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162.8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86.9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68.2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64.9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86.9
			 
			 
	
			  
			《 
			永恒的时光之旅
			》 
			 售價:HK$ 
			96.8
			 
			 
	
			  
			《 
			教育人类学田野研究十二讲(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42.9
			 
			 
	
			  
			《 
			古代以色列人及其宗教的兴起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被季羡林赞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的张中行的散文精选集,收入《临渊而不羡鱼》《我与读书》《才女小说实境》《鱼引来的胡思乱想》《柳如是》等名篇。
 
 读他老的文字,像一颗橄榄,入口清淡,回味则甘馨邈然有余。这里面也不时含有一点苦味。
                                                                 ——周汝昌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为张中行先生的散文选集,属于“名家散文典藏”系列之一。本书对我社2008年版的《张中行散文》进行整理并重新出版。为适应内容和版本的要求,我们将全书篇目按内容分成“心声偶录”、“旧迹发微”、“睹物思情”和“灯下忆友”四个部分,同时删除一些不太符合的当下读者需求的篇目。
           | 
         
       
      
      
      
         
          | 關於作者: | 
         
         
          |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 
         
       
      
      
      
      
         
          | 目錄: 
           | 
         
         
           
            心声偶录
 
 我与读书  003
 
 心声偶录  018
 
 自欺而不欺人  024
 
 临渊而不羡鱼  028
 
 关于信佛  034
 
 知惭愧  038
 
 刚直与明哲  044
 
 梦的杂想  048
 
 能想想也好  053
 
 求转败为胜  057
 
 聚讼礼赞  061
 
 旧迹发微
 
 晨光  069
 
 才女·小说·实境  073
 
 柳如是  080
 
 剥啄声  086
 
 笑  090
 
 幻境与实境  097
 
 机遇  101
 
 失落  108
 
 鱼引来的胡思乱想  113
 
 直言  117
 
 残书的首册  123
 
 旧迹发微  126
 
 此处禁止小便  131
 
 出入防盗门有感  135
 
 一瓶人头马的烦恼  139
 
 睹物思情
 
 案头清供  145
 
 留退笔  148
 
 代步  153
 
 起火老店  160
 
 伊滨访古  165
 
 香冢  169
 
 青龙湾  172
 
 药王庙  179
 
 城  185
 
 桥  189
 
 户外的树  194
 
 书  198
 
 窗  207
 
 灯  211
 
 镜  218
 
 螳螂  224
 
 蟋蟀  230
 
 猪年说猪  235
 
 牛年说牛  239
 
 灯下忆友
 
 梁漱溟  247
 
 刘半农  253
 
 俞平伯  257
 
 老温德  266
 
 诗人南星  272
 
 张守义  279
 
 银闸人物  286
 
 王门汲碎  290
 
 结尾的高风  295
 
 拭泪送孙玄常  298
 
 小胖子  303
 
 丁建华  308
           | 
         
       
      
      
      
         
          | 內容試閱: 
           | 
         
         
           
            一瓶人头马的烦恼
 
 
 记得不很久以前,我写过一篇小文《关于送礼》,说到有些人惜老怜贫,登门送酒,我没有魄力连人带物推出门外,只好希望所送不高过二锅头这个档次。其时还说了理由,是送者几乎都是靠上讲台口讲指画,或兼写几张稿纸,换来可怜的几张钞票的,花多了,我“能近取譬”,心里不安。这次又提到酒,还可以加说一项理由,并可以一分为二。一是我不进酒店,又目力差,许多种酒,我不知身价如何;二是口力也差,甚至茅台与二锅头进口也不能分出高下,所以买贵的,割筋动骨,宝剑赠与刘伶,红粉赠与傻大姐,未免冤枉。不幸我人微言轻,理由虽然正大,而送者未闻,或虽闻而置若罔闻,于是有时由门外还进来酒,而花样越来越多,比如包装由玻璃瓶变为瓷瓶外加纸套,产是由四海之内变为兼有远渡重洋,而就是不见我曾经表示欢迎的二锅头。且说这远渡重洋的,其中一种,包装上有个西方旧时代绅士的半身像,头上方还有X.O等字样,是个住美国、挣美元的晚辈送的。我待酒如待客,不分高下,就随便放在一个空地方。世间不乏伯乐,我听到评介,才知道它的大名是“人头马”,法国产,有名的。接着就看到上海报纸的报道,说上海的新风,走什么路“发”了的,不再喝茅台,改喝人头马,一瓶一千八百元。我一惊,原来我住屋的墙角还有这样一位贵客,如何款待它?我左思右想,有如昔年所见京剧的《花子拾金》,设想的多种办法都有缺欠,最后只好唱。我是连唱也不会,就只能拿出自己的黔驴之技,写几句。
 
 由不好办说起。依情依理,最先想到的是喝。可是一打算盘,如果一瓶的量相当于一瓶二锅头,则用一两的杯喝一杯(我的最大量),价是一百八十元,卖文,假定编辑大人不退稿,并按出版局规定的优惠价(千字30元)付酬,那就要六千字,我要写三天,那么,举起杯,想到六千字,三天血汗,心中会如何?也许不免泪如雨下吧?我不愿意泪如雨下,所以喝的一条路就不通了。
 
 接着想到的一条路是改革开放,学母校北京大学,拆掉南墙,也来个商业意识,卖。可是即使有人要,拿晚辈的人情换钱,万一再会面,问到酒的味道,如何作答呢?所以这条路也是不能通行。
 
 再一条路是转赠他人。这也有问题,是难于决定送什么人。不同群而有名位的,有李青莲巴结韩荆州之嫌;同群的呢,也让他或她泪如雨下吗?那就成为嫁祸于人了。结果又是此路不通。
 
 这样翻来覆去想了半天,浮现在眼前的,却是两个更烦心的问题。
 
 一个可以称为社会学的,是想到两种情况。其一,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民吾同胞”,还有很多吃不饱,穿不暖,可是另一些人,就说是极少数吧,却在喝人头马,一席万金,这是个什么问题?其二,一席万金要有金,金要有来源,来源,我们祖先推崇的是男耕女织,即自食其力,或者说,靠劳动的贡献公平交换,请问,一席万金的金,有几元几角是靠公平交换来的?劳而未必能饱,不劳而可以喝人头马,这种现象如果大量存在,并逐渐增多,问题就太大了。
 
 另一个可以称为人生学的,喝人头马,一席万金,所追求的是享乐、摆阔,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道”指能使自己“心安理得”的一种生活方式。心安理得,其道非一,道家任自然是,佛家证涅槃是,基督教的打右脸,把左脸也给他仍是;但有个共同点,是走向与利己和纵欲相背的另一端,昔人所谓“孔颜乐处”就是此类。而喝人头马、一席万金呢,显然是走向利己和纵欲一端。也就可知,所得只是片时的欢娱,或说热狂,而不是深沉恬静的心安理得。这样的人生,实际是由可深沉变为浮面,可充实变为空虚,可雅驯变为鄙俗,总之是可向上而变为顺流而下。如果这种生活方式成为风气,少数人倡导,多数人尾随,那就成为可怕,必致带来越来越多的人为抓钱、享乐而无所不为。越来越多,靠警靠法,还能建造幻想的天堂吗?
 
 我同旁人一样,也是想望天堂的。可惜心里有怀疑主义和悲观主义的毒素,于是如这篇小文,就由本来可以引来微笑的人头马,穿过八道弯就只剩下杞人之忧。想想,也只是看见蹲在住屋墙角的人头马心烦,就禁不住学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