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突破平面Photoshop 2025设计与制作剖析
			》
 售價:HK$ 
			75.9
 
  《 
			如果未来可以被编辑 关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和艺术悖论
			》
 售價:HK$ 
			64.9
 
  《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售價:HK$ 
			65.8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98.8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184.8
 
  《 
			谁在研究中国:海外中国研究中心要览
			》
 售價:HK$ 
			88.0
 
  《 
			小白理财进阶之道:富爸爸的财富花园+财务自由笔记+有钱人穷的时候都在做什么(共3册)
			》
 售價:HK$ 
			197.3
 
  《 
			谎言的逻辑:洞悉谎言背后真实的心理和人性 专享版
			》
 售價:HK$ 
			54.8
 
 
 | 
         
          | 編輯推薦: |   
          | 董仲舒思想是到当时为止的前人思想的汇集、总结、重构,了解儒家文化,必定要了解董仲舒的思想。 
 
 马勇作品集历史名人传记系列:
 
 
 
 中国圣雄:梁漱溟传
 赶潮的人:蒋梦麟传
 盗火者:严复传
 民国遗民:章太炎传
 |  
         
          | 內容簡介: |   
          | 董仲舒(前179-前104)为西汉哲学家,经学大师,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少年时专治《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潜心钻研孔子学说。汉武帝时,召试天下贤良之士,他以“天人三策”相对,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二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他的学说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本书以汉代为背景,详尽讲述了董仲舒的一生和思想,及其对当时代和中国历史的影响。 |  
         
          | 關於作者: |   
          | 马勇,1956年生,安徽濉溪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著《汉代春秋学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199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优秀成果专著类二等奖;《梁漱溟评传》(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1992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199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专家提名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副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该书获近代史所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郭沫若历史学奖等;《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获新闻出版总署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工程奖、中国社会科学院成果奖及第七届国家图书奖等;所著《1911年中国大革命》获广东南方阅读盛典2011年“最受关注历史类图书”奖、《中华读书报》评为“2011年十大好书”、“2012书业发展论坛十大好书”、《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度优秀图书等。
 |  
         
          | 目錄: |   
          | 第一章 模糊的少年时代与家庭 一、家庭
 二、师承
 第二章 儒术独尊:初登政治舞台
 一、缙绅先生何以往归陈王?
 二、马上治天下?
 三、清静无为与有为
 四、诸子的复出
 五、景武之际的社会问题
 六、仲尼之道的变异
 七、长沙一去古今怜
 八、独尊儒术:帝国安宁之道?
 第三章 谠言访对,为世纯儒
 一、大道之要
 二、帝王之道
 三、天人之应
 第四章 帝国的梦想
 一、“齐一天下”的可能
 二、“小中央”与“众封建”
 第五章 究天人之际
 一、天人是否能感应?
 二、天=上帝=自然界
 三、天子不能奉天之命,则废!
 四、人,超然异于群生
 五、王者,民之所往
 六、援天道以证人事
 第六章 通古今之变
 一、《春秋》在汉代以前的基本情况
 二、《公羊》学在汉代异军突起
 三、《公羊》学与阴阳五行合流
 四、“《春秋》重人”
 五、辨物之理以正其名
 六、奉天而法古
 七、《春秋》决狱
 八、《春秋》之义
 第七章 构造中国传统社会发展模式
 一、传统政治的基本出发点
 二、正人先正己:君主专制的前提
 三、德教:传统政治的基本原则
 四、任贤任能:传统政治的组织路线
 五、正名:传统政治的手段
 六、更化与复归:传统社会的运转规律
 第八章 白衣三公与相国悲剧
 一、白衣三公
 二、思想家与政治家
 三、两相骄王
 第九章 一代儒宗与万世师表
 一、蛰居著述
 二、后学的分化
 三、万世师表
 第十章 正统思想家的历史定位
 董仲舒年谱简编
 |  
         
          | 內容試閱: |   
          | 题 记 时间过得真快,为董仲舒作传一晃三十年了。现在承东方出版社好意,有机会再版,趁此交代这本小书写作缘起。
 1983年,我从安徽大学历史系毕业考进复旦大学历史系,师从朱维铮先生研习中国文化史。那时朱老师学术重心在经学史,因而我的阅读大致围绕着经学史、学术史。
 思考毕业论文选题时,朱老师让我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设计不少于三个题目,然后一起讨论选定一个。我那时正在读前四史、先秦诸子、秦汉学术,我提交的三个题目是:《董仲舒思想研究》、《三礼研究》及《汉代春秋学研究》。经朱老师指点,选定《汉代春秋学研究》,舍弃了董仲舒和三礼。
 我没有将董仲舒作为学位论文去处理,但我对董仲舒的阅读、思考并没有就此结束。在那之前我仔细读过《春秋繁露》及《汉书》中的相关史料,我觉得董仲舒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关键,值得研究。所以在读书期间我写有董仲舒思想研究初稿,毕业后偶有所得,也不忘继续思考、写作。我对董仲舒的看法大致在这样几点:
 第一,董仲舒思想是到当时为止前人思想的汇集、总结、重构。读《春秋繁露》,很容易感觉先秦诸子各家各派思想、学术融为一炉,重构了一个全新的思想体系。
 第二,董仲舒并不只是一个书斋里的思想者,他对社会、政治的关怀、思考,成就了他的思想体系。读董仲舒“天人三策”,我觉得那是中国两千年帝制时代最伟大的文件之一,董仲舒比较完美地创建了以天子为中心的“天人合一”模式。在人世间,天子为世俗之主,最大。但天子又是“天之子”,听命于天,而“天”,在董仲舒的设计中,又是民意的表示。如此往复循环,终于容纳了灾异说、谴告说、天人感应说。在近代科学出现前,董仲舒的这些理论自有其意义。
 第三,董仲舒的时代,是帝制时代形成期。在经历了秦王朝二世而亡,经历了汉初动荡、文景之治后,汉武帝确实希望能有一番作为,董仲舒为此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在“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中,董仲舒为帝制中国制度设计提供了自己的方案,这个方案,包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能在后世有很多值得检讨的地方,但在当时,在帝制初期,其意义并不容低估。
 基于这些认识,我在1990年代初写出初稿,也曾在几家出版社传观,但直至河北人民出版社李大星先生策划“大儒系列”,这本小书才于2000年初版面世。翌年(2001年),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了我的《董仲舒》简写本。又过了几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将河北人民出版社全本再版,改题《董仲舒评传》。此次东方出版社新版基本依据初版本。
 马 勇
 2015年2月15日
 古代思想史、儒学研究者,对董仲舒及其思想感兴趣的读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