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107.8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85.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294.8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162.8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60.5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85.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437.8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63.8
 
 
 | 
         
          | 編輯推薦: |   
          | 李柏文著的《以旅游为产业动力的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研究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走“以旅游为产业动力的城镇化道路”;如果能走,那么将是一条“什么样的城镇化路径”以及“如何走这样的一条城镇化路径”。本书可以作为研究城镇化、旅游经济等学者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  
         
          | 內容簡介: |   
          | 李柏文著的《以旅游为产业动力的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以少数民族地区近30年来旅游发展中的旅游城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归纳了旅游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初始条件、动力、模式、过程、内容、措施等。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推演,形成以“旅游城镇化的初始条件、旅游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演变机理、旅游城镇化的道路与路径、旅游城镇化的模式与战略”等为内容的旅游城镇化理论体系。在该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本书研究了旅游城镇化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原则和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风险控制和云南个案研究。本书可以作为研究城镇化、旅游经济等学者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  
         
          | 關於作者: |   
          | 李柏文,1974年12月出生于湖南郴州,200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现执教于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长期从事旅游业和服务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持全球基金项目“行为改变(BSS)和结果持续跟踪(TRaC)”6年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旅游为产业动力的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08CMZ015);云南省教育基金项目“东南亚旅游经济一体化研究”(0820044);云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响应社会需求的旅游动态课程体系建设研究”(GG08024)。合编《旅游学概论》1部,参编《旅游经济学》《生态旅游》《管理伦理学》《旅游电子商务教程》《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等经济管理类教材5部和合译《休闲研究引论》《休闲游憩管理》等旅游类著作2部。在多种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  
         
          | 目錄: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研究 第一节 民族地区旅游发展30年
 一 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30年回顾
 二 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阶段与内容
 三 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评述
 第二节 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综述
 一 城镇化的本质与内容
 二 什么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三 如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四 中国特色城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
 第三节 国内外城镇旅游研究综述
 一 国外城镇旅游研究综述
 二 国内城镇旅游研究综述
 三 城镇旅游发展与研究评述
 第四节 1990—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发展
 一 旅游城镇发展回顾
 二 旅游城镇体系建设
 三 资源特征与发展类型
 第五节 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小城镇
 二 旅游城镇
 三 旅游城镇化
 四 少数民族地区
 第二章 国内典型旅游城镇案例研究
 第一节 旅游城镇化条件、动力与模式
 一 旅游城镇化的条件
 二 旅游城镇化的动力
 三 旅游城镇开发模式
 第二节 旅游城镇产业选择、配置与发展
 一 产业选择
 二 产业配置
 三 产业带动
 四 产业升级
 第三节 旅游城镇化过程、内容与措施
 一 旅游城镇化过程
 二 旅游城镇化内容
 三 旅游城镇化措施
 第三章 旅游城镇化初始条件研究
 第一节 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背景
 一 全球小城镇化发展趋势
 二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一体化发展
 三 中国寻求新型的特色城镇化道路
 四 区域分工决定了旅游城镇化地位
 五 旅游资源决定了旅游城镇化道路
 第二节 旅游城镇化条件方格矩阵的提出
 一 旅游业的“六要素”说
 二 旅游城镇化条件方格矩阵
 第三节 旅游城镇初始条件检验与结论
 一 中国旅游城镇发展初始条件
 二 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发展初始条件
 三 旅游城镇初始条件比较研究
 第四章 少数民族旅游城镇化路径与模式
 第一节 城镇化动力产业演变路径
 一 西方国家的城镇化动力产业演变
 二 中国特色城镇化动力产业演变
 三 基于产业视角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第二节 旅游业驱动城镇化的机理
 一 旅游城镇的功能分析
 二 旅游城镇化道路选择
 三 旅游城镇化动力机制
 四 旅游城镇化演进规律
 第三节 旅游城镇化的道路与路径依赖
 一 旅游城镇化道路
 二 经济发展的路径
 三 社会发展的路径
 四 文化发展的路径
 五 生态发展的路径
 第四节 旅游城镇化模式与发展战略
 一 第一卦限发展空间、战略与模式
 二 第二卦限发展空闻、战略与模式
 三 第四卦限发展空间、战略与模式
 四 第五卦限发展空间、战略与模式
 五 第七卦限发展空间、战略与模式
 六 第八卦限发展空间、战略与模式
 第五章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的对策与措施
 第一节 旅游城镇化的影响与问题
 一 旅游城镇化对民族地区的影响
 二 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原则与思路
 一 旅游城镇化原则
 二 旅游城镇化思路
 第三节 旅游城镇化对策与措施
 一 解放思想与科学规划
 二 生态保育和文化保护
 三 企业培育和产业发展
 四 大力营销和多元营销
 五 社会管理与制度建设
 六 城镇创业与就业工程
 七 人才培养与旅游智业
 八 城镇旅游信息化建设
 九 旅游投资与旅游金融
 第六章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风险及其控制
 第一节 旅游“废都”:现象与防治
 一 论题提出及意义
 二 打洛镇:典型的旅游“废都”现象
 三 旅游“废都”现象理论初探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轮耕”
 一 生命周期理论的两个修正
 二 目的地“轮耕”思想与理论
 三 云南旅游目的地“轮耕”实证研究
 第三节 旅游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管理与控制
 一 洱海之源的右所镇
 二 右所镇城镇化出路:旅游生态经济
 三 生态管理与控制建议
 第四节 城镇旅游安全研究
 一 问题提出
 二 内容与分类
 三 关键指标评估体系
 四 安全防控
 第七章 实证研究:云南省旅游城镇化道路研究
 第一节 云南旅游城镇化回顾与总结
 一 云南旅游城镇化历程
 二 云南旅游城镇化成绩
 第二节 云南旅游城镇化的主要做法与问题
 一 云南旅游城镇化的主要做法
 二 云南旅游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
 第三节 云南旅游城镇化对策与措施
 一 云南旅游城镇化理论分析
 二 云南旅游城镇化四大思路
 三 云南旅游城镇化对策与措施
 第八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基本结论
 二 重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节 主要研究创新点
 一 理论创新
 二 方法创新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 研究局限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    |