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售價:HK$ 
			55.0
 
  《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售價:HK$ 
			206.8
 
  《 
			没有民主的政治(1815—1914):英国政府的观念与关注
			》
 售價:HK$ 
			118.8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东亚的车舆社会史
			》
 售價:HK$ 
			196.9
 
  《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售價:HK$ 
			87.8
 
  《 
			四海车书总会同: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140.8
 
  《 
			接触 2025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74.8
 
  《 
			21天打造翘臀
			》
 售價:HK$ 
			64.9
 
 
 | 
         
          | 編輯推薦: |   
          | “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张恨水的散文全集国内独家首次出版,带您走进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的张恨水的文学和内心世界,透过时评家的真实报道,全景式解读曾经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百态。 |  
         
          | 內容簡介: |   
          | 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直为小说家的巨大声名所掩,散文印行于世者并不多,世人之中知者亦少。本次是张恨水散文作品首次以全集的形式结集出版。“全集”共分七卷,分别为《最后关头》《小月旦》《山窗小品》《北京人随笔》《上下古今谈》《明珠》《写作生涯回忆》。这些作品字里行间都充盈着诗画之美,透露出一种清淡秀雅的闲逸之风。阅读这些日常清谈式的作品,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张恨水那于寻常旧市巷陌之中寄寓的深深家国沧桑之感。 |  
         
          | 關於作者: |   
          |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生于江西广信,祖籍安徽潜山。张恨水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作品使张恨水一举成名。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恨水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长篇小说《啼笑因缘》。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有评价说:“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张恨水因此成为“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  
         
          | 目錄: |   
          | 小月旦 王法与小太监 003
 安水心不能做青天大老爷 003
 不嫌玻璃盏大 004
 油匠担子往上跷?缸罐担子往下跷 004
 卖去年的历书 005
 罗曼?罗兰的几句话 006
 崇效寺看牡丹 006
 一个三匾担一个匾担三 007
 知道了 007
 第二回以后不问政治 008
 大总统令别来无恙 009
 同行是冤家 009
 时局像放花盒子 010
 国人没有想到梁启超 011
 哀海上小说家毕倚虹 011
 无话可说的五卅纪念 012
 干者人情避闪者不可测也 013
 红楼梦中三侍儿 013
 岂但纲纪荡然 014
 我主张有官荒 015
 还谈得到过节吗 015
 端午节不吃肉的感想 016
 岂但北京将化为灾城 017
 不吃饭的风头主义 017
 推翻一首神童诗 018
 章孤桐穷得卖字乎 019
 呜呼女明星之权威 019
 提倡外货和一身穿 020
 成功也不过几亩田 021
 你们打扑克罢 021
 当局不会支配眼睛 022
 我有做院秘书长的才具? 022
 不适用茶酒店掌柜态度 023
 叫卖文虎章 024
 不发表主张为妙 024
 出门勿认货
 ——主张尽管有 025
 风庭星光下之一点禅思 026
 靳云鹗闭户读《孟子》 026
 间接喝秽水 027
 这是恭维孔夫子 028
 未盖新屋不可毁旧屋 028
 战场上的和平福音 029
 人到无求品自高 030
 难得麻木 030
 供兔儿爷及其他 031
 中国人是应该专门对内的 032
 看戏何如听戏好 032
 做哪行不妨骂哪行 033
 映电影的时局 034
 流着眼泪说 034
 举世不复须注意圣人矣 035
 女学生的装饰问题 036
 若要人心足?除非黄土筑 037
 天似乎没祸中国 037
 有感于小说家之疑案 038
 武官不要钱文官不怕死 039
 罗刹国岂无璧人耶 039
 知音非可求而得也 040
 张飞放着一把火?李逵打倒一堵壁 040
 报费有无多少不论 041
 越穷越闹越穷 042
 白话文里的典雅派 042
 瞧你的 043
 望低处看 044
 为女子 044
 灶神的嘴恐怕粘不住 045
 算不了什么英雄好汉 046
 庙里有鼓也无 046
 总而言之跌价罢了 047
 读了卫生令以后 048
 吴佩孚沿途乞食 048
 这两口死尸古来就有 049
 投机与识时务
 ——罪言之一 050
 脱帽与换帽 050
 欲念战胜了一切
 ——罪言之二 051
 希望不自然之成长
 ——罪言之三 052
 一条讨厌的狗
 ——罪言之四 052
 为什么不做官 053
 送火腿挨骂 054
 香国与人肉作坊欤 054
 一味地向前 055
 长衫友人 056
 一了百了 056
 外人消息宣告破产 057
 空手入世界 057
 劝业场一炬焦土 058
 脚踏两边船 059
 兔儿爷的价值 059
 死人臭 060
 十二字诀 060
 被眼瞒 061
 节关不住人 061
 过来了 062
 同情非偶然 062
 不了解吃饭问题 063
 劝不醒村牛木马 063
 真个用咱不用咱 064
 暗香疏影 064
 百忍堂 065
 又饱又暖胜似做官 065
 写在雷声下 066
 供给因需要而起吗 066
 少爷之写真 067
 诗与非诗 068
 骡车走沥青油马路 068
 丢了打狗棍 069
 雅而不通 069
 识货不在比 070
 既吃鱼又避腥 070
 为酬答主顾起见 071
 差得太远 071
 乐意过不文明的日子 072
 天与穷人为难 073
 何难何易 073
 两个车夫之言 074
 天亦忍矣 074
 北京城里三样好 075
 和尚通告就职 075
 读了中央公园记 076
 送寒衣 076
 爱当家 077
 墙壁开放 078
 戏与真 078
 穷凑付 079
 不做官而先存坏心 079
 为新明戏院惜蒲伯英 080
 伙计都快活 080
 报纸和老鸦一般 081
 头痛不能医头 082
 优待学生 082
 破坏与建设 083
 花柳大夫 083
 越穷越没有 084
 心不死 084
 小三天 085
 拼命人可怕 086
 男女社交私开 086
 爆竹声 087
 字母地名 088
 赴邮局者留心扒手 088
 封箱大吉 089
 吉祥新戏 090
 一分行情一分货 090
 替人发愁 091
 不反任何守教 092
 第三种水 092
 诸事不宜 093
 耻与日本共事
 ——柯老先生有骨子 093
 亡国的经验 094
 六月还能纪念东邻 095
 日货家家有 095
 各是其是 096
 你且看他 096
 吊黎元洪 097
 这相思苦尽甘来 098
 至少也是瞎说 098
 外人方面消息减少 099
 望勿太深?进勿太烈 099
 何责乎裁缝落布 100
 我只有痛哭 100
 瞧我吧 101
 幻境勿想得太完备 102
 低下去罢 102
 蒋锄欧邹鲁 103
 大城人大吃大菜 103
 健者不健矣 104
 想起过素节 105
 取消公理战胜碑 105
 狗性不变 106
 打倒虱多不痒 106
 转到笔底下 107
 何必怕说做官 108
 赶不上了 108
 靠天吃饭 109
 回到中华民国去 109
 吃饭问题 110
 一家哭一路哭 110
 候补道万能 111
 这是和平门罢 112
 谁该让让 112
 我来做和我来做好 113
 中山服应用中国布 113
 注意天安门外清洁
 ——别让那儿成了露天厕所 114
 人到穷途迷信多 114
 何必怕迁都 115
 十分红处便成灰 116
 丝毫不放松 116
 向下看 117
 来打倒粪阀 118
 打倒水阀 118
 北平要长衫朋友帮忙 119
 带发修行 120
 明天雇辆汽车来
 ——中山公园门口偶成 120
 要有路挖古墓 121
 不能躺着吃喝 121
 瓦片也靠不住 122
 你也来了 123
 灾官太太的话 123
 不宜称本平 124
 废娼不在表面 124
 怪可怜的 125
 市面穷 126
 车夫是分利的 126
 绝交罢 127
 狗血与神兵 128
 焦德海下天桥了 128
 朽木不可雕也 129
 市政第一步 130
 大休息室 130
 呻而无病 131
 赋得越穷越没有 131
 读书运动与运动读书 132
 拉主顾去 132
 兔犹如此?人何以堪 133
 是谁替我们分了家 134
 昔日如彼?今日如此 134
 葬在圆明园 135
 一盒子来?一盒子去 136
 电灯断火问题 136
 新华门旁一面破旗 137
 青年守寡不旌奖 138
 护城河应该洗刷一下 138
 红煤要成燕窝了 139
 琴无弦瑟无柱 139
 柷无止敔无木 140
 居然容纳了两件事 141
 就医难 141
 到失业之路 142
 去年今日的小月旦 143
 卫生局与当街便溺 143
 电灯又断火了 144
 玩得腻了 145
 嗜好三定理 145
 亡命进步 146
 为吃饭而努力 146
 说谎价 147
 要不要彩牌坊 148
 浸透了的 148
 中南海开放以后 149
 小心门户
 ——君子之道大行 150
 征女友 150
 廉价租售 151
 多言何益 151
 注意冷来了 152
 别用外国字缩写法 152
 非罚电灯公司不可 153
 打倒月老 154
 庆贺千秋 154
 有饭一家吃 155
 肃静回避 156
 赌咒 156
 不成问题之问题
 ——打倒马褂 157
 欢迎飞机 157
 优待花柳 158
 难免要钱 159
 感情用事 159
 两个人口中的雪 160
 老段穷不穷 160
 吟风弄月罢 161
 亲爱的 161
 莲花应作杭州市花 162
 忘了这个爱字吧 162
 为什么用阳历呢? 163
 两件小事的主张 163
 磕头乎 164
 不算命便唱大鼓 164
 打倒半夜敲门心不惊 165
 卫生局成绩零分以下 166
 本性难移 166
 煤渣平马路 167
 庙中神签问题 167
 平等的爱 168
 我怎能变块顽石 169
 没有学曹瞒的勇气 169
 非钱不行 170
 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171
 记者有不逢汉武之感 171
 完了罢 172
 真个谦受益吗? 172
 怎样处黄金时代 173
 人不求人一样大 173
 妻的人选 174
 夫的人选 175
 利害与是非 175
 好人政府的好人呢? 176
 女子的名字 177
 谈爱莫忘做人 177
 钱与信义 178
 好汉不论出身低 178
 中国好譬一条大鲸鱼 179
 强迫之镇静 180
 干等着罢 180
 谁能学求雨的和尚 181
 西瓜皮 181
 政治与婚姻 182
 莫乱打孔家店 183
 哪里能怪天
 ——电灯电话自来水全坏原因 183
 拼得不值 184
 出份子 184
 怨天 185
 令人想起冯玉祥 186
 铁路两边的树 186
 社会新闻 187
 什么玩意儿
 ——和平门洞口的茅厕 187
 清查户口 188
 这就叫市自治吗? 189
 禁止大车通行 189
 戏园子应废旧历 190
 到哪处找出一个是来 190
 人亦剃其头 191
 拳打中三路 192
 平津驰名的无名者 192
 最小的市自治 193
 好譬踢球 194
 要钱的艺术 194
 象嘴里长狗牙 195
 呜呼平市电灯 195
 圣旨下跪 196
 所贵乎标语者 197
 坐汽车与骂汽车 197
 亲生女儿告娘 198
 公益捐要官派 199
 装糊涂的是聪明人 199
 游艺会赞 200
 妙 200
 阴历废除得了吗? 201
 以待来年 202
 小世说
 北大之母
 ——儒行之一 205
 李家寨
 ——儒行之二 205
 章士钊不读《红楼梦》
 ——儒行之四 206
 罗家伦精于牙科
 ——儒行之五 207
 鲁迅之单人舞
 ——儒行之八 208
 刘半农迫学汉隶
 ——儒行之九 208
 蒋梦麟闻捷戒纸烟
 ——儒行之十 209
 李大钊之死
 ——儒行之十一 210
 陈独秀之新夫人 211
 林损以姨为母 212
 诗人杨云史 212
 曲典吴梅 213
 复旦之校宝 214
 洪宪事物 215
 洪宪事物 216
 都督名称之变 216
 顾鳌薛大可 217
 辫子兵 218
 小扇子徐树铮 219
 张敬尧祝寿去湘 220
 张宗昌供养两父 220
 艺林珠玑
 不通联语偶谈(一) 225
 不通楹联偶谈(二) 225
 热心之红娘 226
 拘谨不好?放浪也不好 227
 白话旧体诗 227
 文言之妙用 228
 胡适新作的旧诗 229
 诗与散文之别在行列
 ——有诗一首为证 229
 曹雪芹?高兰墅 230
 金圣叹与毛奇龄 231
 项羽 232
 桃花扇
 ——恭维之反面 233
 辞达而已矣 234
 上画随笔
 恨水先生津浦道中一封书 237
 张恨水先生来函 238
 技击余谭(一)
 ——盘肠战士 238
 技击余谭
 ——盘肠战士 239
 张恨水启事 240
 旧京俏皮话诀 240
 旧京刻本小说涨价胡圣人多少负点责任 244
 张恨水之新居与新著
 ——与逸芬书 245
 丹翁赐联“年少妙文宜上画,名家
 ?小说重吾宗”,愧不敢当,诗以谢之 246
 恨水先生抵平后来书 246
 旧年怀旧(一) 247
 杂感
 菩萨较佛如何? 251
 有猴儿自有紧箍儿咒 251
 女孩儿家恁响喉咙 252
 还是两头大罢 252
 家常便饭的民意 253
 群兽的大会议 254
 失恋只有一死吗? 255
 几句小引 256
 民意和名义 256
 不要紧 257
 阳历毒月过去了 257
 “者”化教育 258
 茶点了事! 258
 花子拾金不宜久演 259
 大家都为护腰运动我为林孔唐呼冤 260
 廉耻道丧 260
 我主张有官荒 261
 没有法办,就该滚蛋 261
 谁的责任 262
 关着门做买卖 263
 君子国 264
 爱当夹板风味 264
 我只是图着什么来 265
 作文不可乱改 265
 保定好开封好武昌更好 266
 抱杨树兜洗澡 267
 熬到长胡子就好了 267
 狗咬你,你也咬狗吗 268
 要钱做什么 268
 无话说逼出迎年诗 269
 关于两封怪信 269
 又要马儿不吃草 270
 旧年怀旧(一) 270
 旧年怀旧(二) 271
 旧年怀旧(三) 272
 情波(一) 272
 情波(二) 273
 几句上场白(一) 274
 几句上场白(二) 274
 白费三副眼泪 275
 谈谈国产女明星的面孔 276
 生活程度 277
 七个字 278
 关于杨贵妃之故事 279
 江山情重美人轻
 ——为杨贵妃呼冤 280
 贫不必炫亦不必隐 281
 有力才谈理 282
 怎样替我们的鼻子保险 283
 只要有羊肉包饺子吃就得了 283
 打倒窑子 284
 恋爱上六个疑问 286
 瞧灯去 288
 北平的马路 289
 作诗与哭穷 290
 百忙里写几句 291
 创造与不了解 292
 霸王别姬 293
 将毋同 294
 反孔子主义 295
 有纯阳的有纯阴的也有名阴而实阳的 296
 信口开河 297
 到民间去 298
 洒松香火 299
 替北京天文台吐一口气 300
 向墓中去 301
 咏北京 302
 风都可以往北 302
 吉人自有天相 303
 热中之不亦快哉(一) 303
 热中之不亦快哉(二) 304
 从军乐 305
 无我主义 305
 叶楚伧当当 306
 认定几个字做去 307
 无法安贫?焉能知命 307
 梦中得诗 310
 我的一个戏迷儿子 311
 |  
         
          | 內容試閱: |   
          | 王法与小太监 我尝见京戏中之法门寺矣。刘瑾谓赵廉曰好一个大胆的眉坞知县……你眼中还有王法吗?这话可又说回来了,你眼中没有王法,还有咱家吗?其语毕,小太监遂亦曰:这话可又说回来了,你眼中既没有千岁爷,还有我吗?吾初观之,颇以为其语不伦。至今思之,其语亦自有理。盖王法者,千古来皆私有之物。刘瑾既为明室之权臣,且曾自曰:明是君臣,暗如手脚一般。则人之无王法,自是无刘瑾,无刘瑾,自是无小太监,反言以明之,眼中无小太监,便是无王法也。
 观此剧,令人深痛君王时代之专制。吾何幸生于今日,而得为共和
 之民。
 (原载于1926年5月1日《世界晚报?夜光?小月旦》)
 安水心不能做青天大老爷
 开源莫如节流,谋善莫如改过,尝试莫如守成。
 宋范仲淹整顿吏治,将班簿上之不才监司,一笔勾之,盖免之也。富弼见之曰:一笔勾去,一家哭矣。范曰: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范之言,固为痛快,富之言,亦属人情,故好官皆有好心,而有好心不必尽为好官,盖人才与道德究为两事也。《儿女英雄传》中之安水心,不能不谓是好人,而却做不成好官。彼贾府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之句,宝二爷视为俗不可耐,岂其然哉?故安水心如不得罪河漕大人,其能做一任青天大老爷到底,亦无所不信耳。
 (原载于1926年5月2日《世界晚报?夜光?小月旦》)
 不嫌玻璃盏大
 近来得小暇,恒以浏览《西厢》为乐。灯下开《赖婚》一折,辄谈莺莺为古今第一情种子。读甜水令云:还有甚相见话偏多?星眼朦胧,檀口嗟咨,攧窨不过,这席面真乃乌合。予即不免怃然长叹,更读折桂令云:你嫌玻璃盏大,从因我,酒上心来较可。你而今烦恼犹闲可,你久后思量怎奈何?予读至此,予诚欲效作圣叹语,久久伏地,不敢仰视。予虽姓张,予乃不名君瑞。使予而为张君瑞,予必不嫌玻璃盏大,当如鲸吸海,一饮而尽。盖人而坐于乌合之席上,山珍海馐,皆为苦药,惟有酒上心来较可也。
 今之烦恼,虽曰犹闲可,而久后思量,实有不忍思者。刘伶醉而携铲,乃曰死便埋我,其为真能不嫌玻璃盏大之人也哉!
 (原载于1926年5月3日《世界晚报?夜光?小月旦》)
 油匠担子往上跷?缸罐担子往下跷
 我们乡下有一句话,挑缸罐的匾担往上跷(读作上声)挑油桶的匾担往下跷,各有各的窍。这话虽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但是由兴而比也的例子看起来,很有道理。何以呢?挑缸罐的怕担子碰地,所以要往上跷,挑油桶的怕摇,所以要往下跷,这里面确乎各有各的窍。如其不然,缸罐担子匾担往下跷,油桶担子匾担望上跷,那就要闹乱子了。
 惟其如此,所以美国的政治,不能搬到英国,英国的政治,不能搬到法国。就一国言,也是这样。西南的政治,不适用于东南,东南的政治,不适用于西北,何以?各有各的窍呀!再切实些说:在汉口的议员,不愿谈护法;在北京的议员,不愿谈护宪。你若强之,就是要油匠匾担往上跷,缸罐贩子匾担往下跷了。乌能望其依允哉?
 (原载于1926年5月4日《世界晚报?夜光?小月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