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封关运作背景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丛书)
			》 
			 售價:HK$ 
			85.8
			 
			 
	
			  
			《 
			滞后情书
			》 
			 售價:HK$ 
			47.1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96.8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107.8
			 
			 
	
			  
			《 
			北派2:西夏梵音(网络原名《北派盗墓笔记》)
			》 
			 售價:HK$ 
			52.8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售價:HK$ 
			151.8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63.8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61.6
			 
			 
	
 
       | 
     
      
      
         
          | 編輯推薦: | 
         
         
           
            收藏作为一个高雅与风险并存,养性与功利同在的行业,在时下的中国,正以其特有的魅力诱惑着世人。认清收藏面目,懂得取舍和进退,应该说是每一个收藏爱好者的必修课。然现实是严峻的。君不见,有多少人摔了跤,交了学费,但在收藏的路上,依旧是懵懵懂懂的。
 
 有道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编者将近年来收藏界所发生的典型案例精心加以梳理,结合自身的收藏感悟,结集成册。志在用别人的成败得失,来唤起收藏爱好者应有的警惕,以便助其少走弯路,少交学费。
           | 
         
       
      
      
      
      
         
          | 內容簡介: | 
         
         
           
            收藏作为一个高雅与风险并存,养性与功利同在的行业,在时下的中国,正以其特有的魅力诱惑着世人。认清收藏面目,懂得取舍和进退,应该说是每一个收藏爱好者的必修课。然现实是严峻的。君不见,有多少人摔了跤,交了学费,但在收藏的路上,依旧是懵懵懂懂的。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有道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编者将近年来收藏界所发生的典型案例精心加以梳理,结合自身的收藏感悟,结集成册。志在用别人的成败得失,来唤起收藏爱好者应有的警惕,以便助其少走弯路,少交学费。
           | 
         
       
      
      
      
      
      
         
          | 目錄: 
           | 
         
         
           
            第一编收藏界的故事其实很有趣
 
 
 1.何以说“曹魏钟繇盗墓”不过是演义?
 
 
 2.拥有“鲁班情结”的元顺帝?
 
 
 3.元代画家倪瓒的洁癖很“雷人”
 
 
 4.明代唐寅“装疯避祸”的原因分析
 
 
 5.清代收藏大家毕沅也曾“打过眼”
 
 
 6.近代齐白石对钱的态度很较真
 
 
 第二编与收藏有关的历史大揭秘
 
 
 1.汉代“金缕玉衣”一点也不神秘
 
 
 2.令人费解的乾隆盗陵动机
 
 
 3.恭王府家具如何到了北京戒台寺里
 
 
 4.慈禧死后究竟带走了多少宝贝?
 
 
 5.谁该为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流失负责
 
 
 6.“文化大革命”对文物的破坏超过“八国联军”
 
 
 第三编收藏界乱想的却令人郁闷
 
 
 1.会“唤”鸡的战国磬与个人职业道德
 
 
 2.“神奇”的宋钧鼓钉洗
 
 
 3.“吴奈先生”的无奈
 
 
 4.“鬼谷子下山”后去了哪里?
 
 
 5.自家的祖坟为何挖不得?
 
 
 6.收藏界的“五毒”令人窒息
 
 
 第四编世上权威从来都是相对的
 
 
 1.是什么使商代青铜器“出口转内销”?
 
 
 2.谁该为史树青的“尴尬”负责?
 
 
 3.“北魏陶俑”曾让故宫专家“打眼”
 
 
 4.故宫的藏品是否都保真?
 
 
 5.由秦兄买匾想到的
 
 
 6.令人汗颜的荣宝斋拍卖“眼力”
           | 
         
       
      
      
      
         
          | 內容試閱: 
           |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木匠皇帝,大家首先会想到明朝皇帝朱由校。殊不知,在其之前的元朝,有一位相同职业者却比他还要厉害。由于这位皇帝在木T和建筑方面的才能过于杰出,从而被后人称为“鲁班天子”。他就是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
 
  今天的人们来到售楼处看楼盘时,往往会被其精美的沙盘和惟妙惟肖的建筑模型所吸引。惊叹之余,不免对建筑师的心灵手巧心生敬意。其实,早在700百多年
 前的元朝,元顺帝就有能力将自己的意图制作成精美的建筑模型了。据史料记载,元顺帝设计制作的建筑模型不仅好看,而且科学。由于是严格按比例制作的,因而
 能直接用来指导施工,性效比尤为突出。
 
 
 据史料记载,凡是元顺帝宠爱的官宦建造宅院时,元顺帝一般都要亲自动手设计出宅院的模
 型。这种模型并非后来明清宫廷建筑师用夹纸板制作的立体“烫样”,而是按比例缩小,并用真材实料制作的,有的甚至还会用黄金珠宝作点缀。尤其难得的是,元
 顺帝还很谦虚,时常向人征询对自己“作品”的意见。如有人指出其错误或瑕疵时,他认为说得有理,就会立即动手修改。
 
 
 据《元史》
 记载,元顺帝亲手造过宫漏(一种报时装置)和龙船,其设计制作的宫漏,据说高六七尺,宽度则是其高度的一半。漏壶隐藏在一个特制的木柜中,柜子上设置有三
 圣殿。柜腰一侧立着一位身姿绰约的玉女,手捧时刻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时浮出水面。另外一侧则立着两位身着金甲的神人,一位身上悬挂着钲,另一位则悬挂着
 钟,两位神人按照更点准时击钲鸣钟,没有半点差错。当钟钲齐鸣时,柜上的狮凤便会翩翩起舞。木柜的两侧有6位飞仙,每到子夜时,飞仙就会双双前行,飞渡仙
 桥,到达三圣殿里。由于文献记载得比较含糊,今天的人们对元顺帝制造的宫漏已很难有一个明晰的了解。但元顺帝设计制作过宫漏,而且因增添有各种自动报时装
 置,其作品从而显得精巧绝伦,则是不争的事实。
 
 
 据史料记载,公元1354年,元顺帝决定建造龙船。他亲自设计图纸,命令塔恩不
 花监工制造。据说该船长120尺、宽20尺,其上设有瓦廉棚、暖阁、殿楼等,龙身和殿宇问均用五彩金妆。据说该船需要24人同时操作,方能行进。船行走
 时,龙的首、眼、口、爪、尾均能活动,仿佛是真龙在水上嬉戏一般,奇妙无比。建成后,元顺帝常乘此船,在元大都(图14为其遗址)皇宫海子内戏游。他曾不
 无骄傲地对身边的嫔妃们说:“即使隋炀帝再生,也是设计不出这样的作品来的。”言语之间,甚是得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