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售價:HK$ 
			65.8
 
  《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售價:HK$ 
			74.8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129.8
 
  《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精装
			》
 售價:HK$ 
			96.8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96.8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96.8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86.9
 
  《 
			要有光
			》
 售價:HK$ 
			75.9
 
 
 | 
         
          | 編輯推薦: |   
          | ●阿里巴巴上市后,首度官方独家授权作品 ●距离马云最近、最新的版本
 ●王利芬是最熟悉马云的创业者,以创业者的心态最大限度地接近马云
 ●高红冰是互联网专家,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以互联网专家与阿里巴巴内部员工角度看马云
 ●李翔与马云相交十年,是马云最信得过的媒体人,从媒体人角度看马云
 ●省时间学干货:针对关乎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首次深度提炼马云创业智慧
 《穿布鞋的马云》梳理阿里巴巴15年的历史,从创业者、内部人、媒体三个角度,提炼阿里27个关键节点中,有关融资、团队、管理、谈判、失败、企业愿景、企业文化、战略、人才、上市之后该怎样等内容,为创业者提供参考,节省从数百本同类书中沙里淘金的时间。
 ●全书四色印刷,特别选用90g高档东方书纸,内文包含27张海报级插图。
 |  
         
          | 內容簡介: |   
          | 翻开本书,你将看到一个真实的马云: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一个公司是不是伟大,不是看它赚了多少钱,要看它有没有为社会解决问题。
 上市只是一个加油站,目的是走得更远。
 态度比能力重要,选择同样也比能力重要。
 我花时间最多的是研究国内外企业是怎么失败的。这两年我给我们所有高管推荐的书都是讲别人怎么失败的。因为失败的道理都差不多,就是这么四五个很愚蠢的决定,但是每个人都以为这个错误别人会犯,我怎么会犯。但是你一定会犯,即使提醒过你,你还是会犯。
 这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建议:在学习别人的失败时,除了觉得自己没在这儿跌倒心里窃喜外,还要反思,因为这些失败迟早都会来,关键是想好今天该做什么样的防范。
 |  
         
          | 關於作者: |   
          | 王利芬,优米网创始人CEO 央视资深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2006年,创办《赢在中国》电视节目,它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创业节目。2007—2009年,马云连续三个赛季担任总决赛评委,并担任“36进12”和“12进5”的评委。
 2009年底,创办北京优视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担任制片人、主持人,制作《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公益真人秀节目,马云再次担任总决赛评委。
 高红冰
 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政策研究室主任,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级研究员。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理事。信息社会50人论坛发起人,微金融50人论坛发起人。
 2000年以前,高红冰先后在国家电子工业部、国务院信息办、信息产业部工作,从事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互联网政策、法规的起草制定,曾深度参与早期中国互联网监管架构设计和政策法规制定。
 李翔,记者和 作家
 拥有超过10年的商业报道经验,长期跟踪采访阿里巴巴,曾数次采访马云,被很多人视为马云最信任的记者。
 2004年,在《经济观察报》开始职业生涯。2011—2013年,任esquire中文版的主编。随后重新回到商业报道领域,出任《财经天下》周刊主编。
 |  
         
          | 目錄: |   
          | 序言 马云对我创业的决定影响最大  1
 节点1
 1992年,第一次创业:海博翻译社
 [创业新视角]
 初次创业在项目选择上的局限  3
 这是一次找创业手感的过程  4
 略知商业中管理和制度的重要  5
 [阿里声音]
 第一次创业,始于一技之长  6
 [时代大视野]
 被忽略的开始  8
 节点2
 1995年5月,成败中国黄页
 [创业新视角]
 被上帝祝福的行业选择:互联网  13
 在别人的反对中仍然坚信  14
 得到用户需要先用媒体启蒙  14
 不了解资本的滋味导致创业的失败  15
 [阿里声音]
 1995年,一生最大的转折点  15
 [时代大视野]
 敏锐的机会发现者  17
 节点3
 1997年12月,外经贸部商务信息中心
 [创业新视角]
 创业团队理念相同的重要  22
 三次失败换来了最重要的创业智慧  22
 [阿里声音]
 任职外经贸部的得与失  23
 [时代大视野]
 马云的学习时期  25
 节点4
 1999年1月,湖畔花园创立阿里巴巴
 [创业新视角]
 阿里巴巴核心团队的建立  30
 凝聚团队是创始人的核心能力  32
 [阿里声音]
 初选B2B模式  33
 [时代大视野]
 建立愿景,建立“神话”  35
 节点5
 1999年,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
 [创业新视角]
 蔡崇信的加入是上帝的祝福  40
 十八罗汉是阿里巴巴成功的秘密之一  42
 [阿里声音]
 融入阿里巴巴团队  43
 [时代大视野]
 最重要的合伙人,往后退一步的合伙人  46
 节点6
 1999年10月,第一次融资:高盛
 [创业新视角]
 在硅谷见过几十位投资人一无所获  50
 第一笔投资的重要性  51
 [阿里声音]
 “客户第一”的市场法则  51
 [时代大视野]
 阵容豪华的投资人  54
 节点7
 2000年1月,软银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
 [创业新视角]
 孙正义的到来是马云最好的运气  58
 蔡崇信的才能再次发挥巨大作用  59
 [阿里声音]
 “我们都明白对方是想做大事的人”  60
 [时代大视野]
 又一个媒体“神话”  62
 节点8
 2000年,首次危机:裁员
 [创业新视角]
 阿里巴巴创办后马云犯的第一个大错  67
 中国公司国际化步骤必须谨慎  68
 [阿里声音]
 互联网的冬天,马云的危机  69
 [时代大视野]
 泡沫的遗产,示弱的艺术  71
 节点9
 2000年9月,西湖论剑,打造企业文化
 [创业新视角]
 小公司的行业大格局  76
 互联网泡沫中抱团取暖  77
 品牌和市场活动早于产品出现  77
 [阿里声音]
 阿里巴巴的武侠文化  78
 [时代大视野]
 武侠文化与借势金庸  80
 节点10
 2000年10月,中国供应商
 [创业新视角]
 将互联网观念浓缩成可售卖的产品  85
 让互联网服务那些没机会去广交会的人  86
 统一思想提振士气同样是基础  86
 [阿里声音]
 诚信通:用互联网的手段解决信用问题  88
 [时代大视野]
 如何靠赚钱赢得舆论  90
 节点11
 2003年5月10日,再入湖畔花园做淘宝
 [创业新视角]
 战略选择决定公司未来格局  95
 孙正义的价值突显  95
 成熟的商业项目运作  96
 [阿里声音]
 淘宝如何能生存下来?  97
 [时代大视野]
 淘宝,马云又讲了一个好故事  99
 节点12
 2003年至2006年,大战eBay
 [创业新视角]
 商业智慧以一当十  104
 决断力决定了创业者的高下  105
 [阿里声音]
 市场挑战者  106
 [时代大视野]
 战胜eBay就是最好的市场营销手段  108
 节点13
 2003年,创立支付宝
 [创业新视角]
 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112
 没试过的人和事永远不要说不可能  113
 生态系统是点状的连接,不是规划出来的  114
 [阿里声音]
 支付宝:由于信任,所以简单  115
 [时代大视野]
 人们为什么乐于谈论支付宝  117
 节点14
 2004年6月,网商大会
 [创业新视角]
 为电子商务的生态圈鸣锣开道  122
 [阿里声音]
 “网商时代”来临  124
 [时代大视野]
 造词的艺术  126
 节点15
 2005年,杨致远和雅虎并入阿里巴巴
 [创业新视角]
 最大投资额再次震惊国内外  131
 雅虎投资是祸是福  132
 [阿里声音]
 “雅巴联姻”始末  134
 [时代大视野]
 开始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136
 节点16
 2006年,《赢在中国》任评委
 [创业新视角]
 《赢在中国》与马云是相互成就对方  141
 [阿里声音]
 企业家精神  143
 [时代大视野]
 赢在电视  145
 节点17
 2007年11月,B2B上市
 [创业新视角]
 务实的商业模式  150
 创业者对上市时机的把握  151
 [阿里声音]
 互联网公司上市大潮的重要里程碑  153
 [时代大视野]
 成为符号,但也开始沉默  155
 节点18
 2008年,布局云端
 [创业新视角]
 电商业务中逼出来的云计算  159
 不懂技术的创业者要会判断技术  160
 [阿里声音]
 云计算服务的时代场景  160
 [时代大视野]
 技术雄心  164
 节点19
 2009年,阿里造节:“双十一”
 [创业新视角]
 市场需求决定了节日的狂欢指数  169
 [阿里声音]
 购物狂欢节  172
 [时代大视野]
 顺势造节  174
 节点20
 2010年,支付宝内资化、VIE事件、拆支付宝
 [创业新视角]
 在水中游泳的人比看客艰难多了  179
 [阿里声音]
 “支付宝内资化”起因  183
 [时代大视野]
 无法遏制的负面舆论  185
 节点21
 2010年,合伙人制度激活102年价值文化
 [创业新视角]
 合伙人制度是独特文化和气质的重要保障  190
 [阿里声音]
 102位合伙人  191
 [时代大视野]
 隔空论辩  194
 节点22
 2011年2月,诚信反腐
 [创业新视角]
 抢业务增长量与规范管理的平衡  199
 [阿里声音]
 阿里巴巴七大诚信体系  200
 [时代大视野]
 透明化处理内部问题:“将伤口给别人看”  203
 节点23
 2011年6月,淘宝一拆三,三拆七,七拆二十五
 [创业新视角]
 变革不涉及组织结构调整是空话  208
 [阿里声音]
 行进中的故事  211
 [时代大视野]
 了不起的拆分试验  213
 节点24
 2013年5月,布局物流,做“菜鸟”
 [创业新视角]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布局  218
 平台思维是阿里巴巴打造产品的基本思路  219
 [阿里声音]
 物流难题  220
 [时代大视野]
 食言与圈地?  222
 节点25
 2013年6月,余额宝诞生
 [创业新视角]
 进入更为艰难的领域  226
 [阿里声音]
 互联网金融  227
 [时代大视野]
 余额宝冲击波  229
 节点26
 2014年,IT到DT,阿里巴巴的移动战略
 [创业新视角]
 数据是阿里巴巴打造的最新的平台  234
 阿里巴巴的并购逻辑  235
 [阿里声音]
 “云+端”的战略布局  236
 [时代大视野]
 马云恐惧了吗  238
 节点27
 2014年9月,美国上市
 [创业新视角]
 穿布鞋的马云  243
 [阿里声音]
 “我们唯一的背景只有市场”  246
 [时代大视野]
 一个成功故事,但又不止于此  249
 后记
 还有87年的路该如何走  254
 附录
 马云台湾大学演讲:永远相信年轻人才是未来  256
 马云内部邮件:2015,阿里人,改变自己,创造未来!  262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马云演讲  264
 |  
         
          | 內容試閱: |   
          | 马云:创业最好的时机 1.现在是世界变化最快的时候,也没有比现在这个时代更好的时候,因为我们从来没遇上现在这般的机会。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职责,有每一代的机遇。This is our time。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释放了人的体能和能源,而我们在经历的这一次技术革命,是在释放人的大脑和智慧,是基于互联网、大智慧,在从IT时代向DT时代发展。IT时代是“以我为中心”,DT时代是“以别人为中心”;IT是“只有我知道”,DT是“创造新的东西”,未来的时代,将会是DT时代—以前是愈封闭愈好,未来是愈开放愈好,这是思想观念的变革。
 2.未来30年,整个变革会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
 社会需求的个性化愈来愈烈,过去的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已经跟不上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接受工厂模式,那你可以做出更佳的创新。有人说超市不好卖,都是因为淘宝—但他没明白,没有淘宝你也会不好卖。因为消费者需求愈来愈个性化,而这,就是社会的发展。
 3.创新是无穷无尽的,人人都看好的不叫机会。
 有个大学生在淘宝上卖夏天蚊子的标本,还卖得很好。他说在夏天复习功课的时候蚊子咬他,他就抓住蚊子给女孩子做成耳环,结果有人要两只一模一样的蚊子,他就很苦恼。前几年在阿里巴巴上卖得很好的美国黑人经常用的假发,有人买了一顶,下水去游泳,结果假发的胶水融化了,她不满意就跟我们提,于是几个星期后,世界上就诞生了第一款可以下水游泳的假发。
 4.别人的不高兴,可能是你的机会。
 创新的路上依旧艰难,你们在创业的路上不会比郭台铭和其他几位轻松到哪里去,也会很累。但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没有比这个时代更好了。大家都不高兴的时候才是机会来了,人人在抱怨的东西你解决了就是机会。机会最怕的是轮不到你,凭什么你可以做到?反而因为大家都不看好,你把它做好,这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机会。
 5.永远相信年轻人才是未来。
 年轻人的知识结构,对计算机、对手机、对互联网一定超过我们这一代人。有朋友说现在做的手机,屏幕太小了。我说不是太小,是你眼睛花了,人家年轻人觉得正好。我想告诉大家,我相信这一代年轻人有足够的智慧去解决关于未来的方案,并且我永远相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