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283.8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281.6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316.8
			 
			 
	
			  
			《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售價:HK$ 
			107.8
			 
			 
	
			  
			《 
			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刘永奎)
			》 
			 售價:HK$ 
			64.9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98.0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107.8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330.0
			 
			 
	
 
       | 
     
      
      
         
          | 編輯推薦: | 
         
         
          |  
            从作者群体来说,《读者·原创版》拥有众多名家作者,诸如王蒙、余秋雨、池莉、贾平凹、李开复、龙应台、肖复兴、梁晓声、六六、林夕、方文山等,一系列名家精品以供阅读。从市场需求来说,《读者·原创版》创新不断,紧随着时代的脚步,满足市场需求,满足读者需求,在保持了原创的基础上又有了新颖的一面。从图书本身来看,《读者·原创版》2014年年度精选集,统一设计,套系化,不仅在视觉上让消费者觉得美观,而且在选择上也是一目了然,不同年份不同度可供选择。
           | 
         
       
      
      
      
      
         
          | 內容簡介: | 
         
         
          |  
            《读者·原创版》2014年年度精选集,内容汇集了读者全年最为精美感人的故事和篇章,有对无怨无悔青春年华的回顾,有对执着奋斗梦想的追求,有对忠贞不渝爱情的感悟,有对血浓于水的亲情的体验,也有对故乡故土的不舍和赞美。全书每一辑主题都不相同,从情感、现实、历史、文化等进行有序的分类,以供读者阅读与品鉴。
           | 
         
       
      
      
      
         
          | 關於作者: | 
         
         
          |  
            《读者·原创版》,创刊于2004年9月,综合性新锐原创青年杂志,智识、博闻、雅趣、独立……内容均为原创首发,数百位海内外优秀作者、上百万读者共同打造的最具实力的原创阵地,第一时间关注青年话题,报道社会热点,对话时代人物,分享人生故事,品味情感百态,与每一个曾年轻、正年轻、想年轻的人一路同行!
           | 
         
       
      
      
      
      
         
          | 目錄: 
           | 
         
         
           
            [ 第一辑 ]
 
 无家可归的人
 
 花小友———南在南方 002
 
 放下那块萨其马————淡 豹 005
 
 当我睡在你身边————宁 子 011
 
 草垛上藏着一望无际的草原————鲍尔吉·原野 016
 
 我都没哭————王小柔 018
 
 婚礼:最漫长的一天————胡 拓 020
 
 一天用来醒来,一天用来出发————艾小羊 023
 
 总要开始听自己的话————茉茉宫 028
 
 理想被别人收藏————李蒙蒙 031
 
 遭遇葛朗台的后人过大侠————马一木 034
 
 赶集————闫 红 038
 
 父亲的同学会————忻之湄 043
 
 爸爸不只是用来做裁缝的————黎继新 046
 
 吉赛尔————余 莹 049
 
 情书————路易·威登 053
 
 无家可归的人————马 德 056
 
 
 
 [ 第二辑 ]
 
 约几个伙伴去天堂
 
 一周一点爱恋————林特特 060
 
 神木的热烈————木 木 063
 
 鹏鹏————田弘毅 068
 
 像个少年————刘玉婷 074
 
 好心作怪————姬 霄 078
 
 豆面抿尖儿————玛雅绿 082
 
 六十学写字,七十来写书————刘 燕 086
 
 丧偶(像)之人不需要跟世界问好————社 社 091
 
 为了告别的聚会————荞 麦 093
 
 养猪岁月————云无心 096
 
 约几个伙伴去天堂————曾 颖 099
 
 可我不想有出息 ————卢十四 103
 
 新 人————草 威 107
 
 女神是个梦,而我不愿醒————小岩井 109
 
 哥 哥————玛雅绿 112
 
 一朝自由,十年自律————艾小羊 117
 
 我们的村庄————王 佩 120
 
 老淑女————宋 涵 126
 
 请及早做好告别人世的准备————老 愚 129
 
 
 
 [ 第三辑 ]
 
 好想被你写成歌
 
 品质生活————王小柔 132
 
 磁力男孩————孙君飞 134
 
 没法了————安定医院郝医生 139
 
 爸妈不在家————胡 子 141
 
 远 行————请叫我杨医生 144
 
 上课记————王小幺 148
 
 漂在北京————刘 洁 152
 
 一个人去战斗————苏 美 155
 
 异地恋的距离————巫小诗 158
 
 你会夸人吗————小岩井 161
 
 岳父岳母的爱情————马 德 164
 
 当热情来袭————马一璇 167
 
 被害妄想————宫学萍 169
 
 “长大爷”的过去和现在————申 姜 171
 
 好想被你写成歌————扶 南 175
 
 不怕秘书不给接通电话————[美]包可华 178
 
 清 欢————丁立梅 180
 
 那天下午,我在旧居烧信————荞 麦 183
 
 最适当的距离———不见不散 187
 
 再见,江小溪————扶 南 189
 
 我很好,你呢————闫 晗 194
 
 一条跑道的距离————王 路 196
 
 最远的距离是不够爱————刃 心 199
 
 
 
 [ 第四辑 ]
 
 追糖果的孩子
 
 与母亲隔着的那层稀薄空气————艾小羊 204
 
 属于他们的珊瑚与暗河————虹 珊 207
 
 难民阿里———安祖花开 210
 
 弄 堂————路 明 214
 
 登 台————姜淑梅 220
 
 大河恋————柏邦妮 223
 
 最好的十年————林特特 226
 
 师弟师妹快快来————猫金币 229
 
 老爹的装与老妈的忍————马 德 232
 
 难觅的浪漫————黎继新 235
 
 亲爱的爸爸————马 良 239
 
 我很胖,但这并不值得羞耻————惠特尼·绍尔 245
 
 店主自留款————柴岚绮 247
 
 无限自由————卢十四 250
 
 远走高飞————潘玉婷 252
 
 “饭桶小姐”的美丽行动————寇巧丽 254
 
 追糖果的孩子————麻 宁 258
 
 
 
 [ 第五辑 ]
 
 感谢与我不共戴天的仇人
 
 寻回探索世界的乐趣————王丫米 264
 
 背足球的女孩————月 方 267
 
 从见家长到价值观输出————MackAFish 269
 
 离开家乡的人————王 路 272
 
 亲爱的老旧小区————柴岚绮 275
 
 我的小学时光是这样结束的————李江南 279
 
 春眠不觉棋中意———穿过流水 283
 
 L大的美好————颜酡酡 282
 
 有一种美丽我不懂————高东生 289
 
 呼吸之间————陈蔚文 291
 
 妈妈的五斗橱————柴岚绮 294
 
 感谢与我不共戴天的仇人————曾 颖 297
 
 L老师的春天 ————张笑阳 300
 
 45年的爱情————江小财 303
 
 是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捡起六便士———慕容素衣 306
 
 外省的年轻人———不见不散 309
           | 
         
       
      
      
      
         
          | 內容試閱: 
           | 
         
         
           
            与母亲隔着的那层稀薄空气
 
 
 文
 _ 艾小羊
 
 
 
 因为待在家里写作,不需要出门工作,所以我大学毕业很久了,还是与父母住在一起。父亲在家里待不住,他的活动范围从小区的棋牌室覆盖到郊区的垂钓中心,连去菜市场的活儿都抢着干。母亲则相反,因为对于所处城市的陌生感,她除了跟父亲一起早起锻炼,其他时间很少出门。
 
 我吃完早饭,便关起门来写作,母亲轻手轻脚地在外面走动,不外乎做一点家务活。有时候,我写卡壳了,出来放风,母亲见到我很高兴,念叨着阳台上的月季又长了几片新叶,送报纸的换了一个小伙子,阳台上的旧纸箱卖了10块钱。
 
 我出生于母亲的第3个本命年,她比我年长36岁,没有读过很多书,对于电视剧的品位始终停留在农村题材的“雷剧”上。初中毕业后,我已觉得与母亲没有太多共同语言,青春期叛逆到抓心挠肝的时候,甚至对她说过:“妈,我瞧不起你。”后来我读大学,离家千里,与母亲拉开了空间距离,我们之间才忽然变得亲密。我每周写一封信给家里,母亲识字不多,我又写得潦草,一封信,她每天看一点,差不多一个星期才看完,正好接上下一封信。距离使我们之间产生了思念,而这思念,又帮助我们克服了之前对彼此的种种不满。寒暑假回家,我也能挽着母亲的手臂,去逛菜市场或耐性极好地陪她站在路边与亲戚聊天。
 
 工作后,父母到了我生活的城市,大家又住在了一起。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有时候,我觉得我与母亲在家,与我一个人在家或者她一个人在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同处一室,却像一部默片。她不知道我写了什么,我也不关心她想什么,我们之间的距离,甚至比大学时的千里之隔更加遥远。
 
 偶尔,母亲会跟父亲抱怨,说待在家里闷,我不理她,粗枝大叶的父亲总是不耐烦地回她一句:“你没看见她忙?”我听到了,有一点汗颜。我关上门,其实并不总在工作,许多时候,我抛下了孤独的母亲,与不相干的人在网上聊得亲如一家。
 
 在潜意识里,我有些害怕与母亲聊天,觉得她所说的皆是老生常谈,而一旦话不投机,她又会生闷气,闹得很不愉快。好在,大多数时候,我可以假借工作,躲开与母亲的相处,唯一无法躲避的是一起吃午饭的时候。
 
 坐在饭桌前,我只想快点把饭吃完,母亲却神采奕奕。一件事情,她可以今天讲过,明天再讲,后天继续讲,且母亲很少提及现实。如果她不跟我讲那些天马行空的电视剧情节,便会跟我讲述她年轻时的故事,比如排队买韭菜的时候,忽然阵痛,生下了我哥哥。我吃完站起来的时候,母亲似乎从梦中惊醒,立刻停止了正在进行的话题,问:“你吃完了?”我说吃完了,然后坐在沙发上开始看报纸,母亲便一个人默默吃饭,吃完默默地收拾碗筷。
 
 一天早晨,我去锻炼身体,旁边有两位婆婆在聊天,其中一位抱怨自己的女儿,每天在家板着脸,吃完饭门一关,连句话都懒得说。“儿女大了,住在一起慢慢就变成仇人了。”老婆婆的神色黯然,即使四月的春光都无法把它点亮。我想起我的母亲,如果有机会,她一定也会向他人抱怨,可惜,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她没有朋友。
 
 或许只有重新拉开空间距离,才能弥补心灵的距离,然而对于垂垂老矣的父母来说,那同样是残忍的。守着一幢空房子,心里盛满思念,与守着一间有生气的房子,心里装满寂寞,哪一种更好?这个已经将他们抛在身后的世界,不存在所谓的更好,只有不那么差而已。
 
 我下过很多次决心,要陪伴母亲好好地散步、聊天,陪她看狗血的“雷剧”,但没过几天,就厌倦了。母亲似乎也厌烦我的虚伪,一起看电视时,只要有一次没有及时回应她的情绪,她便怒气冲冲地说:“你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
 
 曾经,我们以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只要努力去做,便可以呈现出我们所希望的方式,但经过时光日复一日的锤打,却不得不承认,有些距离可以缩短,而那些不能缩短的距离,终是最难弥补。
 
 亲人之间,因为过分的熟悉反而变得陌生,因为没有深入了解的欲望而彼此轻慢,虽是人之常情,却也令人心痛。
 
 倘若没有了亲情的联系,相差36岁的两个女人,本应距离感十足,然而因为有了亲情,这距离,总像手指上的一根倒刺,虽不致命,却一碰就疼。而这样的疼痛,与春华秋实、生老病死相类,每个人走着走着便碰上了。等到那么一天,两人相隔天涯,那曾经相守在一起却如远隔千山万水的隐隐疼痛,却成了最放不下的记忆。
 
 如今,母亲已经离世7年,我每天呼吸着的,都是曾经隔在我与她之间的那层稀薄的空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