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96.8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96.8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86.9
 
  《 
			要有光
			》
 售價:HK$ 
			75.9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售價:HK$ 
			46.2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185.9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64.9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66.0
 
 
 | 
         
          | 內容簡介: |   
          | 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碎片化的时代,当代哲学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寻求道德客观性,但都陷入理论困境之中。这说明伦理生活包含有无法合理解决的价值冲突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而不是为了理论的一致性而应该清除的东西,从而要求伦理学调整对自己的本性与限度的理解,重新思考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以及与政治哲学的边界与关系问题。 |  
         
          | 關於作者: |   
          | 王艳秀1981-,吉林德惠人,吉林大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哲学博士后已出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在站,天津师范大学教师。主要从事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研究。近五年来,先后主持省部级等各类项目5项;获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一等1次;在《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 目錄: |   
          | 第一章  导论  生活在碎片之中 第一节  多神主义的困境
 一  道德共识的困境
 二  道德践行的困境
 三  社会稳定的困境
 第二节  现代化及其悖反
 一  现代性的叙事
 二  现代性的悖论
 第二章  道德客观性问题的系谱学考察
 第一节  道德客观性的确立:传统形而上学对至善的承诺
 一  真与善的统一:美德即知识
 二  形而上学与伦理学的统一
 第二节  对道德客观性基础的质疑:主体形而上学对道德根基的内在寻求
 一  由发现真理到建构真理
 二  由服从外在客观秩序到崇尚内在意志自由
 三  由对道德规范的认可到进行合法性论证
 四  从真与善的统一到事实与价值的分野
 第三节  道德客观性的彻底消解
 一  情感主义对道德客观性的拒斥
 二  历史主义与虚无主义的亲缘
 第三章  作为道德共识的客观性
 第一节  重叠共识的范式性转换
 一  从对实质性道德的探讨到对合法性程序的建构
 二  从内容的普遍客观性到原则的普遍客观性
 第二节  重叠共识之认知内涵的缺失
 第三节  交往共识的规范性寻求
 第四节  交往共识的困境
 第四章  作为共同体目的的客观性
 第一节  麦金太尔对当代道德困境的诊断
 第二节  规范伦理学的缺失
 一  共同体框架的缺失
 二  客观性的抽象化
 三  规则对道德的吞噬
 第三节  在德性的废墟上重建共同体
 一  古代伦理学与现代伦理学的区别
 二  功能性概念对事实与价值鸿沟的弥合
 三  整体的人生对多元论的克服
 第四节  目的论的价值与困境
 一  滑向相对主义
 二  导致虚无主义
 三  回避价值多元论问题
 第五章  作为合理的可接受性的客观性
 第一节  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崩溃
 一  通过对“事实”概念的考察揭示逻辑实证主义语言观的贫困
 二  通过对“价值”概念考察揭示逻辑实证主义的定义误区
 三  事实与价值的互相缠绕
 四  对科学与伦理学二分法的驳斥
 第二节  重新界定客观性观念
 一  客观性是一种“合理的可接受性”
 二  价值的客观性
 第三节  相对主义还是内在实在论
 一  普特南对文化相对主义的批评
 二  客观性还是协同性
 三  价值是被创造的
 第四节  内在实在论的困境
 第六章  道德客观性的限度
 第一节  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自我与他者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生活实践与道德判断的辩证关系
 第七章  价值多元论与伦理学的政治哲学转向
 第一节  作为事实的价值多元化与作为理论的价值多元论
 第二节  价值多元论的影响与伦理学的重新定位
 第三节  伦理学的政治哲学转向
 第八章  实践哲学作为第一哲学
 第一节  实践概念的澄清
 一  实践是一种合目的性行为
 二  实践服从逻各斯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内在悖反及其理论根源
 第三节  亚氏实践哲学的现代效应
 第四节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第九章  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界限
 第一节  以善蕴含正当的古代伦理学
 第二节  近代正当与善政治与道德的分离
 一  把政治还原为道德
 二  把善还原为正当
 三  道德优先于政治,但是正当优先于善
 四  善优先于正当,但是政治优先于道德
 第三节  道德与政治关系的当代发展
 一  罗尔斯对“正当优先于善”的捍卫
 二  桑德尔对于“正当优先于善”的反驳
 第四节  公共理性的重新建构
 一  回到康德
 二  以道德形而上学为基础的正当优先于善
 第十章  道德判断力研究
 第一节  价值多元化的道德困境
 第二节  对判断力的系谱学考察
 第三节  建基在主体间性基础上的判断力
 第十一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