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平装版 全八册)
			》 
			 售價:HK$ 
			327.8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96.8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184.8
			 
			 
	
			  
			《 
			去看看!我们的世界自然遗产(全5册)
			》 
			 售價:HK$ 
			105.6
			 
			 
	
			  
			《 
			爱丁堡古罗马史(上辑1-4卷)
			》 
			 售價:HK$ 
			306.7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74.8
			 
			 
	
			  
			《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售價:HK$ 
			85.8
			 
			 
	
			  
			《 
			星鱼
			》 
			 售價:HK$ 
			87.8
			 
			 
	
 
       | 
     
      
      
         
          | 編輯推薦: | 
         
         
           
            一本译余随笔,手持杯中物,看闲云飘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闲云野鹤般的闲适自得;如世外高人般的的仙风道骨全部跃然纸上。唯有大师才能带给我们这样的阅读享受。
 
 
 
 纪念杨宪益先生诞辰百年丛书 
 
 
 这套丛书由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的妹妹杨苡女士,以及著名画家、作家、杨宪益先生的外甥女赵蘅女士主编,共分《魂兮归来》《宪益舅舅百岁祭》《逝者如斯——杨宪益画传》《去日苦多》《五味人生——杨宪益传》《金丝小巷忘年交》六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记录并展现了杨宪益先生沧桑坎坷的一生:丛书除完整地收录了杨宪益先生生前的译余作品外,还从妹妹杨苡、外甥女赵蘅,以及好友范玮丽的视角出发,展现了杨宪益先生在公众视野之外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与此同时,书中还公开了大量展示杨宪益先生生平事迹的照片,以及图片资料,许多珍贵的手迹都是首度公开出版,具有极强的收藏价值和史料价值。
 
 
 《宪益舅舅百岁祭》 
 
  
 
  
 
 《魂兮归来》 
 
 《逝者如斯——杨宪益画传》 
 
 《金丝小巷忘年交》 
 
 《五味人生: 杨宪益传》
           | 
         
       
      
      
      
      
         
          | 內容簡介: | 
         
         
          |  
            《去日苦多》 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的作品集,书中收录了杨宪益先生横跨半个世纪的作品,主要包括作者20世纪50年代面向国内读者介绍外国作家的文章、作者对亲朋故交以及往日岁月的回忆与记录,以及本世纪初期的一些译余随笔。
           | 
         
       
      
      
      
         
          | 關於作者: | 
         
         
           
            杨宪益,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
 
 董宁文,笔名子聪,《开卷》执行主编,曾出版《人缘与书缘》等。
           | 
         
       
      
      
      
      
         
          | 目錄: 
           | 
         
         
           
            世事沧桑
 3半瓶浊酒,四年星斗
 22此情可待成追忆
 ——记戴乃迭生前二三事
 31未完成的心愿
 37良师益友忆当年
 40我的启蒙老师
 44记开始学外国文学
 49回顾我过去学习英语的经历
 53略谈我从事翻译工作的经历与体会
 63抗日战争杂忆
 70记学写旧诗
 75关于我的打油诗
 ——《银翘集》序
 83年过八十
 88我的一位加拿大朋友
 92回忆萧亦五同志
 96怀念老舍先生
 99回忆钱锺书兄
 107《冀野文钞:卢前笔记杂钞》序
 113《系统英语》序
 116《边缘人语》读后
 译余散札
 123鲁迅的《自题小像》诗
 127关于火柴的起源
 130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148阿里斯托芬和希腊喜剧
 156阳光欢乐友谊
 ——记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
 164萧伯纳
 ——资产阶级社会的解剖家
 171民主诗人惠特曼
 188纪念世界文化遗产的伟大代表
 201科学幻想片中卓越的成就
 ——评捷克斯洛伐克故事片《毁灭的发明》
 209英国诗人神游元上都
 212《蒲松龄著作在国外》序
 217改头换面的外国民间故事
 221植根于群众之中
 224要出版红学丛书
 227关于《白猿传》的故事
 230漫谈加纳
 235十四行诗,波斯诗人莪默凯延的鲁拜体与唐诗
 249红梅旧曲喜新翻
 ——昆曲《李慧娘》观后感
 257关于埃及的两段故事
 261蛇年谈蛇
 266竹的故事
 273金 鱼
 278菊 花
 287从《解忧集》的书名出处谈起
 290只出好书的商务印书馆
 译余偶拾
 295川剧《拉郎配》的故事来源
 297含羞草是何时进入中国的
 299乾隆甲午御咏额摩鸟诗
 301明代记载中的罗马史诗传说
 303明代记载中的西班牙斗牛风俗
 305唐代西班牙与中国的通使
 308《高僧传》里的皇帝新衣故事
 310中国的扫灰娘故事
 313唐代新罗长人故事
 315十八世纪关于英国的中国记载
 321板桥三娘子
 328薛平贵故事的来源
 331《酉阳杂俎》里的英雄降龙故事
 334秦王《破阵乐》的来源
 341宋代的养金鱼
           | 
         
       
      
      
      
         
          | 內容試閱: 
           | 
         
         
           
            我初到英国是在一九三四年秋。到了伦敦,我的中学英国老师朗曼就给我找了两位教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给我补习希腊文和拉丁文。这是因为我要去牛津大学念
 希腊和罗马文学,而在当时去牛津读这种文学的学生都是在中学已经学过一点这两种文字,我在中学读书时却没有这种机会。我在伦敦补习了几个月,一九三五年
 初,去牛津参加入学考试,通过了。在墨顿学院面试时,校方问我学了多久这两种文字,我回答五个月,校方却认为学的时间太短,要我再补习一年,才能入学。另
 一理由就是当时牛津每个学院收取亚洲国家的外籍学生都有名额限制,墨顿学院当年已录取了一名从香港去的中国学生,所以我只能等下一年才能入学。
  到了一九三六年,我应该在秋季开学时才去墨顿学院,但我决定春天就去牛津住几个月,熟悉当地环境。我到牛津后,认识了在当地居住和学习的中国学生,了解到这
 里的中国同学已经有一个“中国学会”。当时不同国籍的牛津外籍学生有些成立了同学会,如“日本学会”“中国学会”,也有些英国学生因不同政见或主义而成立
 了“保守党学会”“自由党学会”“共产党学会”“工党学会”等等。那时在牛津学习的中国学生人数并不多,大概只有不到二十人,但牛津的英国教员职工学生中
 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或到过中国的却不少,大概总有百八十人,所以他们就成立了一个“中国学会”,每一两星期聚会一次,邀请一两个人来谈中国问题然后大家讨
 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