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金钱的艺术
			》
 售價:HK$ 
			63.8
 
  《 
			部落:文化本能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
 售價:HK$ 
			86.9
 
  《 
			匹配
			》
 售價:HK$ 
			86.9
 
  《 
			ETF投资 低利率时代财富进阶必修课(普通人躺赢的投资方法,领先一步学会ETF投资,早日赢得财富自由
			》
 售價:HK$ 
			75.9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61.4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85.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61.6
 
 
 | 
         
          | 編輯推薦: |   
          | 我国政治社会团体功能的发挥应当从革命逻辑转向建设逻辑;政治社会团体双重代理角色的冲突并不是政治社会团体兼具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矛盾造成的,而是既有保障性制度安排过度和政治社会团体自主性机制匮乏的结果;政治社会团体的改革应当跳出既有的回归行政或彻底去行政化这种非此即彼的思路,立足于行政性、服务性、代表性和倡导性四大功能之间的均衡来发挥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优势来铺设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间层;等等。 |  
         
          | 內容簡介: |   
          | 褚松燕所著的《在国家和社会之间--中国政治社 会团体功能研究》是国内首部对以八大人民团体为主 体的政治社会团体在社会手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发挥情况进行综合研 究的分析成果,扎实的调研和翔实的数据支撑了作者 对政治社会团体的功能来源、发展与改革方向的探讨 ,既丰富了 政治主体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也会对我国政治社会 团体的功能转型有所助益。 |  
         
          | 關於作者: |   
          | 褚松燕,河南南阳人,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原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2003年以来被聘为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专家组成员。2005年1—4月在英国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公民资格理论、政府创新、社会治理。主要学术成果:出版专著《个体与共同体》,合著有《村级治理:制度与绩效》、《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等3部。共计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英文论文3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和《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国研网、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学术网站等转载或摘录。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课题1项,参加国际合作项目4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项目15项。
 |  
         
          | 目錄: |   
          | 导论 一、基本概念辨析
 (一)和谐社会
 (二)政治社会团体
 二、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研究现状述评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方法
 三、框架与脉络
 第一章政治社会团体分析框架
 一、政治社会团体的既有分析框架
 (一)法团主义理论
 (二)结构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我国政治社会团体的分析框架
 (一)政治社会团体分析的核心要素
 (二)功能一合法性分析框架:解读我国政治社会团体
 第二章我国政治社会团体的合法性:渊源与固化
 一、政治社会团体的原初合法性
 (——)各政治社会团体与中国共产党的渊源简述
 (二)政治社会团体原初合法性的获得
 二、政治社会团体合法性的固化
 (一)政治社会团体合法性的固化过程
 (二)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发挥的基础
 第三章我国政治社会团体功能:改革与保障
 一、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定位的逻辑
 (——)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定位变化的文本梳理
 (二)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定位的逻辑微调
 二、党和政府主导的政治社会团体改革
 (——)第一次政治社会团体机构改革:1993年
 (二)第二次政治社会团体机构改革:2000年
 三、政治社会团体功能转型的制度性赋权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赋权
 (二)法律法规赋权
 第四章政治社会团体的功能转型:加强社会属性的努力
 一、政治社会团体加强社会属性的努力:以工会为例
 (——)工会系统对经济社会转型的适应性反应
 (二)工会功能适应性转型的效果
 二、政治社会团体功能的发挥:主观评价的视角
 (一)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分项的主观评价比较
 (二)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发挥的总体情况:功能失衡
 第五章我国政治社会团体功能的转型:问题与挑战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转型
 (一)市场经济带来社会的利益分化加剧和社会分层的加速
 (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政治一社会生态的历史性改变
 (三)政府改革正朝着责任有限的服务型法治政府目标迈进
 二、体制性嵌入造就政治社会团体属性失衡
 (一)政治社会团体的属性配置受制于转变缓慢的国家一社会关系战略理念
 (二)国家制度安排过度与团体自主机制匮乏并存
 三、政治社会团体自身运作问题
 (一)内部小团体控制问题
 (二)基层组织活动资源匮乏
 四、其他组织的竞争
 (一)事业单位的竞争
 (二)社会组织的竞争
 第六章我国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政治社会团体的要求
 (一)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信息双向沟通主干道
 (二)横向社会利益的整合器
 (三)公共利益提取的有效渠道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倡导者
 二、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均衡化的路径选择与原则
 (一)行政化与非行政化:两种既有的改革观点
 (二)政治社会团体的可行改革路径:功能均衡化
 (三)政治社会团体功能均衡发展的原则
 三、改革政治社会团体制度环境
 (一)维持政治社会团体的政治地位
 (二)将国家的保障性制度安排从过度调整为适度
 (三)将政治社会团体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工作机制全面常态化
 四、政治社会团体以功能均衡为目标的转型
 (一)聚焦组织目标,加强自身建设
 (二)增强服务性功能,拓展社会认同基础
 (三)增强代表性功能,巩固利益整合基础
 (四)加强倡导性功能,构建社会价值共识基础
 参考文献
 附件:调查问卷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