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140.8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217.8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86.9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许倬云 著 许先生最后的凝望与嘱托 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内核
			》
 售價:HK$ 
			85.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74.8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107.8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49.5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104.5
 
 
 | 
         
          | 編輯推薦: |   
          | 西蒙娜·德·波伏瓦具有开创性的作品重塑了我们对于性别与身份的看法。如果没有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我们今天所知的性别理论根本无法想象。作为法国存在主义的核心人物之一,波伏瓦所提出的“成为女人”和女性作为绝对的“他者”的概念,是女性主义研究与讨论中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 本书引导读者了解西蒙娜·德·波伏瓦的思想的主要领域,包括: 
 存在主义与伦理学
 
 性别与女性主义
 
 文学与自传
 
 性经验、身体与衰老
 
 本书援引了波伏瓦的文学和理论作品,对于初次接触这位关键性思想家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读物。
 |  
         
          | 內容簡介: |   
          | 作为法国存在主义的核心人物之一,波伏瓦所提出的“成为女人”和女性作为绝对的“他者”的概念,是女性主义研究与讨论中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 本书引导读者了解西蒙娜·德·波伏瓦的思想的主要领域,包括:· 存在主义与伦理学· 性别与女性主义· 文学与自传· 性经验、身体与衰老。本书援引了波伏瓦的文学和理论作品,对于初次接触这位关键性思想家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读物。 |  
         
          | 關於作者: |   
          | 作者简介 
 厄苏拉·提德是曼彻斯特大学法语系讲师,也是《西蒙娜·德·波伏瓦:性别与声明》(1999)的作者。
 
 
 
 译者简介
 马景超,美国维拉诺瓦大学(Villanova University)哲学系博士在读。研究领域为女性主义哲学,涉及性别理论、现象学、存在主义、后结构主义与精神分析等。她研究女性主义视角中的主体性、权力与身体,特别是空间与边界的概念如何体现在性别身份与身体中,从此出发探索新的政治想象。在学术领域之外,她亦积极参与社会性别领域的公共活动。
 |  
         
          | 目錄: |   
          | 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导读书? 
 译者前言
 
 丛书编者前言
 
 致谢
 
 书名缩写
 
 
 
 为什么是波伏瓦?
 
 关键思想
 
 1存在主义
 
 2伦理学
 
 3成为女人
 
 4女性主义实践
 
 5文学
 
 6晚年
 
 
 
 波伏瓦之后
 
 进阶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索引
 
 
 
 西蒙娜·德·波伏瓦思想源流简图
 
 我们为什么应该读波伏瓦——对话萨莉·J.肖尔茨
 |  
         
          | 內容試閱: |   
          | 法国作家、女性主义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是20世纪思想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大多数人知道她的作品《第二性》(1949)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的“圣经”。另一些人知道她是“二战”后法国知识界的代表人物,与存在主义这一哲学思潮和萨特有联系。波伏瓦对于全世界的女性主义哲学、文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的思想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波伏瓦同时也是21世纪女性仰慕的知识分子榜样,她是一位严谨而具有批判性的思想家,她的伦理学思想列入“二战”后的无神论存在主义学派,这一学派以萨特的《存在与虚无》(1943)为代表。她的作品中的存在主义要素将在第1章中集中讨论。波伏瓦的《第二性》自从1949年在法国出版,便持续影响着关于性别的争论与思索。最近几十年的关键女性主义思想家,例如露丝·伊里格瑞和朱迪斯·巴特勒,都承认自己在思想上受益于波伏瓦的作品,尽管她们自己对于性别的研究采取完全不同的方向。 
 然而,波伏瓦自己则认为自己主要是作家和知识分子——作为作家,她写作小说、哲学与论辩散文、自传与传记;作为知识分子,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现了自己对于历史与他人的责任。她的作品主要分为不相互排斥的两类:文学与哲学。因为她的大部分文学与哲学作品都相互关联,它们在现实和理论层面关注相似的一系列问题。举例来说,波伏瓦在1940年代的哲学和文学作品中都开始探索自由的性质与我们对他人的责任等问题。
 
 总体上而言,波伏瓦的作品也渗透着她的根本性的政治意识,她总是在分析权力与自由的问题,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中随着互动而产生的,还是在更广泛的集体框架中。她的政治意识从根本上说与战后法国特有的“公共知识分子”概念有关,要随时准备对当时的争议性问题发言,并且,对波伏瓦来说,还意味着要成为“介入”(法语:engagée,英语:committed)的作者和思考者。对于1940和1950年代的法国人来说,“介入”意味着她意识到她的文学作品与思想中所呈现的世界观,会带来怎样的政治与伦理影响。波伏瓦的关键思想之一是情境(situation)的重要性:在存在主义中,情境用来描述我们追求一项筹划(project)的自由与我们无从选择的被给定的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也说明,在我们接下去探讨波伏瓦思想的各方面之前,我们应该先将她的早期思想置于20世纪上半叶的法国这一情境之中来考量。没有任何一个思想体系会从政治、哲学或历史真空中产生,因此这一历史背景将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波伏瓦的思想的重要性。
 
 
 
 经典语录
 
 要理解波伏瓦的思想,就意味着要认识到在传统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知识分子的生活的复杂性,以及限制着思想研究与辩论的性别权力政治。对于波伏瓦来说,她所选择的迂回方式是将自己描述为一位文学写作者,而不是一位哲学家,并且与萨特共同追求精神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