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162.8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63.8
 
  《 
			消息(贾平凹新书,长篇笔记体小说)
			》
 售價:HK$ 
			75.9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184.8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64.9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107.8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86.9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63.8
 
 
 | 
         
          | 內容簡介: |   
          | 内圣而外王,修己以安人。中国传统文化以修身为起点,以治国、平天下为鹄的,浩繁的史籍中汇聚着古人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和深邃智慧。本书从立国之道、立政之道、济世之道:施政之道、吏治之道、邦交之道等六个方面,寻章摘句,阐释先贤论述,涉及国家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内容、治理手段等诸多方面,时间跨度上从先秦到清末,力图相对全面地呈现中国古代治国之道,为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  
         
          | 目錄: |   
          | 第一章 立国之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三、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四、君为民心,民为君体
 
 五、至公者平恕无私
 
 第二章 立政之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一、君天下者惟须正身修德
 
 二、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三、徳惟善政,政在养民
 
 四、国者天下之利用也
 
 五、修身在正其心
 
 六、虐行则怨积,德布则功兴
 
 第三章 济世之道: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一、经世济民,财用为本
 
 二、欲求富国必先利人
 
 三、民生本务在勤,勤则不匮
 
 四、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五、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
 
 六、足国之道,取之有度而用之有节
 
 第四章 施政之道: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一、为政之要,去言任法
 
 二、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
 
 三、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四、为治之道在于务实,不尚虚名
 
 五、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第五章 吏治之道:功加于民,德称其位
 
 一、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
 
 二、致治之本,惟在于审
 
 三、任人唯贤,择能而使之
 
 四、善则赏之,过则匡之
 
 五、为官重恭慎,立身贵廉明
 
 第六章 邦交之道:讲信修睦,近悦远来
 
 一、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二、修齐治平,仁者无敌
 
 三、弛其文德,协和万邦
 
 四、民爱之,邻国亲之,天下信之
 |  
         
          | 內容試閱: |   
          | 第一章 
 立国之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一个极其光辉且具有根本性的观念。有夏已降,及至清朝,历朝历代虽为一姓之王朝,但在传统的国家学说中,都反对把国家作为一家一姓之私属,而是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子不过是秉承天意来治理百姓的。“民惟邦本”,老百姓是国家的基石,政权的根本。“本固邦宁”,只有老百姓安定了,拥护当政者,国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正因如此,“民贵君轻”的政治价值观,成为贯穿传统社会政治思想核心观念之一。
 
 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民心”的高度重视。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意即是天意。“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贤明睿智的君主,一定是体恤民情、民意、民心的君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反复强调的执政辩证法。
 
 要持守天下为公的理念,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做到大公至正。“政者,正也”,公正是为官行政的法宝,“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贤者以公为心”,“公则天下平矣”,贤能之人,要守公道,行公义,谋公利,做到公正无私,“无偏无陂”、“无偏无党”。这样,可以使百姓平顺,社会和谐,进而迈向天下大同的治世理想。
 
 第二章
 
 立政之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如果问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最突出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德政思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实行德政的人会得到百姓的真心拥护,就像是众星围绕在北斗周围。
 
 为政以德,首先是对君主的要求。古人认为“才德全”的人是圣人。“君天下者,惟须正身修德”,君临天下的人要把以德修身作为最要紧的事,自觉地施行仁政、德治。“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死心塌地跟着你。“以德行仁者王”,治理天下,用高压强制的手段还是靠道德教化的方式,效果大相径庭,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总结的:“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一时,败亡亦促。”所以,古人治政,主张任德不任力。
 
 为政以德,对官吏提出了很高要求。毛泽东曾经阐发古人思想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以德修身,是官吏安身立命之道,“身立而政立”。所以,古人特别重视官吏的道德操守、道德形象。孟子倡扬的“养浩然之气”,也成为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砥砺品格的圭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