的表层、底层含量的大小是按胶州湾的海流方向形成的。海流的入口到出口顺序为H34、H36、H35。 在海流的入口处H34:HCH的表层值在一年中大于底层。 H36:在春季,HCH的表层值小于底层;在夏季、秋季,HCH的表层值大于底层。 在海流的出口处H35:HCH的表层值在一年中小于底层。 1.2.4季节分布 在春季,整个胶州湾表层水体中HCH的含量为0.230~1.380μgL。在夏季,表层水体中HCH的含量为5.393~12.480μgL,达到了一年中的最高值。在秋季,表层水体中HCH的含量为0.073~0.685μgL,达到了一年中的最低值。HCH的季节变化形成了春季、夏季、秋季的一个峰值曲线。 1.3六六六的迁移 1.3.1水质 HCH的表层、底层含量都相近,因此,水体垂直断面的污染是一致的。在春季,胶州湾水域达到了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夏季,胶州湾水域都超过了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说明这个水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到了秋季,海水中HCH的表层、底层含量降的很低,全部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这表明在一年中,胶州湾水域在夏季,HCH的污染严重,而春季、秋季污染较轻。 1.3.2污染源 在时间尺度上,通过HCH在春季、夏季、秋季的变化,整个胶州湾水域的HCH水平分布比较均衡;水体的垂直断面也分布均匀。这样,就没有一个特别的污染源。整个胶州湾水域,由春季的HCH含量增加,到夏季高峰,然后到秋季降到低值,与胶州湾的入湾河流的流量变化相一致。另外,在空间尺度上,胶州湾入湾的最大河流是海泊河,沿着海泊河的河口到湾口,HCH的含量变化有梯度性:从大到小呈下降趋势,展示了河流的输送。这样的现象表明,在20世纪70年代末,非常泛滥地使用HCH,造成土壤中的大量残留通过地表径流等方式汇入胶州湾水域。 1.3.3迁移状况 在胶州湾水域,HCH的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迁移。 在春季,娄山河水系和李村河水系均从湾的东北部入海,这些河流从陆地带来了大量的农业污水,里面含有大量的土壤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HCH,并且胶州湾的东北部水域相对封闭,水体交换缓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海水的自净化,导致东北部水体中的污染物聚积,南部靠近湾口,与黄海的海水交换剧烈,湾内涨潮速度快,落潮速度慢,并有环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迁移和稀释。这样展示了:湾的东北部区域含量较高,往西南方向递减,胶州湾水域HCH的浓度较低。 位于西北地区的即墨盆地和胶莱平原以砂姜土壤为主,适合种植业的发展,是胶州湾地区的主要农业区,进入夏季以后,各种农作物、植物进入生长旺盛期,农业害虫开始增多,HCH等杀虫剂的施用大量增加,同时,河流处于汛期,胶州湾地区最大的河流大沽河从即墨盆地和胶莱平原带来了大量的农药残留入海,导致胶州湾海域水体中HCH的含量大量增加。这样展示了:在夏季,湾的西北部区域HCH的浓度开始逐渐增加,整个胶州湾水域HCH的浓度都非常高。 秋季气候寒冷,昆虫的活动几乎绝迹。同时,农作物也收割了,农民不必施用农药驱赶农业害虫,没有了陆源污染,输送HCH的河流流量也大大降低。这样展示了:在秋季,整个胶州湾水域的HCH的浓度都非常低。 HCH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或难溶于水[1],大量的HCH随着悬浮颗粒物迅速沉降到海底。这样展示了:HCH的表层、底层含量都相近,水体的垂直断面也分布均匀。 ……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