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
||
| 臺灣用戶 |
|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
|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
|
share:
|
||||
|
新書推薦: ![]() 《 被杀死的真理子 尸人庄谜案 作者今村昌弘全新青春冒险小说 》 售價:HK$ 61.6 ![]() 《 智能超越 AI浪潮下的全球涌动与中国破局 》 售價:HK$ 75.9 ![]() 《 忌物堂诡谈 》 售價:HK$ 49.5 ![]() 《 大学问·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海外新文献刊布和文献史事研究 》 售價:HK$ 118.8 ![]() 《 汗青堂丛书158:唐朝的灭亡与欧亚东部 藩镇体制的通史性研究 》 售價:HK$ 77.0 ![]() 《 真菌的秘密生活 》 售價:HK$ 63.8 ![]() 《 财之道丛书·资本主义的终结:经济增长与气候变化的悖论 》 售價:HK$ 74.8 ![]() 《 唐代家庭:生活、生计与家风 》 售價:HK$ 107.8 |
| 內容簡介: |
|
陈晓川的《面向恶而实现的自由--康德式善人的维度》试图以康德的两种自由概念为基础,探讨康德式善人的基本维度。这一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条是 “上升之路”:通过消极自由自发性假设,善人获得了行为主体的身份,由消极自由向积极自由自律 的过渡,使善人获得了理知世界成员的身份;而通过理性事实学说,这两种身份获得了证实。从而善人首先是作为一个行为者具备道德行为能力,他能够出于义务而行动,因此也能够违背义务,从而可以在道德上被归责。不同于自发性,自律只是一种必须被预设的可能的能力,而善人之于一般行为者的区别就在于他主动地将此可能的能力实现出来。这一自律能力在经验世界中的实现可称之为“下降之路”:这是一个与人性中恶的倾向进行斗争的过程。我们需要通过心灵中的一次“革命”来实现意向的转变,也只有在与恶的斗争中才能意识到自身的力量,促进德性的成长,从而坚定地奉行一种趋向于善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假定上帝的帮助,并且必须注意经验性因素对作为道德品格之表象的经验品格的影响。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理知世界的成员身份以及恶的社会性存在要求我们不能仅仅专注于各自的“私人义务”,而应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恶的侵袭,即致力于伦理共同体的构建这一“ 特殊义务”,从而善人之“共在”维度才是完整的。 康德式善人不同于特定信仰的皈依者,但将义务视作上帝的诫命;也不同于单纯律法共同体之中的公民,他是一个自愿的守法者,而且致力于这样一种共同体乃至伦理共同体的构建;并且他也并不会拒绝伦理共同体之载体的“多样性”,因而康德式善人作为健全的理性主义者能够成为现代社会的理想人格。 |
| 目錄: |
|
序言:关于人的自我塑造的伦理学之尝试
关于引用康德原著及英译术语的说明 导论 第一节 背景:自由概念的内部张力与现代善人概念的缺位 一 皈依者:上帝在场之自由的实现 二 守法者:自由主义之自由的实现 第二节 概念准备:康德的两种自由概念 第三节 康德善人概念的提出 第四节 康德式善人的维度 第五节 康德式善人的意义 第六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外 二 国内 第一章 消极自由意义上的善人 第一节 康德的道德论证策略 一 整体策略 二 《奠基3》交互论中的两种自由 第二节 自由之为必需的假设——消极自由的初步确立 一 这一假设的必要性 二 对这一假设的各种证明 三 这一假设的本性 第三节 由自由假设而来的道德心理学观点——消极自由 之为康德式行为者的特征 第二章 积极自由意义上的善人 第一节 由自由假设而来的第一个论证——向积极自由 概念的第一次过渡 一 意志概念与两种自由的融合 二 “自发性论证” 三 这一论证的结论与限制 第二节 由自由假设而来的第二个论证——向积极自由 概念的第二次过渡 第三节 两种自由在可能性层面的兼容:对归责悖论的解决 一 不道德行为者的自律 二 理知世界之两义与自欺者的视角 小结 第三章 理性事实学说对两种自由的证实及其限度 第一节 理性事实学说对两种自由身份的确证 一 法则作为被给予的事实 二 两种自由身份在敬重现象中的显明 第二节 两种怀疑论:自由的现实化困境 一 从法则到特殊义务:对黑格尔主义者的回答 二 作为动机的敬重:对休谟主义者的反批评 三 对理知身份的再认识:敬重与“康德式悖论” 四 附论:海德格尔论康德的敬重说 小结:概论理性事实学说的限度 第四章 两种自由融合意义上的善人 第一节 康德的根本恶学说 一 意向中的恶 二 本性中的恶 三 历史哲学视域中的恶 第二节 意向转变的困境与道德重建的两种方式 一 意向转变的可能性分析:“应当意味着能够” 二 道德重建的罗尔斯进路 三 当代康德伦理学中的德性论进路:经验性影响之于 品格的重要性 第三节 “康德式”德性的可能性:先验自由与经验 影响的兼容 一 意向与行为之差距的弥合:神恩作用及其与先验自由的协调 二 恶与德性的形成 三 与他者道德地位的兼容 小结:道德之个体性维度的合理性与限制 第五章 伦理共同体意义上的善人 第一节 伦理共同体及其必要性 一 伦理共同体的必要性:作为“战争”状态的个体间的关系 二 伦理共同体的特质 第二节 伦理共同体的构建 一 政治共同体的建构之于伦理共同体的意义 二 从可见的教会向不可见的教会的过渡 小结:伦理共同体的民族性 第六章 余论:马克思与自由之实现 第一节 “形式的自由”:意识形态化的法权 第二节 “实在的自由” 一 马克思与康德之自由概念在形式上的联系 二 “劳动”与自我实现 第三节 自由的实现 一 “工作日的缩短” 二 “自我异化的扬弃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路” 参考文献 康德著作 外文文献 中文文献 后记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
| megBook.com.hk | |
|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