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三井帝国在扩张——揭开日本财团的经营秘籍
			》
 售價:HK$ 
			85.8
 
  《 
			新时代的阿尔戈英雄:人才流动与创新扩散(数字经济前沿)
			》
 售價:HK$ 
			97.9
 
  《 
			中国古代戏曲的色彩艺术
			》
 售價:HK$ 
			151.8
 
  《 
			DeepSeek实战应用大全:从职场到生活的AI革命
			》
 售價:HK$ 
			76.8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93.5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85.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 內容簡介: |   
          |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 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 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 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 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20 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力学卷? 按传主生年先后结集卷册, 卷首简要回顾20 世纪的中国力学发展概况, 卷尾附20 世纪中国力学大事记? 这与传文两相映照, 力图反映出中国力学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
 力学卷记述了近200 位力学家的研究路径和学术生涯,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力学卷·第三分册》以突出学术成就为重点, 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 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 本卷分三分册出版, 第三分册收录了60 位力学家?
 |  
         
          | 目錄: |   
          |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总序    钱伟长i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力学卷?前言    郑哲敏iii
 20世纪的中国力学    1
 20世纪中国知名力学家    45
 潘良儒1917~    47
 宁交贤1931~    60
 钟万勰1934~    70
 武际可1934~    82
 王礼立1934~    92
 丁皓江1934~    104
 陈塑寰1934~    114
 柳春图1935~    125
 沈孟育1935~    137
 王大钧1935~    147
 席葆树1935~    156
 张兆顺1935~    168
 崔尔杰1935~2010    178
 是勋刚1935~1996    188
 郑长卿1935~1999    193
 匡震邦1935~    204
 王德恂1936~    215
 张涵信1936~    223
 陈伯真1936~    233
 吴云鹏1936~    243
 胡文瑞1936~    251
 乔志德1936~2012    264
 刘延柱1936~    272
 朱自强1936~    284
 沈亚鹏1936~    293
 程昌钧1937~    307
 陶建华1937~    320
 高玉臣1937~2005    330
 黄明恪1937~    340
 高智1937~    355
 伍小平1938~    368
 申功炘1938~    382
 梅凤翔1938~    397
 邱吉宝1938~    407
 杜善义1938~    421
 朱位秋1938~    435
 李天1938~    447
 王自强1938~    460
 曹志远1938~    468
 姚振汉1939~    481
 黄永念1939~    491
 余寿文1939~    499
 王敏中1939~    512
 袁明武1939~    521
 黄筑平1939~    527
 刘人怀1940~    540
 李家春1940~    556
 张文1940~    564
 白以龙1940~    571
 陆启韶1940~    582
 邓学蓥1941~    592
 戴世强1941~    603
 林家浩1941~    616
 程耿东1941~    626
 余同希1941~    634
 蔡美峰1943~    646
 章梓雄1944~2007    657
 杨卫1954~    667
 傅惠民1956~    675
 胡海岩1956~    687
 20世纪中国力学大事记    700
 |  
         
          | 內容試閱: |   
          | 20世纪的中国力学 一?序言
 力学Mechanics原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所谓机械运动,指的是质点?质点系和刚体的运动,固体的变形和破坏,流体的流动和输运?力学现象一般是人们容易直接观察到的事件?力学知识的萌生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紧密相关,所以,早在人类进化和刀耕火种时期就逐步积累起与力学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追溯力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古代力学?经典力学?近代力学和现代力学四个阶段?从有史记载到16世纪是基于生产经验积累的古代力学发展阶段?从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水利设施到达??芬奇的扑翼机都是例证?在中国有编钟?赵州桥和地动仪,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其中,杠杆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给出了力学现象的规律和定量计算公式?17~19世纪是基于严密数学理论的经典力学创立和发展阶段?当时航海的需求促进了对日地关系认识的革命,出现了微积分和牛顿力学,可以准确预测行星运动规律?随后,发展到拉格朗日体系和哈密尔顿体系的分析力学,研究对象又扩展到包括固体和流体的连续介质体系?20世纪上半叶是紧密结合工程技术的近代力学发展阶段?航空工程设计迫切需要计算飞机的升力和阻力?一方面,我们不能处理真实介质的黏性和可压缩流动,另一方面缺少求解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理论方法和计算工具?于是,普朗特的边界层理论和渐近分析应运而生,随后相继突破“声障”?“热障”,为人类进入空间时代做出了贡献?20世纪下半叶起是基于高新计算和实验技术的现代力学发展时期?计算机的出现和更新换代,现代化观测和数据处理技术为力学工作者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手段,可以研究复杂介质非线性?多尺度行为的诸多自然现象和工程问题?
 力学是自然科学的先导,是物质运动确定论和混沌论的源泉,是科学研究观测?实验?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发端?力学既从自然科学的其他分支得到借鉴,同时也促进了数学?天文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大气动力学?物理海洋学?地质力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
 牛顿力学的出现正值清朝前期?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加重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滞后?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大约一个世纪的时期内,经过多少仁人志士的努力开拓,发展了工程力学教育,学习西方,传播了经典力学的知识,并在铁路?桥梁?水利?建筑工程方面得到具体应用,播种了力学学科发展的种子?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为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并取得了飞跃的进步?在前30年,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迫切需求,吸引了以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受到西方教育和留苏的杰出科学家回来建设祖国,同时也在国内培养了一批从事力学研究的优秀人才,奠定了中国近代力学的基础?后30年,即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面向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通过发展新兴学科,现代力学的各分支学科得到了全面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并融入世界现代力学发展的潮流?
 二?早期的中国力学1901~1950
 中国的近代力学是从外国引进的?如果说,从1627年瑞士传教士邓玉函口授?王徵笔录而成?远西奇器图说?出版作为经典力学引进的开始,那么,经过了三百多年的艰苦而漫长的历程,从20世纪初到1950年则是中国力学的教学与研究体系开始形成的起步阶段?
 1.早期的力学译著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失败和西人的船坚炮利,提出“师夷之长以制夷”的口号?从19世纪60年代起形成全国范围的“洋务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是聘请洋技术专家教学生?办工厂?买枪炮?买机器?1862年成立的同文馆专门培养翻译,1866年同文馆又设天文与算学二馆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同文馆后并入?这些洋务措施客观上需要懂得西方语言和科学技术的人才?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在同文馆开始讲授有关力学的知识?
 这一时期,翻译出版了几部有关力学的著作?它们是:最早系统介绍日心说的中文著作——?谈天??伟烈亚力与李善兰合译,于1859年出版?原书是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J.F.W.Herschel,1792~1871写的一本天文学通俗读物?
 最早系统的声学中文著作——?声学??英国人傅兰雅与徐建寅合译,于1874年出版?该书是由英国物理学家丁铎尔JohnTyndall,1820~1893所著的Sound第二版1869年译出?
 最早以中文介绍牛顿力学的著作——?重学??英国人艾约瑟JosephEdkins,1823~1905和李善兰合译,于1859年出版?原书是英国物理学家胡威立WilliamWhewell,1794~1866所著?牛顿三定律是由该书第一次介绍到中国?一部集应用力学与汽机基础大成的著作——?汽机必以??原书为英国普尔奈JohnA.Bourne著,1865年出版,傅兰雅口译,徐建寅笔述,共12卷,外加卷首1卷和附卷1卷?
 丁韪良在京师大学堂主持编译的格物教材?随着清末北洋大学?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校出现,需要有讲授西方自然科学,特别是力学与物理方面的教材?其中丁韪良在京师大学堂先后刊行的三套教材影响较大,其中以较大的篇幅介绍力学?
 2.学术团体与研究机构
 民国初年,在提倡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氛围下,1914年10月25日,正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任鸿隽?胡适?赵元任?杨铨?秉志等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宗旨是“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由任鸿隽任社长?他们还创办了?科学?杂志?1928年,中国科学社定址在上海?
 随后中华农学会1917年,中国地质学会1922年,中国物理学会1932年,中国数学会1935年等学术组织相继成立?
 中华工程学会1912年成立,1914年易名中华工程师学会,中国水利工程学会193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1935年,中国土木工程师学会1936年,相继成立?
 以上科学与工程学术组织的建立,以及由这些学术团体编辑的出版物,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近代力学在中国的传播?因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近代工程技术的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力学学科的发展?
 经蔡元培等建议,1928年中央研究院在南京成立,同年11月在上海建立了物理研究所,开展物理学的研究工作?中央研究院是中国最早官办的研究单位,在后来20年的发展中,中央研究院先后建立了13个研究所,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筹办中央工业试验所,于1930年在南京成立?
 其中机械组成立了一个材料试验室,该室于1934年春从瑞士购买了一台Amsler25吨万能材料试验机与若干件其他仪器?他们先后收集国产或进口金属和木材进行比较试验?公布试验结果?编制材料试验方法与标准?
 1939年7月7日在成都成立了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所,下设器材?飞机和空气动力三个组?1941年8月扩大并改名为航空研究院?并且聘请英国学者李约瑟与留美教授钱学森为“委托研究员”?
 3.高等学校中的力学教学
 1903年之前,官办的大学一共只有北洋大学后更名国立北洋大学,为天津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南洋公学?山西大学等几所?早期的私立大学有上海的圣约翰大学,为传教士所办?
 北洋大学,在创办之始设立头等学堂大学本科?二等学堂预科,学制各为四年,共八年,以培养专门人才?资送头等学堂毕业生出国留学也是学堂创办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办之时,头等学堂设专门学即科系四门: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学堂增设铁路专科,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又设铁路学堂?在北洋大学之后开办的大学,大多数都设有工程系科?
 1913年北京大学建立理科,相当于理学院,物理学门和数学门同时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物理和数学系科,夏元瑮1884~1944由德国回国任北京大学理科学长?1909年他赴德国柏林大学,曾就学于普朗克,也认识在那里执教的爱因斯坦,1913年因无经费而回国?1919年他二度赴德,于1921年回国?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翻译的爱因斯坦的著作?相对论浅释?,是中国出版的解释相对论的最早的著作?
 20世纪早期,新式大学主要课程是聘请外籍教师讲授?在20年代以后,教师的大部分虽然为留学归国的中国人,但教材却一般使用外文的?
 1934年清华大学决定筹办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于1936年开办,从属于机械系,顾毓琇担任首任研究所所长?这个研究所于1936年开始在王仕倬主持下,并得到美国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学生华滕多夫F.Wattendorf的协助,设计建造风洞?后来在昆明西南联大建造了一座实验段口径为5英尺符号ft,1ft=3.048×10-1m的低速小风洞?在昆明期间他们进行空气动力学?高空气象?结构与材料?直升机与滑翔机的设计制造研究,共有研究报告108篇,其中4篇在国外发表?高等学校的工程学科?物理系和数学系需要开设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和有关的力学课程?随着这些系科在中国高等学校大量创立,力学课的教学工作量也就不断增长?
 工科,以北洋大学为例,依据1913年颁布的?大学规程?,工科各学门第一?二学年开设的公共课有:应用力学?材料力学?水力学?在第二?三?四学年又分别开设的专业课程,如土木工学门设有:材料学及材料强弱实验?机械学原理及设计?水力机械学及实验?房屋结构学?铁道结构学及设计等课程?可见,其中力学课程或与力学有关的课程占有一个相当大的比例?
 理科,以北京大学为例,1934年秋,曾任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奥斯古德W.F.Osgood,1864~1943来华,被聘任为北大数学系教授?这位当时蜚声国际数学界的大师在系内开设了复变函数?实变函数?力学等课程?经多年探索,1937年7月北大公布了研究院招生办法,规定理科研究所算学部的考试科目中力学列为必试科目,准备开展正规的研究生教育?
 在工程学科重要基础课的力学教学的众多教师中,应当着重介绍唐山铁道学院的罗忠忱1880~1972教授和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的凌鸿勋1894~1981教授?罗忠忱早年就学于北洋大学,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系进修,于1910年毕业,1912年回国后一直在唐山铁道学院任教?他先后主讲过应用力学?材料力学?水力学?天文学和海工程等重要课程?他在中国工程学科的教学中,最早系统地以美国和西方的先进教育思想,比较重视工程师的力学基础教育,同时在教学中以严格要求学生和理论严谨著称?罗忠忱除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力学教学工作之外,还曾任过土木系主任?工学院长?校长等职?
 凌鸿勋是中国铁路工程专家,教育家?1910年考取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的粤省官费生,1915年毕业于土木工程科?毕业后,被选送到美国桥梁公司实习,并在哥伦比亚大学选读?1918年回国后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教授工程力学,是中国在南方较早教授工程力学的教师之一?1920年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暂代校长职务,1924年任校长?在该校建立了工业研究所,首创国内大学附设研究所的范例?凌鸿勋后来转入中国铁路交通的建设事业中,曾主持陇海?粤汉铁路建设,成就卓著?1981年在台湾逝世?
 翻译家郑太朴1901~1949,又名松堂,是一位知名的自学成才的学者?1922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研究数理,兼及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郑太朴致力教学与研究后,积极投入科学技术著作的写作与翻译,其中牛顿所著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是他首次全部翻译成中文并在1931年出版?
 在蔡元培的大力倡导下,1932年,商务印书馆决定编辑出版一套“大学丛书”,以供国内大学教学使用?商务印书馆请蔡元培主持,邀集国内各大学及学术机构代表共56人组成“大学丛书”编辑委员会?到1936年,出版了200余种,截至1954年共出版369种?其中在力学方面的著作有刘仙洲著的?机械原理?1946年出版?严济慈翻译的?理论力学纲要?1947年出版?陆志鸿的?工程力学?1937年出版?张含英著的?水力学?1936年出版等?
 4.著名的力学教学与研究的先行者
 在这一阶段,我们还要提及茅以升?张国藩?李四光等著名的力学教学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