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售價:HK$ 
			64.9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HK$ 
			65.8
 
  《 
			DK草药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173.8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53.9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140.8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217.8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86.9
 
 
 | 
         
          | 內容簡介: |   
          | 李周主编的《生态经济学》从生态经济学基础知 识、生态系统、生态经济价值、生态经济评价、生态 经济管理、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理论与方法、能值理论与方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 、脆弱地带的生态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对生态经济学 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和深入分析。该教材的作 者均是长期从事生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的专业人士 ,对教材所涉及的各个分支领域都做过深入的研究。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该教材强调理论的前沿性和经典型,知识的系统性和 规范性,论述的探索性、启发性和可读性,是一本高 水平的介绍生态经济学理论、方法、概念和相关知识 的教材。
 |  
         
          | 關於作者: |   
          | 李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1994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农村经济和生态经济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奖多项。 |  
         
          | 目錄: |   
          | 第一章 生态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一 生态经济学的特点
 二 生态经济学研究中的差异性
 三 生态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进展
 一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进展
 二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评价
 三 生态经济学的展望
 第三节 生态经济学研究中的主要结论
 一 生态系统恶化的主要原因
 二 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进的主要措施
 三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思考题
 第二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三 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种群、群落和生态演替
 一 种群
 二 群落
 三 生态演替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特征
 一 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具有可再生性
 二 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具有可修复性
 三 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具有递增性
 四 生态系统具有竞争和进化机制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
 一 经济系统完全依赖自然生态系统阶段
 二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容阶段
 三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斥阶段
 四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融合阶段
 思考题
 第三章 生态经济价值
 第一节 生态资本概念的产生和理论依据
 一 生态资本概念的产生
 二 生态资本提出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生态资本与生态资本价值
 一 生态资本的概念与特征
 二 生态资本的价值与分类
 三 生态资本的价值与对应的评估方法
 第三节 生态资本与绿色经济核算体系
 一 SNA与SEEA体系中的资产
 二 SEEA账户体系:目标、结构和指标
 第四节 生态资本的市场、运营与技术创新
 一 生态资本的市场
 二 生态资本的运营
 三 生态资本的利用技术
 第五节 生态补偿
 一 生态补偿的概念、分类与原则
 二 生态补偿的实现形式
 思考题
 第四章 生态经济评价
 第一节 生态经济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一 生态经济评价的概念与意义
 二 生态经济评价的特征
 三 生态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
 四 生态经济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第二节 生态经济状态评价
 一 生态经济状态评价方法
 二 生态经济结构和功能解析
 三 生态经济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四 生态经济状态改进措施
 第三节 生态经济关系评价
 一 生态经济关系评价方法
 二 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评价
 三 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评价
 四 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评价
 五 草原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评价
 六 水资源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评价
 第四节 生态经济效率评价
 一 生态经济效率的含义
 二 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方法
 三 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模型
 思考题
 第五章 生态经济管理
 第一节 生态经济管理的含义
 一 生态经济管理的概念
 二 生态经济管理产生的缘由
 三 生态经济管理的原理
 第二节 生态经济管理的内容
 一 生态经济管理的目标
 二 生态经济管理的原则
 三 生态经济管理的任务
 第三节 生态经济管理的工具
 一 管理工具
 二 工具使用的制度安排
 三 工具使用的组织安排
 思考题
 第六章 生态足迹理论、方法与应用
 第一节 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
 一 生态足迹的概念
 二 生态足迹研究的缘起
 三 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
 四 生态足迹的基本假设
 五 生态足迹的计算步骤
 六 生态足迹的计算
 七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比较
 第二节 生态足迹方法的改进
 一 生态足迹方法的改进
 二 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
 第三节 生态足迹方法的应用
 一 区域尺度的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二 国家尺度的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三 不同领域的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第四节 生态足迹研究的展望
 一 改进和完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二 加强生态足迹与其他可持续发展指标相结合
 三 加强生态足迹的比较研究
 四 加强生态足迹模型的应用研究
 五 不断拓展生态足迹的研究领域
 六 加大产业和单项生态足迹研究力度
 七 加大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生态足迹研究
 思考题
 第七章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方法与应用
 第一节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分类和价值构成
 一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特点
 二 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
 三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构成
 第二节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
 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方法
 二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
 三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尚需改进之处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集萃
 一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二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三 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思考题
 第八章 能值理论、方法与应用
 第一节 引言
 一 能源品质
 二 能量品质
 三 能值
 四 能值和能值转换率
 五 能值方法的作用
 六 总结性评论
 第二节 能值理论与方法
 一 能值分析理论的发展阶段
 二 能值方法的主要指标
 三 能值理论与方法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
 一 经济系统的能值透视
 二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值分析
 三 结论
 思考题
 第九章 生态工业
 第一节 生态工业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 生态工业的兴起
 二 生态工业的内涵
 三 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
 四 生态工业的主要概念
 五 生态工业的发展历程
 六 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的比较
 第二节 生态工业模式
 一 末端治理模式:以石狮模式为例
 二 清洁生产模式:以阜阳化工总厂为例
 三 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以丹麦卡伦堡模式为例
 四 循环经济模式:以废弃物限排到再利用的韩国模式为例
 第三节 发展生态工业的关键举措
 一 政府管理
 二 建立生态工业技术支撑
 三 积极鼓励社会参与
 思考题
 第十章 生态农业
 第一节 农业类型跃迁:生态农业兴起的宏观背景
 一 诱致性技术创新与农业类型变化
 二 农业类型变化的经济学含义
 三 宜农区随着农业发展类型变化而变化
 第二节 市场竞争力:生态农业兴起的微观基础
 一 生态农业的经济学透视
 二 生态农业的相关概念和趋向
 三 生态农业提升为主导农业类型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双赢:生态农业的案例研究
 一 辽宁省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案例
 二 北京市大兴区留民营村案例
 三 浙江省萧山市山一村案例
 四 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案例
 五 辽宁省大洼县北方庭院生态农业案例
 第四节生态农业兴起的经济学启示
 一 生态农业技术创新要,以“自利”为切入点
 二 生态农业技术具有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跃迁的特征
 三 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不能满足于一时的成功
 四 生态农业要成为主导农业类型,生态技术必须升级
 五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条件
 思考题
 第十一章 生态脆弱地带的保护与发展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带的基本概念
 一 生态脆弱区的特征
 二 生态脆弱区的类型
 三 生态脆弱地带的主要问题
 四 生态问题的成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保护的作用和条件
 一 生态脆弱区保护的作用
 二 保护生态脆弱区的条件
 三 保护生态脆弱区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三节 生态脆弱地区维护生态稳定性的任务和措施
 一 生态脆弱区保护的任务
 二 生态脆弱区保护的原则
 三 生态脆弱区保护的措施
 第四节 生态敏感地带与经济贫困地区的相关性研究
 一 生态敏感地带
 二 生态退化地区的贫困问题研究
 三 生态稳定地区的贫困问题研究
 四 生态修复工程减缓贫困的作用的研究
 五 生态保育与修复需要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的研究
 思考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