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96.8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96.8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86.9
 
  《 
			要有光
			》
 售價:HK$ 
			75.9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售價:HK$ 
			46.2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185.9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64.9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66.0
 
 
 | 
         
          | 編輯推薦: |   
          | 《从现代到当代--新文学的历史场域和命名》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富有意味的特征个案为研究对象,精选作者王元忠、王建斌十数年来相关论文26篇,依据作者和具体文学现象所置身的历史时段,顺延类化为“现代”和“当代”两部分。其中现代部分12篇取名为“未曾远去的风景”,着重从民间文化资源、主体性的建构、女性主体意识识别和启蒙话题的演变等层面,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现代性构建问题;当代部分12篇取名为“犹自遭遇的现场”,承继现代部分的启蒙和现代性等话题之外,别劈路径,另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新时期文学的先锋性建构、文学的地域性表达、底层文学的诉求和当代文学的传统变异等方面,具体描述了当代中国不断变动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学的复杂景观。 |  
         
          | 內容簡介: |   
          | 从现代到当代,中国文学有着内在绵延不断的命题承续,但亦有因着外在文学活动场域的变动而引发的主题变奏。王元忠、王建斌编著的这本《从现代到当代--新文学的历史场域和命名》精选著者十数年来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论文24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名为“未曾远去的风景”,下编名为 “犹自遭遇的现场”,紧扣特殊个案,立足中国文学在现当代特殊历史阶段之中一些重要的现代性命题和文学发生场域的演进关系,从民间、个性、女性、启蒙、政治、先锋、底层等关键词语的分析入手,具体论述了中国文学在百年历史流变之中的变革和承续,显见了著者主体对于文学并及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认真思考。书的写作融学者之思与诗人之诗于一体,分析细致,论证严密,表述流畅优美,具有较高的学术和阅读价值。 |  
         
          | 關於作者: |   
          | 王元忠,汉,甘肃甘谷人,1964年生,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1995年到华东师范大学学习,199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兰州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长期从事文艺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多项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业余进行文学创作,先后在《星星》等杂志上发表过诗作和其他文学作品。 王建斌,男,甘肃镇原人,1974年2月出生,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天水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兰州大学学报》、《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合著出版《电影艺术导论》、《陇右文学》两部,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 |  
         
          | 目錄: |   
          | 上编 未曾远去的风景 鲁迅小说中妇女婚姻反抗行为的文艺民俗观照——以《祝福》、《离婚》和《伤逝》为例
 从具体的物到精神的象征——鲁迅写作中的“牺牲”意念
 死亡事件的文学显影——从一个典型个案看鲁迅对于民俗文化的文学表现
 从俯视到正视——左翼文艺运动中鲁迅大众文学接受观的形成
 自我的建构与迷失——郭沫若《天狗》一诗的意义解读
 无法持续的青春——郭沫若诗歌创作中的“青春期写作”表现
 时间的故事——郭沫若诗歌研究的历史阶段性分析
 爱的教训和温柔的抚慰——从文本和历史语境的关系看冰心的散文创作
 新诗写作中的技巧专家——卞之琳诗歌写作的艺术分析
 后花园隐藏了多少秘密——萧红小说《后花园》中“后花园”意象的意蕴解读
 不经意的探索性——叙事视角与萧红小说《后花园》的写作
 女性的散失——张爱玲小说写作中的女性问题探索
 下编 犹自遭遇的现场
 不同的底层——“五四”新文学的启蒙表达与当下的底层写作
 别样的现代——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观照
 洗涤他们的灵魂——启蒙视域下赵树理小说的民俗文化表现
 政治上起作用——政治视域中赵树理小说写作中的民俗文化表现
 缺席的表达——论格非前期小说中的空缺叙事策略
 从暴力到温情——余华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的主题转向
 我便期望一次蜕变——李云鹏诗论
 再下边是诗——简论何来的诗歌创作
 肠胃引发的革命——以《海鲜啊海鲜,怎么那么鲜啊》为例谈须一瓜小说中的底层叙事
 从生活到生存——胡学文小说《奔跑的月光》中的“寻找”主题解读
 不彻底的政治新人——当代文学史背景下的带灯形象解读
 植根于民间的土壤之上——从神佛文化视域看贾平凹小说《带灯》中带灯形象的建构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