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96.8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184.8
 
  《 
			爱丁堡古罗马史(上辑1-4卷)
			》
 售價:HK$ 
			306.7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74.8
 
  《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售價:HK$ 
			85.8
 
  《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售價:HK$ 
			55.0
 
  《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售價:HK$ 
			206.8
 
  《 
			没有民主的政治(1815—1914):英国政府的观念与关注
			》
 售價:HK$ 
			118.8
 
 
 | 
         
          | 內容簡介: |   
          | 《流派论争明代文学的生存根基与演化场域》乃学界第一部用历史人文主义的眼光研究明代文学流派论争的生存和演化意义的学术专著。全书采用论题和时序相结合的论述方式,从诗文统系和取法争论,全国文学流派的盛衰演化,地域文学流派和全国文学流派的竞争,文学流派的时文根基和古文、时文之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力图深刻展示明代文学流派论争的时代性、多层次性和丰厚的学术研究内涵。其间重点分析的诸多文学论争实质,文学流派盛衰转换的审美思想策略和社会心理机制,中晚明文学流派的宗法策略与其八股文观的表里融合特点等,均为前沿深度话题。 |  
         
          | 關於作者: |   
          | 冯小禄,2001年文学硕士,师从四川师范大学万光治先生;2004年文学博士,师从北京师范大学启功先生。目前任教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全国辞赋学会、明代文学研究学会、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辞赋和明清文学文献。曾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杨慎与云南作家的交互影响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诗文流派论争研究”。参编《楚辞学文库·楚辞评论集览》10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出版学术专著《明代诗文论争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  
         
          | 目錄: |   
          | 绪论 一 立论依据
 二 明代文学的“潜近代性”
 三 本书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第一编 诗文统系与取法争论
 第一章 “无门户流波”:元末明初的诗文流派论争
 第一节 浙东文派的古文统系建设和论争
 一“含文于道”:浙东文派的文统建设与批判
 二“图大略小”:浙东文派的文法建设与批判
 三“化今传后”:方孝孺与王绅的论争
 第二节 明初诗歌流派的组织性和盟主意识
 第三节 明初文学流派的论争特点
 第二章 台阁派统制:永乐到正统的诗文流派论争
 第一节 “三杨”台阁派的诗文统系和论争特点
 一台阁派古文统系的儒学政治性
 二台阁派作家的崇盛唐诗观
 三“不激不随”:台阁派的盟主策略和论争特点
 第二节 台阁派统制下的文学流派论争
 一“二洪”之争
 二聂大年与王直之争
 第三章 渐趋紧张:景泰到弘治的诗文流派论争
 第一节 台阁派内部的政治、文艺斗争:“翰林四谏”事件分析
 第二节 台阁与山林的多种论争态势
 一茶陵派与陈庄体、沈周
 二桑悦斥言台阁文学观念
 三丘溶与庄昶的冲突
 第三节 诗学多歧:明前期不同流派的唐宋元诗取法论
 一理学盛行背景下的高扬宋诗论
 二飘摇的护唐诗论
 第二编 主流文学流派的盛衰演化
 第一章 “世之矜持门户多矣”:茶陵、前七子派与理学、唐宋派
 第一节 文权之争:前七子派与茶陵派关系原论
 一“文权下移”说的提出
 二为文权而分裂的两派关系指实
 三茶陵派的文学虚应
 第二节 由秦汉到唐宋:政教理学派和唐宋派一系的古文批判
 一政教理学派对秦汉宗法和王学末流的并置批判
 二唐宋派一系对前后七子派的秦汉文风批判
 第二章 心灵调适和宗法位移:由前七子到六朝、初唐、中唐三派
 第一节 坚持还是变通:前七子派系的诗歌取法实践及争论
 一前七子派余脉的新变及争论I.
 二坚守前七子派宗法立场及争论
 第二节 六朝·初唐·中唐:新派的诗法及争论
 一六朝派的诗法及争论
 二初唐派的诗法及争论
 三中唐派的诗法及争论
 第三章 四面出击:后七子派的内外之争和集体文学追求
 第一节 后七子派与唐宋派的论争
 第二节 后七子派对嘉靖前期各新旧诗派的批判
 一对吴中多变诗风的批判
 二对性气诗派的批判
 三对王维桢等前七子派余脉的批判
 第三节 后七子派的集体文学追求和内部争论
 一后七子派的集体文学追求
 二盟主·座次·诗统:后七子派的内部争论
 第四章 初构明代文学正宗谱系:钱、黄、王的诗文流派批评
 第一节 钱谦益构筑的明诗流派正统和伪体谱系
 一“挽回大雅还谁事?嗤点前贤岂我曹?”
 二《列朝诗集》的诗派谱系
 第二节 黄宗羲的明代古文统系构筑和古文流派批评
 一全国和浙东的明代古文“正宗”“邪宗”谱系建设
 二指向末流:对唐宋派和七子派的批判
 第三节 王夫之的文学流派批评和明代“霸统”“魔诗”批判··
 一《姜斋诗话》对文学流派建立和习气的批评
 二《明诗评选》的“霸统”“魔诗”批判
 第三编 地域文学流派和全国主流文学流派的竞争
 第一章 北学与南学、心学与文学:明中期吴中派的思想态势
 第一节 南学向北学的趋近与融合:李梦阳和徐祯卿之争
 第二节 北学和心学评价的南方回响:徐祯卿的身后之争
 一北学评价的南方回响
 二心学评价的南方回响
 第三节 与北学的对峙和呼应:“伊余守初质”的吴中诗文理论
 第二章 晚明地域诗学地图和地域文学流派竞争
 第一节 后王元美时代:晚明地域诗学地图和文学盟主之争
 一晚明地域诗学地图
 二本期文学盟主之争
 第二节 以闽派谢肇涮为中心的晚明地域文学流派竞争
 一围绕郑善夫评价的闽吴之争
 二谢肇涮的地域文学流派批判
 第四编 中晚明文学流派的时文根基和古文、时文之争
 第一章 表里纠结之一:中明文学流派的时文观和古文之争
 第一节 中明诗文流派的科举反思和古文、时文冲突
 一科举环节 的反思及修正措施
 二古文诗赋写作与时文操练的冲突
 第二节 七子派秦汉文宗法进入时文写作轨道
 一官方记录的反映
 二七子派的教学措施、效果和秦汉文选本反映
 三七子秦汉派的时文作风和对时文风尚的反映
 第二章 表里纠结之二:晚明文学流派的时文观和古文之争
 第一节 鼓吹新灵:公安派前驱的时文观
 一性灵诗意化的赞赏与批判:汤显祖的科举时文观
 二“千古同文”:李贽的时文观
 第二节 时文根基与反思:公安、竟陵派的科举时文观
 一与文学流派策略相应:为“新”“真”的时文鼓呼
 二帝国体制的立场:纠正新艳无根的时文风尚
 三“苦”、“命”、“幸”:袁中道的科举心态
 四“莫急于社”:竟陵派的科举时文观
 第三节 晚明文社斗争中的艾南英“以古文为时文”理论
 一统一平等的评价标准:艾南英的古文、时文之辨
 二三轨并驰不悖:艾南英的古文、时文、明文正宗谱系
 三艾南英“以古文为时文”的理论架构和底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